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就是希望你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确定,《囧妈》这部电影就是给中老年人和他们已经成年子女定制的。片中的泪点、疼点多于笑点,这种哭中带笑、笑中有疼的感觉,影片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中国家庭里的儿子会和妈妈争吵不断,相互失望又相互希望,而真正的根源却在于深爱?《囧妈》给了我们很好的解读。

让我们先来看看儿子和妈妈之间的相互不理解、难以沟通的矛盾点在哪里?

首先在生活习惯方面

俗话说“十个男儿九个懒”。

尽管在儿子们小的时候,当父母的是如何尽责教养,长大后的儿子们,能够有良好、勤勉生活习惯的并不多。

他们要么喜欢晚睡晚起,要么喜欢吃垃圾食品、喝碳酸饮料,要么不喜欢打扫卫生,要么……反正,一大堆的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当父母看不习惯的,所以会反复叨叨。当妈妈的更甚,尤其是儿子工作后,一年难得与父母见几次面。

一见面,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就暴露无遗,当妈的会不自觉地balabala。

然而,长大的儿子们,有几个能够及时检点自己的行为、及时纠正呢?反而还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事,小时候被家长管了,长大了还不能自由点呢?

所以影片中的妈妈,会不断地给儿子喂水果,她是希望儿子身体棒棒的啊,妈妈总希望儿子生活规律,营养均衡、少生病,所以,老是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儿子。

哪知道,幸福中的儿子却一点儿都不领情,还偷偷地把妈妈的小番茄给扔了!这种行为,如何不叫妈妈伤心?

问题的症结在于:如果当儿子的能够照顾好自己,妈妈会这么“无微不至”吗?如果妈妈能够想得通,儿子的身体,是他自己的,他自己不想爱惜,那么,当妈妈又如何管得过来?特别是已经结婚成家的儿子!

其次是在工作方面

这一点电影中涉及不多,因为男主人公已经事业有成,当妈妈的关切难及了。

就说说我们生活中的常态吧。当父母的,哪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工作有成、事业稳定呢?因此,大多按照自己这一辈人的人生经验来给子女们“安排”高考专业和找工作。

高考填报志愿时,孩子们懵懵懂懂,听从家长的引导也就罢了。

在面临找工作时,当父母的,还会托各种关系给子女找一个国企或者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或者千方百计引导孩子报考公务员、教师等。

事实上,其中一半以上被“安排”的孩子,都干不了多久,就会“跳槽”或者“下海”,背离父母的初衷。

当儿女的会想,这些所谓的稳定岗位,并不是自己想要干的,与其勉强干一辈子,不如趁着年轻,好好去闯荡一番。

所以,一些子女会不跟父母商量,私自辞职或者跳槽,等父母知道时,木已成舟,难以挽回了。这时,父母与子女,又如何能心平气和、相互理解?

然后是婚恋和家庭

影片中,儿子的婚姻已经亮起来了红灯,所以生孩子的这件事根本无从谈起。妈妈却不知情,眼巴巴地盼望着抱孙子。

在媳妇与婆婆之间,当儿子的本就难以平衡。而剧中已经要离婚的媳妇,和婆婆处得比儿子还融洽,已经是比较难得的了。

那个任性又不解人意的儿子,却还孩子似地要求妻子活成他想要的样子,想当然地认为妈妈不需要他的日常照顾和精神关心,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60后、70后的这一批人,都是在传统教育中经历过来的,工作、结婚、生子,是人生的三部曲,当然,这批人也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按照这个人生常规来有序进行。

可是,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连找对象、结婚这件事都难以按父辈的意思有序进行,更谈不上生孩子了。

分析原因:可能是现在的生活压力太大,更多的年轻人承担不起家庭的责任……

也许还有很多上一辈人想不到的原因,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认为结婚生子是人生的必修课!

就是结了婚,也有一部分人不会按照长辈的意愿生育后代并承担养育责任的。而父母们一直期盼的天伦之乐,就在子女的这些不愿意、不作为中蹉跎了!所以,“被逼婚”“被相亲”等矛盾,就会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影片中,儿子和妈妈最初在火车上,几乎是吵着交流的。

儿女和父母就这样吵。吵着吵着,隔阂就产生了,亲情就淡了,怨恨就有了……

这些,都不是我们希望的。母与子,毕竟血脉相连,再吵、再怨,遇到危险时,最愿意为对方作出牺牲的,莫过于母与子!

生活、工作、婚恋,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全部,而家庭的矛盾。

那么,如何调和这些矛盾呢?

影片为我们给出了结论

爱你,不是要求你活成我想要的样子,而是活成你自己想要的样子!

爱着你的爱,就是最好的爱!

所以影片中,妈妈终于说:其实,你们不生孩子,也挺好的!

儿子也终于理解妈妈“不完成演唱心愿就会死”了!

当孩子已经成人,作为父母,就尊重他们的选择吧,他们自己认为好,就是真的好!

作为父母,虽然老之将至,也要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不要把全部的精力和希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要真正为孩子“减负”!

当父母已经开始老了,作为孩子,需要挤时间关心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吧,不要厌烦父母的唠叨,不要强迫父母不唠叨,要支持、鼓励父母继续追梦。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你,就是希望你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