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角度说(无我与有我)

“我”这个词,在佛法的教理系统里,一般有三种含义,第一,自我中心,固执己见,以自己的判断作为标准;第二,有情众生自我的根本所在,有情众生的根本自我;第三,永恒存在性,或者说永恒存在的本体、自性。


从第一种角度讲,无我,就是不要太自我中心,不要以自我判断为准则,把这种众生的这种串习,无知、傲慢,又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愚蠢的本性,给破除掉,叫无我,反过来,就是有我,坚固所知障我慢高山不容德水,这个比较简单,简单说一下就跳过。


后面两个角度比较重要,重点说一说。


第二个角度,就是众生,有情众生自我的这个永恒根本体,也简称为“我”,或者说有情众生的根本自我存在,从这个角度说无我与有我。佛法的资料堆,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分野,在佛性、如来藏这个概念出现之前的阶段,主要是上座部和中观阶段般若经阶段,都没有佛性概念,所以,就没有办法说“有我”,因此,这部分佛法资料,永远在说“无我”。对于众生的精神本体,因为没有佛性概念,所以只能理解到妄心的程度,这个妄心自然是短暂的啦,当然是无我的。所以说,上座部理论,中观以及般若类佛经,都重点地不断说无我,如“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你把这个无我搞清爽了,才是正宗的菩萨。站在没有佛性的角度呢,这样讲应该是唯一选择。所以这部分佛法资料,对于众生的精神本体都说“无我”,因为众生的这个色身不是自我,这个容易明白;但是众生的精神本体是什么?那么没有这个佛性概念时,就只能说无我啦。所以说上座部、般若经和中观,对于众生的精神本体都是永远在说“无我”。就用这句话总结嘛,“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而在有了佛性概念的如来藏系佛经,以及《大般涅槃经》这些经,因为有了佛性概念,所以就说得更好、更透彻,那就要说有我啦。到这个阶段,说众生的妄心是无我的,因为妄心是缘起法,而众生的佛性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是有我的。所以站在这个究竟的角度,对于众生的精神本体,必须说“有我”,乃至于说,强说众生“无我”,就堕入了偏空,常者计无,诽谤了佛性,这是《大般涅槃经》和如来藏系经典的立场。


简单说,对众生的妄心,要说无我,但是对佛性、如来藏,必须说有我,否则就是外道,不是菩萨。


讲第三个部分,我们把这个“我”,就等于常,等于永恒存在性,自性,等于永恒存在的本体,等于不空。从这个角度来讲,那就不是针对有情众生,而是针对一切万法,一切存在。那么对于缘起法,那肯定要讲无我,没有永恒存在性嘛,而对于一切非缘起法呢,比如说空间、佛性、法身、佛境界、一切真理、三宝等等这些非缘起法、不空法,必须说有我,所以站在这个角度讲呢,就是说缘起法无我,非缘起法有我,这样说就很明白很完整了。


站在第二或第三个层面来说,对于众生的精神本体也好,对于缘起或非缘起法也好,只是说无我不能说有我,就说明这个人的境界,还没有通达不空,也不懂佛性,也不懂非缘起法,也不懂诸佛境界,这些大乘中最重要的东西,都不懂,所以《大般涅槃经》,把这种人列为傻瓜和坏人,这是迦叶菩萨亲口说的,因为他们永远在说无我,否定一切有我,也就是只认空,不认不空。所以迦叶菩萨说他们是外道、小乘、坏人、笨蛋。



站在把般若经《大般涅槃经》和如来藏系经典融会贯通,这个比较究竟、比较透彻的立场,就是无我、有我都要通达。那么,讲无我是针对众生的我执、妄心,或者是针对一切缘起法,短暂存在的东西,讲有我,是针对佛性,针对一切非缘起法,不空之法,都能通达,才是真正的菩萨,对缘起、非缘起法、妄心与佛性都透彻了解,明白通达,这样才是正宗的菩萨。所以站在这个角度,迦叶菩萨说,不管是针对众生的精神还是针对缘起非缘起,只知无我,不知有我的人,对于大乘佛法都还没有入门,所以说,他们是外道小乘笨蛋,因为他们诽谤了佛性,也诽谤了佛境界以及诸佛的存在,所以骂他们是小乘、笨蛋和坏人,一点也不冤枉他们。


所以说,站在般若经、如来藏系经典以及《大般涅槃经》都掌握,将其融会贯通的角度来讲,那么“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这句话就是不对的,太low了,应该说,“若菩萨通达无我法以及有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道理很简单,因为菩萨他理解了这个众生我执,以及缘起法的短暂,又理解了众生佛性,以及一切不空法的永恒、不生不灭、如如不动,这两方面都全面地理解、掌握,才算掌握了正宗的大乘佛法,才真是菩萨。而只通达无我法,不通达有我法,就只懂缘起不懂非缘起,只懂妄心、不懂佛性,这不正是迦叶菩萨说的笨蛋加坏蛋吗?


所以,最终的结论就是,无我有我都要通达,空与不空都要透彻,也就是通达无我法与有我法者,才是正宗的菩萨。


2021.09.29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三个角度说(无我与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