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抗击匈奴:汉武大帝的野心时刻

公元前134年至公元前90年,汉武帝刘彻历时45年,倾全国之力,派遣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名将指挥汉朝军队对匈奴展开了多达15次的反击战。

经过这几十年,汉武帝将匈奴势力逐出了北方边境。虽然未能彻底解除中国北方边境的安全隐患,但是在讨伐匈奴的过程中,不仅夺回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大了西域版图,迁徙百姓,发展农业,更是解除了匈奴对大汉尤其是都城长安的威胁,从而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那么,汉武帝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做出抗击匈奴的决定的?

一、汉初屈辱的和亲政策。

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元光元年之前,汉王朝向匈奴主动求和亲,以汉宗室女奉献匈奴单于。目的是通过暂时的屈辱,换取宝贵的休养生息时间,是一种被动的、迫不得已的措施。

这种局势开始于汉高祖时期,刘邦亲率33万大军北击匈奴,结果被围困白登山。强大的匈奴和虚弱的西汉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刘邦听从娄敬的建议,主动与匈奴缔结联姻。

这是西汉与匈奴的第一次和亲。后来的惠帝、文帝、景帝继续执行这一政策。

据史料记载,这段时间汉朝前后共送出了10位宗室之女,给冒顿单于、老上单于、军臣单于等。

昭君出塞
除了和亲之外,汉王朝还要另外陪送大量财物。如公元前198年,汉高祖接受汉匈双方以长城为界,并同意每年向匈奴供应丝绸、米酒和粮食。直至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初年,这一约定一直持续。

然而,被动的和亲政策和财物贿赂并没有彻底解决汉王朝北方边境问题,匈奴骑兵仍然不时来犯,甚至有时会威胁到京城的安危。例如汉文帝时,“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二、汉武帝的政治主张从“无为”变“有为”,独尊儒术。

西汉初年,为了改变贫弱饥荒的现状,遵奉黄老的无为思想,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恢复农业生产。文景帝两代更是减轻刑罚和徭役赋税,这才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景象。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无为而治”的政策已经不再适应经济、政治的需要。如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就是分封的诸王与“无为而治”的中央之间矛盾的爆发,经过三个月才平定了这次的叛乱。

另外,匈奴的进犯问题需要中央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解决。

于是,最初由文帝时期的贾谊提出,后来武帝时期董仲舒升华了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并成为施政的核心原则。独尊的新儒术强调“大一统”的中央集权,这对改变“无为而治”,实现“有所作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其中,对匈奴用兵,变被动为主动,就是“有为”政治主张的直接体现。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为了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巩固西部地区,两次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等由陇西、北地出击匈奴各部,深入河西走廊。于是,汉军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成功俘获匈奴浑邪王、相国、都尉等百余人,士兵4万多人,大胜而归。

汉武帝北击匈奴成功之后,西汉政府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经营管理,尤其是公元前60年设置的西域都护府,让这里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从此开通了连接中国、西亚、欧洲的商道“丝绸之路“,对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此,汉武帝收复了全部河西走廊地区,并在那里设置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尤其是在此战前后的公元前138年、前119年,汉武帝先后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动联合月氏、大宛等西域国家,争取抗击匈奴的后援力量。

感谢您的阅读,我会明天感谢,带你去了解更多的历史风流人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汉武帝抗击匈奴:汉武大帝的野心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