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讨人厌吗?也许没自己想象的那么…

朋友跟我倾诉,婆婆和小姑要带小侄子来到她家玩,她很是焦虑。

月子里不和谐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婆婆诉说自己的辛苦,小姑站在阳台嘤嘤的哭诉这些日子一直看着嫂子的脸色做事,委屈大了…

朋友愕然不知道该说什么,知道自己倔强、有时说话直,从来小心翼翼的跟姑婆相处,怎么到头来搞成这样的局面?

她们又一次要来家里,她的心还是打起了鼓,到底该怎么相处?

图片来自网络发自App

朋友的担心也许是多余的,接下来几天相安无事,婆婆负责做饭,小姑打扫卫生,闲下来带孩子出去外边玩,她也乐的清闲,暗自庆幸,看来也不难相处嘛,各安一隅。

偏偏不让人省心,吃饭时两个孩子不知道什么原因扭打一团,朋友家女孩五岁,小姑家男孩三岁,女孩站在男孩对面。

“咚”的一声,照着女孩的心口来了一拳,接着还不出气,把朋友吃饭的凳子恶狠狠的推倒,正好赶上厨房盛饭回来的朋友看着整个过程,就让男孩把凳子扶起来,告诉他撒气不能这样做,僵持了一会,男孩别别扭扭的把凳子扶了起来,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小姑的脸色紫茄子似的,饭也没吃完就跑回屋里躺着了。

天呐,这下朋友又乱了,这可咋好,我到底该说啥做啥?家里的气氛瞬间晴转阴,无话可说,动一动似乎都要触龙鳞似的。

图片发自App

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人,别人只不过做了一个无意识的动作,或者说了句无心责备的话,有人却急切地对号入座,进而产生一种“被厌恶”的错觉,我不被人喜欢,我是讨厌的,更有甚者把这种感觉投射到对方身上,觉得说话的人可恶至极!

朋友更小心了,小姑晾的衣服没有控水就拿到了阳台,滴到了孩子纸做的手工上面,只好默默的从卫生间拿了小盆子接着;湿衣服直接挨着挂在朋友拿回家晾晒的幼儿园被罩旁边,硬生生湿了一大片,只好把自己的快干的衣服挪到旁边,给小姑让出位置,虽然心里嘀咕着会不会小姑觉得是在做隔离,管不了那么多了,这回不及时收衣服拖延症也好了。

生怕自己走错一步路、说错一句话惹得别人不开心的日子实在不好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将他人的言行举止与我们自身联系起来,得出结论,比如,“他说这么一句话,是不是在针对我?”“她这么做,肯定是对我有意见。”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变得越来越敏感多疑,越来越抑郁寡欢。

可是你知道吗?身边的人也会因此备受困扰,说话行事越来越小心翼翼,生怕产生误会。到最后,身边的朋友会一个个离我们而去。

我们在工作中也需要大量的精力去面对,如果还需要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和专注度去应付这些假想的东西,就会消耗心理和生理能量,最终磨灭斗志,阻碍个人发展。

图片发自App

有人说与其说太敏感,不如说就是不自信,我十分同意这个说法。

在生活中,有人十分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一言一行、甚至手指头摆什么姿势,往哪里放都要想好。因为会担心自己会成为众人注意的焦点、谈论的中心,总是有意无意地幻想,有人在评论他,我们把它称作敏感。敏感的人易缺乏安全感和不自信。

所谓“不自信”就是不相信自己,害怕自己做事情做不好,很忧心,然后可能导致本来是可以做好的事情,却发挥失常,真的做不好了。

我女儿舞蹈班的同学,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不行啊,我不会,我害怕”,可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舞蹈课上,老师手扶站下腰,虽然她先天不是很优秀,在她喃喃的嘟囔着“我害怕,我不敢”的同时,老师扶着她也弯下了腰。怎么不行?到底是谁灌输孩子的一遇到事情就认为自己不行?我们作为家长的尤其要觉察自己的言行!

还有的“不自信”,就是见别人有许多长处,是自己没有的或者比不上的,就总是因此忧虑,情绪低落,成天想着。

总是盯着别人的优点,却用自己的缺点来做比较。一个跳舞跳得好的人跑步一定很快吗?一个写毛笔字好的人唱歌一定很好听吗?

哪有人十全十美?要承认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阳光和阴影同时存在,无论少了哪一方面都称不上完整。

    最终,我们要学会承认自己,接纳自己,做自己的朋友。然而,这一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可是谁说不可以试试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讨人厌吗?也许没自己想象的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