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知不该生气,却忍不住动怒!明知无法强求,却不甘放手!明知应尽早完成,却拖到最后!如果你也有类似的苦恼,那么随我一起来读这本《不纠结的修行》吧。
本书作者是日本著名僧人作家小池龙之介 。他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学系,现一边进行自身的修行,一边在其担任住持的阅读室和日本各文化中心进行坐禅指导。
本书由浅入深,由外向内,分25个点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虽然本书引用了大量的佛陀语录,但这无关宗教,也不是鸡汤。他不讲来生,不讲轮回,更不讲永生,只专注当下,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
本书共计193页,分为三大章,25小节,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与人;2.人与心;3.人与真我。
2.
生活中有许多来自他人的痛苦,比如别人对自己的非议,不理解,冷漠不回应,干涉过多等等。作者从这些痛点入手,告诉人们认清现实,保持人与人之间适当的距离感,享受孤独。
大多数人认为,我的孩子,我有权管教;我的财产,我有权处置;我的父母,我有权干涉……
就像网络上一个12岁少年,杀死自己的母亲,但他并不认为这是犯罪,因为他觉得这是我的母亲。
还有一个母亲疯狂虐待自己的孩子,她认为这是我的孩子,我有权管教。
除了这些极端的例子,亲近的人之间互相干涉的行为也十分普遍。
比如春节回家,七大姑八大姨用“担心的样子”,问你怎么还不结婚?怎么还不生孩子?
其实这些都是“支配欲”搞的鬼。作者说仅仅是因为自己拥有财产的使用权,就认为自己拥有财产,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即使是你的心境,也无法完全按照你的意志来变化,因此也不能说心境完全是属于你自己的,更何况是其他的。
既然不是自己的,就应该保持距离。摆脱“支配欲”并不等于“舍弃”,而是说不要把别人当做自己的东西来随意操纵。无论是财务还是人,我们都不要过于执着。
人与人之间往往开始于互相补益,但走着走着就变成了互相投毒。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同行,那就享受孤独好了。孤独是人的宿命,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即使爱也不能。
3.
说完人与人,我们再来说说人与心。心就像一个容器,往里装的是什么,倒出来的就是什么。
举个例子,当某种噪音响个不停,如果你觉得太吵了,烦死了,那是因为你的内心在这之前就已经积蓄了过多的负能量。
佛学里有个词叫“业”,简单的来说,业其实是内心的力量,它源于每一件事情后续的影响。当你心中不断的回响“好烦呐,好烦呐”的声音时,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喜欢自寻烦恼。
那该怎么改变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专注于当下。
许多自我管理的书籍,倡导人们将想做的事养成习惯,变成潜意识行为。而本书作者却倡导人们时时关注自己的潜意识,关注每一个当下。
比如此刻的你正松垮的坐着,拿着手机,拇指滑动屏幕,眼睛看了一个字,又看了一个字,又看了一个字……
体会自己的呼吸,体会自己眼睛移动的速度。
唯有极致的专注于当下的每一秒,才能使我们的心得到平稳,不受外界的影响。
4.
最后来说说人与真我。
人其实只不过是一个由内脏、脂肪和血肉组成的块而已。他们会不断的排出不干净的排泄物。眼睛会分泌眼屎,耳朵会分泌耳垢,鼻子会流出鼻涕,嘴巴会吐痰,甚至吐出胆汁。
还有全身都会排出汗液和污垢,头盖骨中充满了脑髓。
或许有人会说除了肉体,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
可你知道吗?我们的喜怒哀乐,其实只不过是身体的一种反应。所谓的“喜”不过是横隔膜的痉挛,而所谓的“怒”不过是胃酸的分泌过剩和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理以及肝脏的紧张,亦或是有一招没一招地瞎想,造成肾脏的紧张。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不过是一堆肉与另一堆肉而已,有什么值得纠结和痛苦的呢?
痛苦和纠结原本是人体为了保命而设置的本能,可如果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们要控制,要尝试通过一些心灵练习来让自己有所改变,这就是本书的中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