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更深》丨“巨婴”良多如何走出“大器晚成”的魔咒?

《比海更深》是一部相当文艺的家庭情感片。故事的情节简单而琐碎,已经支离破碎的一家四口在一个台风的夜晚期待着"复合"。它平淡、随意而忧伤,仿佛我们身边经常见到的故事一样,平淡的情节里面渗透着一种比海更深的亲情。

《比海更深》里,日本男神阿部宽主演的筱田良多是一位五十岁大叔。十五年前,他曾获得文学奖,此后再也没有作品问世。他爱赌博,生活即使不堪也不愿低头去做不情愿的事,为了糊口去做私家侦探,还美其名曰是收集素材。他不仅交不起房租、电费,也给不起儿子的抚养费。五十岁的中年大叔,住在简陋、凌乱的出租屋,还经常去姐姐家借钱,在母亲家到处“找”钱,这样一个窘迫的良多,却常常把"大器晚成"当成借口,其实他也曾经有过梦想。

梦想,简单来说,就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可是我们常常走着走着,就忘了初心,忘了梦想,忘了对未来的美好畅想。梦想,成功以及爱情,是每个人的渴望,我们忙着去挽回那些早已失去的,以为那样的人生才是没有遗憾的人生,总觉得要牺牲很多才能得到幸福。回首再望走过的路,才发觉,我们是那么弱小,弱小到有时候我们甚至都无法战胜自己。

无法战胜自己的,除了我们,还有影片中的良多,他以私家侦探身份敲诈的高中生,对良多说:“无论发生什么,我以后都不要变成你这样的人。”眼神中尽是愤怒和鄙夷。良多激动的对他回吼:“听好了,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片尾,良多终于领悟到的,"是否成为想成为的人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生活。"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良多是一个典型的"巨婴"

“巨婴”理论是武志红老师提出的,简单来说,就是控制狂,愚孝,缺乏安全感,无责任感......巨婴把大人形容形容成一个个长不大的婴儿。从现象上看,他们生活不独立,经济不独立,人格都不独立,却侃侃而谈生活的艰辛,总是给自己的人生找借口。良多就是一个"巨婴",那么,我们接下来从三个方面探讨良多如何走出"巨婴"模式,实现自我的成长,打破"大器晚成"的魔咒。

1. 母亲对良多的过度纵容是良多"大器晚成"的魔咒之一

父母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固然重要,但陪伴并不等于“保姆式教育”“保姆式教育”讲究的是事无巨细,所有的一切都提前为孩子扫清了障碍,铺好了道路,带来的后果就是,孩子被培养成难以独立生活的"巨婴"。良多的"巨婴"模式就是母亲培养出来的。我们来看以下场景:

场景一:

影片开头,姐姐和母亲淑子谈到良多,用了一个词“大器晚成”,由此可知良多这个人物现阶段来说,过得并不好。当台风那晚母亲淑子端上晚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享受着久别的温情时,良多的衬衫上沾了咖喱,母亲淑子毫不犹豫地用手去擦,哪怕儿子已经年过四十,不再是孩子。这是一位母亲的本能反应。

母亲给良多擦去滴落在衬衣上的饭汁

场景二:

良多回到母亲家,趁着母亲不注意,在家里到处翻找有价值的东西去变卖,寻找可以找到钱的一切地方,母亲虽然知道,却从来不说透,容忍良多这种做法,这就给良多找到了生活的借口,即使再没有办法,还有母亲可依靠。

良多在母亲家里翻找东西

场景三:

淑子拿出良多年少时的作文,给真悟:"看,你的父亲小时候就很会写文章。要知道,文采是个很棒的东西,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她在用这样的方式,帮自己的儿子在他的儿子真悟面前,挣回一点点做父亲的尊严。

母亲淑子的婚姻并不幸福。良多父亲是个不争气的男人,游手好闲,负债累累,但淑子却磕磕绊绊地守了他一生。假如对丈夫的爱,是前世的孽缘;那么对儿子的爱,则是今生的羁绊。在儿子良多的身上,淑子仿佛看到了丈夫的影子。

淑子面对这样一个年轻时曾经获奖,现在落魄的作家;和妻子离婚后,目前独自生活;每月承担一次父亲责任,可以见一次儿子的良多,他所经历的失败的婚姻被母亲都看在眼里。母亲眼睁睁的看着良多,亲手搞砸了自己的生活,却无能为力。

母亲淑子给真悟看良多小时候的作文

影片中,虽然没有良多父亲的任何画面,但是其实有很多镜头可以反映出这个家庭的特点:良多的姐姐总是带着孩子在娘家蹭吃蹭喝,用母亲微薄的退休金支付自己女儿昂贵的花样滑冰学费,不仅不觉得愧疚还因此沾沾自喜;儿子良多不务正业和父亲一样嗜赌成瘾,她从不苛责......从这些片段,我们都不难推测,淑子对子女相当溺爱,而良多的父亲,一生碌碌无为。这种家庭状况,对良多是一种宿命的羁绊,母亲的毫无原则,使良多养成了遇事找借口,而不是找方法的态度。也可以这样说,良多的现状和家庭脱离不了关系。

“比海更深”,更多地指向母亲淑子,她默默地守候家庭几十年,在丈夫去世后,又试图在破碎的生活里拼出丈夫的模样,为儿子拼出努力的理由。这种毫无原则的爱,谁又能说不是一种害呢?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一个人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和自身的生长环境和后天受到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幼年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会在每个人未来漫长的一生中发挥重要的影响。

在我看来,良多所成长的环境中,父亲嗜赌成瘾、混沌度日,母亲隐忍而毫无原则,都对良多的性格与人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可以说良多的命运走向一定程度上是父母人生的投射。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良多曾经暗暗发誓,以后万不可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但现实却是,他完全成了父亲的翻版,甚至还失去了自己的家庭。

母亲淑子始终把良多看成没有长大的孩子,良多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没有信心追回妻子响子,也没有给儿子真悟起到好的引领作用,良多的父亲形象本应该他自己建立,却由母亲费经心思的展现给真悟,只能说,母亲淑子一直不愿放手,她试图把良多紧紧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假如淑子可以早早放手,或者在良多成长过程中建立起他的责任感,可能现在的良多不会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2.良多自己选择不长大,不承担责任是他“大器晚成”的魔咒之二

场景一:

良多一回到家就显得格格不入,他不是找寻母亲或是祭拜父亲,而是打翻抽屉寻找值钱的物品。摸到父亲的彩票果断放进自己口袋,并且放肆地咬着祭坛上的年糕,靠着典当父亲的藏画和砚盒换钱;尽管已然步入中年,他仍旧心安理得地向原生家庭剥削。

场景二:

母亲用阳台矮小的蜜柑树暗示良多向前奋进,良多却强烈否认“不开花不结果”“无用之说”。颓废之人,总有借口逃避上进。

场景三:

年轻时的良多曾经写小说获奖,经历了人生的小高潮后,却很意外地跌到了谷底。自己以创作的名义在私家侦探社混日子,甚至靠敲诈委托人获得不义之财。良多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终能成为一个畅销小说家,数年前获得的一次文学奖让他坚信着自己的写作天赋。

他自己单纯地相信,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梦想。

场景四:

与妻子离婚,和孩子分隔两地,一月才见一次面;却连儿子的抚养费也付不起,带儿子去买鞋,表面山让儿子买贵的,背地里却把鞋在台阶上磨花,以换取打折借口。在染上赌博、买彩票等恶习后,他没有醒悟,沉迷其中,而对于已经濒临破碎的婚姻,他也从来没有想着去努力挽回。

从以上场景可以看出:

首先,他是个不合格的儿子。好不容易挣到的委托费却被他在赛车赌场上挥霍一空。身无分文的他去探望独自居住在团地的母亲,趁无人时在屋内搜寻着值钱的东西。

其实,他是个不合格的丈夫。每月五万日元的赡养费他都无法按时交纳给妻子,差点失去和儿子每月唯一一次的相处时光。

最后,他是个不合格的父亲。带着儿子去买运动鞋,装阔气的他给儿子挑了一双昂贵的美津浓,却在付款前偷偷将鞋边磨坏,为了让人家多给些折扣。

在我看来,良多仿佛一直都抗拒长大。妻子响子曾说,良多是不适合结婚的人。他的内心还是个小孩,却要在行为上表现出大人的成熟。他面临的与其说是中年危机,倒不如说是长大的躯体对缓慢发育心智的无所适从。他觉得自己是在追求梦想,到头来却是踩空了现实的阶梯。

3.“巨婴”模式下,良多如何打破“大器晚成”的魔咒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那些只懂得付出爱却不懂得教育的父母,造就了一批“巨婴式”的父母,也让自己变成了被“啃”族。孩子小,不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长大了,责怪孩子怕吃苦;孩子小的时候,没教过孩子付出,孩子也未曾体验过付出的快乐和幸福,等孩子长大了,却又责怪孩子不懂得付出。这些看似可怜其实可恨的父母,用毫无节制的爱,制造了一批“巨婴”,不只是坑了自己,也害了下一代。

是枝裕和说:

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会继承一些父母的问题。这种继承,有一些你看得见,另一些是看不见的。有一些像钉子一样明显,还有一些,比如笔迹,是潜在的。还有赌博。我父亲非常喜欢赌博,当我长大成人之后,我不想变得和他一样。我母亲喜欢电影,所以我总想让自己相信,进入电影行业是因为我母亲的影响。但后来我才发现,我之所以会选择拍电影,是因为我也是个赌徒。导演是枝裕和就这样在影片中缓缓道来,前半部一直都在铺陈各种细节,为影片的高潮做准备,电影的最终目标我们也很清楚,如何帮良多摆脱生活中的困境,回归生活的正常轨道。

台风的当晚,母亲淑子说“为什么男人都不懂得珍惜当下呢?总是在追求失去的东西,想着无法实现的梦想,被这些东西困住,每天还怎么快乐?”

在我看来,母亲淑子有一种活在当下的智慧,这也是整部电影最有智慧的闪光点,没有之一。良多在“巨婴”的笼罩下,在母亲淑子的精心呵护下,他不愿意承担责任,一直活在过去的懊悔、沮丧和回忆中,耽误了当下的时间。

母亲把父亲的东西都扔了,想认真过好当下的每一刻,而不是活在空想和不切实际的梦想中;良多期望赌博或者买彩票能带来经济上的富裕,能改变当下的一切,然而,踏踏实实的活好当下的每一刻才是正确方向。

从良多的角度来看,他只有一方面保证经济收入的稳定,给真悟提供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应该放下身段,去从当下流行的小说、动漫写起,只有真正地再次走入写作的世界,才有可能再重新挖掘出才华和潜力。

只有专注当下,良多才能走出“大器晚成”的魔咒。

总结:

苏格拉底说:“人有了人格的尊严,必不甘堕落为禽兽,而品德也必自然提高。”

作为母亲,应该了解: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作为父母要懂得放手,懂得留给孩子空间,让孩子保有自己的隐私,拥有自己的思想,这样孩子才会形成健全的性格。

作为父母,要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珍视人生,帮助孩子在不懈地努力中,行动中体验到偷快、意义和幸福;

孩子需要在面对困难时,不畏艰难,努力进取;鼓励孩子保持一种乐观的情绪;生活中、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地予人以爱、同情和赞赏,这才是一个具有良好人格的人,也就具有了人格的尊严。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海更深》丨“巨婴”良多如何走出“大器晚成”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