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个体化过程异常艰难,她们从小接受的社会文化教育是顺从和依赖性。她们缺乏自发性和自主性,成长最关键的阶段——自我的个体分离化过程,在她们那常常是停滞的、被剔除的。过度强化依赖和联结的需求,逐渐丧失了主动拒绝和分离的能力。
沉重的个人负担
我尝试去理清一个女人所要承受的东西。
作为女儿,她承担着父母无意识的东西,那些父母不愿承认的情绪和情感,她承接着不被父母看见的内在小孩的投射,从而丧失了被真正看见和如其所是的机会。她在与父母的三角关系和各自的关系中承担张力和痛苦。大人无知的玩笑,随意地贴标签,都在产生负面影响附着在身上,如影随形。他们的声音仿佛在说你不配,你不好,都是你的错。这些部分让女人可以成为照顾者和牺牲者。早期埋下的种子,长大了就扮演这些角色。
作为妻子,她承受着婆婆没有培养出一个成熟的男人的果,要去“喂养”自己的丈夫,承接他的无能为力和罪恶感等压抑的能量。可能被要求照顾对方家庭的老人和亲戚,可能负担全部或大多数的家务。真正来孝顺婆婆的,其实是妻子。古代常是正妻担负了这个重担,同时男人也难以和这样的妻子产生爱恋,于是男人会在外面找他的情欲和男性能量灌注的对象。婚姻里的妻子这个角色最容易被丈夫投射成为无法对母亲表达恨和敌意的容器,从古至今,妻子总是让人心疼的存在。仿佛是女儿曾经经历的重现,阴影的叠加和恶性循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作为母亲,照顾自己的孩子和家庭。社会赋予女性照顾者和牺牲者的角色,社会建构女性的倾向,文化和约定俗成在道德和思想上给予束缚,整个相应的链条完整地运转着。在身体上承受着最痛苦的分娩,在心灵上承受着多人份的责任,和社会加注的义务。在家庭里承上启下地照顾,有时还要照顾心智不成熟的老公。内心得多强大才能不崩溃呢?
作为员工,是一个没得自我空间的工具人在职场的垃圾情绪空间里心身俱疲。社会歧视女性的表现和严苛的要求,男权社会和厌女症的文化遗产仍然在消费和盘剥女性。
这个社会的暴力,无意识的集体情绪和负面能量,最有权势的走向是由上到下,由最底层和最弱者承受。家庭里,由上至下是孩子在承受。如果丈夫可以化解,孩子自然轻松。如果妻子可以流动,这个家庭也轻松多了。
对于女性身份和付出的认同度,社会和大众不但不给力,反而觉得天经地义和理所当然。没有基本的尊重和清晰的认知,当一个女性身上背着这么多负担和被层层包裹这么多束缚时,她怎么做到全然爱她自己和孩子?
武志红老师曾说我们的传统社会,是对女性严重禁锢的社会,同时也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链条:女婴时,可能面临被杀掉的危机;得以生存后,一直被轻视;再大一点,可能会遭受性盘剥;结婚后,还被夫家轻视被婆婆折磨;只有生了儿子后,地位才彻底转变,可以享受被孝顺了。
深以为然,独立、平等、自由和爱仍旧值得我们一起努力,推动集体的进化。
个体化
人类的历史便是个体化不断加深的历史,亦是自由不断增大的历史。朝个体化加深方向每迈出一步,新的不安全感对女性的威胁就更进一步。
自由是所有成长的基本前提!对每个生命来说,自由意味着:她冲破了传统权威的束缚而获得了自由,并成为一个“个人”。充分实现个人的潜能,有能力积极自发地生活。
积极主动地追求个人的成长和幸福,再不需要成功或其他东西来证明,个人不臣服于也不被操纵于任何自身之外的权力,无论是国家还是经济机器。
最后,个人的良心与理想并非外在要求的内在化,而真是她的,所表达的目的也源自她的独一无二性。
成为真正的你
只有真正的自我才有疗愈的力量。
当一个人成为他真正的自我时,这个独特的个体——和其他曾经活过的人不同,是宇宙中不可复制的火花——就再也没有竞争的需要,没有憎恨和敌意,不再想拥有权力去支配他人,相反,伴随着慈悲和智慧会自发地升起。这就是为什么荣格鼓励我们先做自己,也符合佛教的精神主旨:我们每个人都要以自己的方式找到内在的佛性。
我始终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曾有一颗自由的种子。只是,有的人逐渐埋藏了它,有的人却让它发出了新芽,不断根深与成长。
我们终将会走向自己的轨迹。而流动的生命力和爱的指引,或许就是我们最终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