《论语》我思:《八佾篇》16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原文】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译文】

孔子说:“比射箭,主要不是看能否射穿皮做的箭靶子,因为各人力气大小不同。这是古时候的规则。”

【我思】

“射”是周代贵族经常举行的一种礼节仪式,属于周礼的内容之一。孔子的意思是射礼注重能射中目标,而不注重是否能够贯穿箭靶的皮革。

我们都记得周星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的一个片段,即在武状元考试中有一个射箭项目,苏灿的箭不仅命中了靶心,还穿透了箭靶;对手博达尔多的箭则仅仅是命中靶心。观影时候,我们都认为没有黑幕的情况下苏灿应该获胜。但如果放到孔子这里,双方最多是平手。

当然,电影的片段是比武,而不是射礼。但大致是这个意思。

孔子说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君子不争,争则公平。不以力取,而以和归。

但同样是贵族,东西方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近代西方是非常流行决斗文化的,决斗的理由各式各样,比较常见的是为荣誉而决斗、为纠纷而决斗,其内核是以武力解决问题。决斗还有一套规则,甚至合法化了。1410年,意大利人制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决斗法》,随后法国、英国、爱尔兰等国家相继制定了类似法律,在决斗在法律和理性的规约下进行。发展到后来,各国为了禁止决斗制定了各种奇葩的政策。例如法国,黎塞留执政时期,决斗一经发现决斗,双方立即处死;普鲁士时期,国王规定军队中出现决斗时必须有一个排的军队在旁观看,一旦决斗一方死亡,观看的军人就一同开枪把胜利者也击毙。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我思:《八佾篇》16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