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拉松”里

偶然在一个视频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参加马拉松跑了三十公里后你会想些什么?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当你跑到三十公里之后,大多数人想到的并不是还有十几公里就结束了,而是竟然还有十几公里才结束。不仅如此,在此时,你也已经明白自己拿不到名次,甚至可能等自己到达终点后颁奖仪式都早已结束,自己惟能得到完赛奖牌,一点完赛物资,仅此而已。”

那为什么还要坚持跑下去那最后十几公里呢?跑过三十公里也能当作在朋友圈内炫耀的小小资本了吧?甚至在自己身旁的那些志愿者们也开始劝说你不行就别跑了,你已经很棒了,这个时候你会不会迷茫,想到坚持下去有什么用呢?

我想,一场马拉松,从起点到终点,仿若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件件事情,从开始到结束。就像是刚刚经历的期中考试,从考试信息公布到停笔铃声响起,这其间的过程都得用小时甚至分钟来计算。

争分夺秒地复习,厚厚的书页里满是疲惫的目光,而相识的一位位好友显得游刃有余,自信满满,当然,也有许多同学们伙伴们在放松的时候告诉你不要“卷”了。你在静悄悄的夜里看着一摞摞前几个月未曾翻过几次的书本在短短几天甚至几个小时里竟已有了“沧桑”的痕迹,是否会迷茫,自己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像马拉松一样,你去参与它,挑战它,似是想要向世人证明自己足够强大,而这场考试你也似乎想要证明自己几个月的学习成果没有荒废,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向其他人展现出自己的多般美好。

而实际上参加马拉松以及面对考试所做的一切的本质里,最重要的是超越从前的自己,或者说向自己证明自己有多么的强大。你为什么要坚持?你不是要向别人证明什么,而是在弥补自己的过去,弥补自己荒废了一段学习的时光,弥补自己常年不锻炼身体的懒惰,你要向内心深处的自己呐喊,让自己的内心不再彷徨。

最后的结果并不是那么的重要,你从三十公里的彷徨到42.195公里的坚持,从懒惰的自己、崭新的书本,到找回奋斗的决心、自强的动力,你得到的东西,无需言语。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马拉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