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前

说到信仰,有些人可能会不经意地联想到宗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接触这个词较多的并不是在词典上而是出于自家户口本上的“宗教信仰”,于是便造成了对这个概念种属的混淆,所以我认为在此处有规范这概念的必要。“信仰”在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可见宗教信仰只是隶属于信仰的一个分支,而对于信仰本身,它是心灵的产物,不是宗教,或政党的产物。本文以“信仰之前”为名,即是要分析获取信仰之前我们会面临的几个必要问题。

一、为什么要有信仰?

几年多前,新浪媒体调查显示,重庆缙云山养生慈善基金会在2008年接受了180万来自善男信女的捐款,而一部分被转入了“神仙李一”自己的名下。还有一个所谓的“食疗神医”张悟本,他号称出生于四代中医世家,6岁开始随父学医,父亲张宝杨同志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系当代“中医食疗第一人”,不管是出生,家庭环境,或者专业背景,张悟本俨然就是一个"专家"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有权威,有影响力,有公众力。所以张悟本的每次亮相都能吸引公众的密切关注。盲目正给予了那些用心良苦的计策设计者一个“理论基础”,他们利用我们对其的信任来得到他们想要的利益。所以有信仰正是让我们了解真正的信仰,而不至于盲从。

相较之追捧迷信,社会上还有一类人,他们不相信任何心灵的归属。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就是这样的一类人,陈丹讲师在“浅析大学生迷茫现象与应对策略”一文中有个调查,在该调查中大一新生所占调查比例约为 43.8%,大二为 29.2%,大三27%,男女比例各占56.2%和43.8%。在对于自己专业热爱程度让大学生产生迷茫情绪情况如下:有 5.1%的人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小时候的梦想。有35%的同学认为喜欢就读专业,愿意以后从事相关工作。31.4%是被调剂而来的,根本不喜欢现在就读的专业。28.5%的人认为读什么都一样。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一个寄托,从而失去了方向,变得迷茫,于是出现了很多关于大学生的荒唐事。所以有信仰正是让我们摆脱困境,走出迷茫的良药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我在天堂等你》,它讲述了老军人欧战军在一场尖锐的家庭冲突后心脏病突发死去,老伴白雪梅回忆起50年前那群进藏女兵的真实故事。50年前,进藏军人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出来的生活画面就像一首崇高悲壮的诗作,感人至深。50年后,剧中主人公欧战军的5个儿女各自面临着不同的挫折和失意,有着自己的困扰和烦恼。但从母亲深情的回忆里,从父辈无私的情怀中,他们看到了真正的信仰、理想和信念,思想得到了升华。历史与现代,传统与现实,在一个家庭两代人的激烈交锋与不断沟通中,相互之间加强理解,使薪火得以相传。其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为什么快乐?我一下答不上来。我想不会是因为苦。没有人天生喜欢吃苦。吃苦本身也不值得骄傲。我想我们的快乐,除了源自于我们的年轻,大概就是源自于我们为他人吃苦的信仰了。“( 裘山山 , 《我在天堂等你》.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5(05): 第190页. )

也许由于年代的不同我们无法深切的感受到她们作为藏兵身担的重大责任,但这无疑就是信仰的力量,这样强大的力量模糊了苦与乐的界限。

“因为有信仰,才会有思想;因为有思想,才会有追求;因为有追求,才会有力量;因为有力量,才会不平凡。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 商周刊, 2009(01): 第54-55页. )

所以有信仰正是让我们能够切身地拥有这种信仰力量。

二、哪些才是信仰?

正如文章的开篇所述,信仰是心灵的产物。一切信仰来源于心中,需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别人强加给你的信仰就像是在岸上看水中的鱼影,呈现出的并不是它所处的真实的位置,而鱼自己的位置鱼自己才更加清楚。当然信仰是心灵的产物,迷信也是心灵的产物。为了能够很好地区分,我大致概括了信仰对象的两个特点,这两个特点分别是从人这个主体内部和外部概括的:

1、时代性。由于社会的不断变迁,我们对于同样问题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见解,在以前人们因为遭受自然灾害一心想追求世界的本原于是产生了神话信仰和宗教信仰;在现代人们因为遭受自然灾害一心想追求世界的本原,于是产生了科学信仰。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环境,不要因循守旧。

2、独特性。迷信的产生就是因为大家普遍认同,以至于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这点对那些极其信任的人进行控制。“普遍认同”就是对的么?不然。其实,对于受过教育的人而言,我们从小的教育就给我们注入了科学思想,认为普遍的就是真理,但那只是针对我们自身以外的物质世界的,而非我们自身内部心灵的;对于未受过教育的人而言,他们注重常识,可能会在一些类似于类比推理的推导上败下阵来。

现在大多数资料对信仰分类的一般观点是按信仰对象分为科学信仰、宗教信仰、政治信仰。

“科学信仰主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目的是求真;宗教信仰是对外在于人、高于人的上帝(神)的敬畏或者对‘天国’的美好境界的向往,其目的是求善;政治信仰主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建立一个尽可能让人人满意、人人满足的公正、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其目的是求实。“( 任春晓与肖国飞, 论信仰的类型及意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2): 第36-41页. )

但是我认为所谓分类并不能把一个人的信仰具体的表达出来,而只是从客观的方面进行了概括。不同的生活目的有种种信仰,我们对信仰应该是主观的,此处我有不得不强调我之前的观点:信仰是心灵的产物!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我们每个人认识到信仰的力量,并用它去克服我们遇到的所有困难和走出我们在不同阶段时候遇到的迷茫。我曾多多决定坚持做一件事,但到最后却往往悲剧收场,希望与失望的不断循环让我失去了自己最美好的求知阶段。但我不希望继续这样下去,这样也许算是解脱自己吧!在信仰之前我们并不需要做很多事,只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好思考。周星驰在他的电影中说过:“没有梦想,人和咸鱼有什么差别!”这句话与苏格拉底的“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可能就是信仰的独特性和客观认识的辩证关系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仰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