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先生《为母之道》

母亲,一个神圣而庄严的称呼,自古以来,母亲在各国文化中均是被歌颂的形象,人们用各种方式颂扬着母亲的伟大。

作为两个儿子的母亲,我常常在思考,母亲,伟大之处在哪里?难道就因为是母亲把他带来了这个世间?难道就因为给了他生命?难道仅仅是因为母亲这个身份,就可以被冠上伟大这个称号吗?

电视剧《天道》里面的主人公丁元英有一句台词:如果说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 说母爱有多伟大了,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 自己,那是交换。

那么,到底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怎样来诠释母亲的伟大,怀着同样的心愿,因着对孩子的真爱,对家庭教育深度探索的意愿,来自全国各地的伟大的母亲们来到了六和老师的线下课——《为母之道》。

《为母之道》是六和先生通过妙用道德经智慧,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参悟,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和线下课程体验,来不断梳理自我认知、亲子关系及教育规律的一堂女性必修课程。旨在为天下母亲点燃一盏人生的明灯。

老师以思考生命的意义来开启了今天的主题,老师讲到他自己因为他的父亲对生命无常的一声轻轻的叹息,让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人间如此美好,无奈我们终将要离开,唯有珍惜时间,享受生命,才能不负此生。

现代社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青少年自闭,抑郁,自杀,网瘾的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孩子的内心太脆弱?武汉9月17号14岁男孩跳楼事件,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他妈妈的两巴掌吗?

不是的!早在这个悲剧爆发之前,这个家庭就已经隐藏了太多的亲子矛盾。悲剧不过是以极端的方式,将一个家庭内部积累的暗伤,揭露出来,给世人以警醒:

教育的问题,从来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孩子的问题,也不是一次冲突的问题。

无论发生任何问题,首先找根源

正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如果孩子身上出现了任何问题,我们都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孩子的问题才会相对好解决。

做父母最好的状态是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族的命运,改变孩子的命运,如果没有能力改变自己,那么,就淡然的做一个认命的父母,一个认命的父母,他的孩子绝对不会自杀。

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绝望,愤怒,都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与命运的对抗,与孩子的对抗,对孩子暴力的摧残,才会导致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生无可恋。

要想让孩子能有一个相对平稳的情绪,首先我们就要做到情绪淡定,不做吼叫性的父母。

通过《道德经》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

对于孩子,我们总是习惯性的唯分数论,从孩子跨进幼儿园的那天开始,我们就一味的关注孩子的成绩,表现,以分数来定位孩子的优秀与否,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从小培养一个孩子的好习惯与德行,做孩子前行路上的引路人,才是为人父母该有的模样。

真正的教育从放下开始

龙应台在《目送》里有这么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可太多的时候是我们用自以为对他好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时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负担,只有放下我们的控制,抓取,孩子才能发挥自己的天赋使命,成长为真正的自己。

教育的目的是自立自强

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与我们保持独立的个体,当孩子离开我们时能够独挡一面。如果我们过分的溺爱、宠爱孩子,不给孩子体验和自己动手的机会,这样的父母不是爱孩子,而是害了孩子。

高质量的陪伴而不越界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至关重要。但“陪伴”不仅仅意味着随时随地坐在孩子身边,要做到“高质量的陪伴”,需要父母更用心地思考孩子的真实需求。

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时,常常把自己的事托附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我们要允许孩子勇敢做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而不是大包大揽的替代孩子做他生命的主人。

教育是用爱唤醒爱

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

教育是用爱唤醒爱,用梦想激励梦想,用智慧启迪智慧,唤醒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学会辨别是非、对错,学会认识自己,并产生积极向上的内生动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开展积极而持久的行动;始终拥有对世界的一颗好奇心。

教育是启善德,明明德,善护念,思无邪,致良知。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生育孩子却不占有,养育孩子而不居功,教育孩子却不主宰,孩子只是借由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却非因我们而来,我们把我们自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孩子身上的时候,其实是在挟持他的生命自由。

教育的根本是自我的教育

俗话说得好:“养儿不用管,全凭德行感”,一个合格的父母,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来,当我们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你美好的反映,他自然会变好,如果你认为孩子身上还存在着任何问题,首先反省自己身上的问题。

教育五步走

第一步:中西合璧明大道。每天《道德经》第51章、《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各读5遍;直至口熟能详、了然若胸,回归自然、智慧、真正的教育

第二步:每天撰写“自我觉醒”日记。反思自己是在执着、控制、干涉?还是在激励、启迪、唤醒?是真爱?还是假爱和错爱?

第三步:推进亲子沟通。与孩子一起互相写出你对对方的5个优点、5次让你感动的事情、5件令你不满的事情;共同分析原因。

第四步:寻找良师益友。最好从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中去发掘

第五步:体验“易子而教”。在孩子的同学中选择同性进行“易子而教”时间为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

(推荐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感恩导师六和先生的一路引领,感恩一起学习成长的妈妈们,愿我们一起谨记老师的教诲,成为一个真正能够助夫成德,助子成才的伟大的母亲!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和先生《为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