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昨天读完《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是霍达写的。

霍达是个回族人,她的这本书主要写了两代回族人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

它的结构安排挺特别,章节主要是以“月”和“玉”为题,“月”和“玉”的章节轮回,同时也表现了两个不同时空的故事平行却交联着。

一个是以“玉”为线索,写了韩子奇被师傅梁亦清收留,在师傅去世后,他便与小师妹梁君壁结合,慢慢经营着奇珍斋。后来北平发生战争,为了守住所爱的玉,抛下妻儿,远赴英国。在英国时期,他又与妻儿的美美梁冰玉相爱,生下了一女名叫新月。

一个是以“月”为线索,主要写了新月在懵懂美好的青春期,遇见了老师楚雁潮,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彼此相互吸引,最终两人相爱。因为新月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这段爱情故事也没有结果,但两人真挚勇敢的爱情却十分的美好。

作者采用这样的衔接方式,而且讲述故事又不凌乱,还特别吸引读者,这真的是令人佩服。

从《穆斯林的葬礼》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作者在追求生命的平等,平等包括爱人的权利,民族平等与和平共处。

书中多次出现了“爱的权利”这个话题,即将去世的新月在追求爱人的权利,即使生命之花慢慢凋落,她也渴望得到爱人的权利。

因为回族和汉族是不通亲的,所以两个不同的民族青年相爱,这份爱注定是没有结果,得不到祝福的。

书中的两段爱情故事,都有以“不是同一民族”为借口,拒绝不同民族人的恋爱。

在韩子奇与梁冰玉流落英国避难时,韩子奇朋友的儿子奥利弗爱上了这个东方女人梁冰玉。

他向梁冰玉吐露心思时,梁冰玉知道这个善良的大男孩对她的好,但是她无法突破自己内心的那堵墙,对爱的不自信。

于是她以“不是同一个民族,信仰不同”为借口,拒绝了奥利弗的表白。

楚雁潮向韩太太表明要娶新月时,韩太太同样以“不是同一个民族”为借口,拒绝了楚雁潮的一番真心。

相爱不应该因所属民族不同而不能在一起,真挚的爱情不分民族,不分身份的高低,不分国度。

此外,在这本书中有浓郁的民族色彩,还带着对战争的无奈之情。

民族色彩主要表现在作者讲述了回族的历史,细腻地描述了回族人的生活习惯、葬礼和婚礼的习俗。

至于对战争的无奈之情,我觉得是当韩子奇与梁冰玉发生关系后,极力强调的是因为战争才导致这种关系的发生。

战争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在逃亡的日子里,只能从感情中得到一丝丝慰籍,才能逃离战争带给人心灵的折磨。

关于人物形象的描写,我个人觉得作者将韩太太,也就是梁君壁刻画得有血有肉,具有立体感。

她在小时候性格比较坚韧,懂得忍让,明是非。直到经历了被丈夫抛弃,最后还遭到来自最亲的妹妹和丈夫的背叛,慢慢的她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刻薄,甚至是有点心狠手辣。

我读到她破坏她儿子天星的爱情,冷落新月,对韩子奇态度刻薄时,内心是很反感她的。直到最后,慢慢了解到她的经历后,才开始以比较平静的态度去看待她日常的做法。

从厌恶到理解,这个人物形象是流动性的,她带给读者的感受是真实的变化着。

关于人物,我最喜欢的是天星和奥利弗。

天星他的爱很沉重,奥利弗他的爱很真挚。

他们两个人的爱没有韩子奇和梁冰玉那样不顾一切,没有原则的爱,也没有新月和楚雁潮那样轰轰烈烈的爱,更没有像梁君壁那样激进的爱。

他们两个人的爱给我的感觉犹如水一般,缓缓流过,很暖心舒服。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家中遭遇变故时,他默默地担任起一个男人的职责,承受着所有的爱,不管好于不好。

他爱妈妈,即使是她破坏了他与恋人容桂党的感情;他爱爸爸,即使爸爸小时候抛弃妈妈和年幼的他;他也爱妹妹,即使妹妹不是亲妹妹。

他的爱真的好沉重,我是真的心疼这个懂事的男人。

而奥利弗呢,我脑海里一直有一个画面,就是在战争的废墟中压着一个手捧鲜花,脸上微微一笑的男孩子。

奥利弗三年来一直为梁冰玉买花,每天都会买鲜花摆放在她的窗前,他也是因为去买花而被无情的炮弹伤害了。

他那份真挚的爱情,坦率的心都使我感动不已。

我并没有惋惜和责怪梁冰玉不接受这样一个真挚的大男孩,毕竟爱情真的不是感动就能有的。

不知不觉又胡言乱语到这个时候

晚安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