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流派 | Vol.8 浮世绘(一)

缘起1715年,中国康熙年间,

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来到中国,带来西方透视、解剖、明暗表现的知识

另一为“浮绘”即以线描的方式模仿西方绘画追求空间深度表现的总称

画中景物在放射状线条的作用下,犹如漂浮起来一般,因此被称为浮绘,

同时由于远处景物的凹陷效果,有时也被称为“凹绘”

缘起日本战国时代,后为民间兴起的享乐主义风潮

其一为“梦之浮生”佛教用语,

叹息生命短暂,人生无常,及时行乐

浮世絵之浮世有二意:

  “梦之浮生”  

17世纪末,江户(今东京)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成为日本新的经济文化中心。大量的武士和外来人口迁入,导致江户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进而造成娼妓泛滥。幕府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批准建立了便于集中管理的娼妓区——“游廓吉原”,早期专门服务于贵族和武士,而后逐渐发展出“吉原文化”

与此同时,以“江户三座”——中村座、市村座、森田座三座剧场——为代表的歌舞伎町也发展出了“歌舞伎文化”(戏剧文化)

                     |                           

江户城,即幕府所在之地

以“吉原文化”和“歌舞厅文化”为核心的风俗画逐渐主导江户地区的艺术主题,他们和后来19世纪诞生的花鸟画与风景画等,共同构成了浮世绘版画的主题。此篇介绍的笔墨将着重于前两种文化为主题的浮世绘版画

  吉原文化     

春画与美人画

起初的游女们是以“春画”的形式被描绘,即色情画。少女们与男人们打闹调情,在吉原住宅内或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纵情狂欢。这也是为什么现代日本将浮世绘译作“放荡生活之图”

|

              |                  

喜多川歌麿

《楼上的情人》

1788年

欲望之梦系列

大部分浮世绘艺术家们精通古典诗词,是当时有名望的诗人(丰信、春满、北尾政信、一笔斋文调…),善于将文字含蓄优雅的情感表达重现于绘画。在他们笔下,以“游女”(艺妓)和“花魁”(最高级别的妓女)呈现出精致与风雅之情

喜多川歌麿在这里虽无描绘人物正面肖像,却通过姿态刻画了女子极度的温柔与美丽。而画中所处的房间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隐秘又私人的空间,充斥着茂密的力比多,正如背景中代表着自然之力而蓬勃生长的枝叶

而另外一些缺少性描写,又以游女为主题的画作则被归纳为“美人画”。画中的少女们时以单人或双人的肖像画呈现,时则被描绘为与同伴们实践琴棋书画,过着恬适安谧的田园生活

|

北尾重政

《艺妓与仆人》

1777年

              |                  

喜多川歌麿

青楼美人合姿鏡

系列

1776年

浮世绘艺术家对人物面部特征的重视程度低到离谱:寥寥数笔便细眼柳眉樱桃嘴,有时甚至男女间也极度相似。

而对外貌其他方面的关注则恰恰相反,少女们时常身着紧随潮流的服饰,头顶盘有雍美繁复的发饰——那是“女人的荣誉之冠”。

江户时期著名的出版人茑屋重三郎曾指出:不同美人画中有着“每个时代如婴儿长成成人般快速变换的服饰时尚、流行发型”。以至于通过这卷“江户时尚编年史”,后来研究者也能够快速定位某一幅版画的创作时间。

根据日本学者加藤周一:“日本女性在一千年以上的绘画史中,三次成为重要主题,三次成为与男性抗衡的主角。即平安时代表现贵族女性的绘卷、德川时代初期以京都为中心描绘平民女性的风俗画、以及江户时代表现艺妓舞女的浮世绘”

尽管浮世绘中的女性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被物化,但她们却构建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这里是政治与战争等宏大主题的真空区。根本意义上来说,这一主题反映了日本战国后社会整体的和平愿望——另一种人类常态

  歌舞伎文化     

役者绘与大首绘

|

              |                  

奥村政信

役者绘

浮世绘另一重要部分则是役者绘(剧中演员的肖像)。这种版画大多描绘一个或两个剧中的带妆演员,偶尔涉及戏剧场景

江户时期社会平民阶级发展迅速。歌舞伎则是这一时代的新兴产物,源于日本能剧,后者晦涩深奥的韵文在这里被更加夸张与平民化的肢体动作和语言所取代。剧目演员们戏服多彩华丽,大抓观众眼球,也为版画艺术家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

              |                  

胜川春好

女形头像

1787-1788年

当时的剧目演员,大多为男性,因而时常有男扮女角的情况出现,若是剧目大受欢迎,男演员的女性扮相便会被浮世绘艺术家描绘下来。这种男演员则被称作“女形”

胜川春好便创作了一幅“女形”头像。同时他是最早创作“首绘” 的艺术家之一,大幅头像的出现为人物形象提供了庄严感与力量感;强化演员的面部表情,使其更有戏剧性;同时也符合当时知名戏剧演员们的明星地位发展的需求

|

              |                  

东洲斋写乐

役者绘

1794年

浮世绘具有世俗性,也具有高雅性,前者决定了浮世绘平民阶层的主题,后者却决定了浮世绘深层意趣。然就艺术受众而言,平民阶层和更高阶层中人群的交集点便是短暂而放荡的生活。浮世绘实则触及到了一个超越阶层,超越身份,人类本源中永恒不变的享乐天性

由于主要以印刷版画作为创作媒介,浮世绘的技法表现与欧洲传统油画有本质上的差别。前者轮廓线清晰、用色层次分明,绘物呈现完全的平面化。后者则借用自乔托以来明暗对比与源自文艺复兴的线性透视企图来欺骗观者的双眼,创造一个真实的空间。

尽管浮世绘鼎盛时期之前西方技法便传入日本,然“自然主义”似乎始终不是日本艺术家的终极目标,他们更加注重于动人的线条、精妙的图案与设计。而对于透视线条技法的运用也大多出现在浮世绘风景画中,我们以后再讲!

  走之前快来复习一下《神奈川冲浪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流派 | Vol.8 浮世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