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得有多少学识与阅历,才能脱离于世俗文化,高于它而活着明白。
我想丁元英这个角色把这点演绎得淋淋尽致,他对于人、事、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不是别人所认为的样子。有时觉得他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却给人一种莫名的高级感,说不清道不明。
1、质疑养儿防老的观念
在面对父亲脑溢血住院,医生说抢救过来也大概率会是个植物人。他非常冷静地问,怎么才能让我父亲死。
他近乎冷血的理智让家人无法接受,同时也会遭来他人的冷言冷语,可事实是父母的衣食住行都是他在承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付费委托妹妹照顾父母。
他说,如果养儿是为了防老,那么父母就是天然的债权人。每个儿女都是为了还债,直不起腰来。
如果父亲注定救不回来,他会选择拔管子。他哥哥说,说拔管子不孝。他说,如果孝顺以父亲生理上的痛苦和尊严为代价,那他宁愿不孝。
所谓的不孝到底是怎么样,众人都有自己的解读,而他更实实在在,不弄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2、所谓的不谈爱情,只是没遇到灵魂共鸣之人而已
肖雅文作为他的助理,在这一方面的对他的评价,不管他表面上如何尊重女人,他骨子里都是害怕女人。
前妻对他评价,他永远不会跟你吵架, 他的每一毛孔都渗透着对于世俗文化居高临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于和她讲道理。他身上没有女人想要的东西,作为伴侣,他不划算。
但他遇到一个例外的女人,打破他原本平静的生活,也打破了他对女人的鄙视。
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让他有如此不同的观念转变呢?
女警芮小丹,天性洒脱,悟性非凡,她不懂得什么文化属性,哲学、宗教,只会率性而为,坚持自己的理想。她原本可以从事德语相关的工作,可是她选择了自己的理想,当一个警察,直到她离开那一刻,没有半句怨言。
她不像丁元英那样多想,却像“天国的女儿”一样简单纯粹。坦坦荡荡地爱,以一腔孤勇生活着,像一个孩子一样,疼惜着自己的爱人。她有着对美的感悟,对生命的热爱,这些都是她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品质。
芮小丹对丁元英的爱,简单纯粹,不附带任何条件,仅仅是爱他那个人,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
3、芮小丹的爱成就丁元英的温情
当你爱着一个人的时候,心里想着都是他,看到他眼睛会放光,觉得跟他在一起的时光都变得不一样,时刻为他着想。
芮小丹怕丁元英一个人在家待着无聊,就向他索要一个礼物:让一个贫困村脱贫,打破天道,劫富济贫。
他们在王庙村组织了一个项目,把制作音响的各个环节分摊给农户,农户之间现金交易,靠市场自发的调节控制价格和质量。
但仅仅这样还不够,他们必须用制作出来的产品,在音响市场撕开一个口子,所以丁元英给音响市场的龙头企业设了一个局,也遭到该企业的起诉,起诉的原因,违反了竟争法,采用低于成本的价格,破坏市场,不正当的竞争。借着这个看起来不好的事件,反而让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得到更好的传播,并与龙头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最终王庙村成功实现了扶贫。
一个礼物成就了他长久以来缺失的温情,而这份特别的礼物让芮小丹对于这个世界,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相互成就对方。这份感情,又何尝不是神性与人性的互补呢?
4、关于救世主
这个世界上原本没有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人的神才对人起作用。
这个世界也没有救世主,只有规律。“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的规律里,我们依然可以见证人性中纯粹的光芒,依然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这就是我们凡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他深知弱势文化的影响,所以从一开始,就颠覆了村民对救世主的指望,制造了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循环,把改变命运的机会,放在了农户自己的手里。
丁元英说,如果一开始就给他们钱,那他们永远指望救世主,指望靠他这个“奇人”来拯救他们的贫困村。只有把自己拎出来,当一个局外人,让他们能够自己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这种脱贫才能够长久地坚持下去。
要知道,所谓的救世主也只有你自己,自己不想去改变,谁也无法去改变你。
5、故事结局耐人寻思
女主的死有点突然,甚至很惨,我都不敢睁开眼睛看那模样;又或者说有点不可思议,是制造悬疑?还是点题呢?
女主的死,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丁元英的所做所为,甚至觉得他冷血,不值得对他那么好。
而大多数只愿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说自己想说的话,会自动过滤掉原本的事实。
剧中每一句话都值得深思,也很烧脑;每一个角色身上所体现出的人性光辉或卑劣,都是值得深挖的。
以上很多都摘抄于剧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