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读者会好奇,大厂团队设计需求的评审机制是什么?正好前一阵子产品设计组有聊这个话题,今天来我们来看看它的评审维度,主要以ui设计为主,希望给大家一些方向启发。
主要分为以下5个维度:
1.目标
2.统一
3.品牌
4.精致
5.创意
一、目标
做事情如果没有目标,就会没有方向感,如果别人问你做这个设计的目的目的是什么?你回答为了好看,那肯定是不行的。
我们至少要理解设计背后的产品目标,理解的越深,越有助于我们设计执行的发挥。
举个简单的例子:
去年在做月票主页的时候,如果不知道背后的产品目标,那可能只要把交互稿变好看,就完事了:
但如果我们能去理解背后的产品目标,就能做的更好。
其实做月票排行榜,最大的目的是给粉丝一种荣誉感,其次让更多用户参与进来,以此来促进产品活跃度。
给粉丝荣誉感,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让前三名更突出,凸显前三面的独特性,所以可以从之前依次排列的顺序变成前三名差异化的排布方式:
除此之外,想让更多用户参与进来,那是不是可以做点氛围感,让大家感觉有很多人参与,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引导大家来参与,毕竟人都有从众心理嘛!
所以是否可以把静态的贡献了多少月票,改成跑马灯的方式:
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但可以很好的说明,理解真正产品目标后,可以对设计执行有大的推动力。
——这就是“目标”的重要性。
二、统一
如果没有“统一”的理念,你做你的,我做我的,那整个平台就会出现五花八门的样式,大到设计风格,小到某个icon的样式。
比如说,如果我们之前已经在某个地方出现了搜索的图标,那在其他地方就应该复用这个样式,我们之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一个搜索图标出现好几种样式:
最后造成整体视觉语言不统一的问题。
所以,统一这个点,也是我们必须要时刻关注的,一定要强调整个产品元素之间的复用型,不能每个人都闭门造车,最后造成基础体验都不达标,那就 不太好了。
三、品牌
你做的东西是否含有品牌感?
做设计的几年里,我发现很多设计师都会存在一个问题,每次做需求都像是一个全新的需求,每次一个风格,缺少一定的品牌意识。
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一点,没有品牌感,就会造成同质化的问题,我们也不想自己做的东西放在哪个平台都可以用吧。
所以每次设计输出,我们一定要问自己,是否遵从目前整体的设计语言,是否含有品牌颜色、品牌图形、品牌形象等等,这样你做的设计就可以和平台有一定的关联性、品牌感。
具体的方法,可以看我之前写的《品牌基因法》,里面有一些关于品牌基因的提取方式。
四、精致
精致是一条及格线。
如果我们做的东西连精致都达不到,那肯定是不及格的。
有时候确实会遇到一些偏功能向的需求,不好发挥多的创意性,那这个时候我们至少要让整体看起来精致,提供几个检验是否精致的参考维度:
构图:是否饱满?
造型:是否合理?
颜色:是否通透?
质感:是否到位?
这些都是“精致”里面的重要因素。
不过对于精致,不同水平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我觉得已经够精致了,而你觉得还不够,那最好可以提出可以更加精致的解决方案,至少给出一个大致方向,这样也可以更好的优化。
五、创意
这是最难达到的一个层次,如果每个需求,你都很严格的要求自己必须要有创意,那你肯定是非常厉害的。不要把创意想的太局限,它是非常广泛的,可以从很多层面出发去想创意。
技法层面:造型、构图、颜色、质感、动效等等。
专业领域层面:独特的功能、好的交互细节、差异化的视觉等等。
有了这么多出发点,那具体想创意的时候,要怎么想呢,我们可以根据竞品,根据品牌,根据具体的事物关联性去激发自己的灵感。
对于用事物的关联性去想创意,举两个例子,都是跑跑卡丁车的,第一个之前有说过,比如卡丁车的入场方式,是车子漂移刹车的形式:
这与赛车本身的关联性就非常强,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
再比如,比赛结束,领奖台上面名次的图形,采用了一些赛道上标志的相关元素,并挂在了轮胎上:
这些细节都是与赛车本身有极强关联性的创意。
上面这么多的思考出发点,并不是每一个需求都要思考这么多层面,而是只要抓住一个点进行突破,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以上就是小编目前总结的一些对于评审日常需求的一些评判标注,不准确或者不全面的地方,大家可以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