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小屋》:像苏志燮这样生活会不会更加幸福?

给极简儿们推荐一部超治愈的韩国拌饭综艺—《林中小屋》。

《林中小屋》豆瓣评分8.6分,节目提倡的是一种极简的生活方式。比如节目组会抛出几个主题:抛掉不必要的东西或事情,人生也会变得简单吧?吃饭只配一个菜是不是会收获更多的幸福?人可不可以一次只做一件事等等。

节目中的苏志燮,感觉就是一个典型的极简主义,他上节目只带了一个背包,而朴信惠就像我们大多数女生一样,恨不得把家都搬过去。他们各自居住在森林里的一栋小木屋里,只有最最基本的生活设施。在“幸福促进委员会”的引导下,完成两到三天的极简生活体验。

这是一场自发性与世隔绝的实验,也是一份关于幸福的实验报告。

不知道怎么搞的,非常想看,但是一看就困,所以这就是大家称之为“入睡节目”的原因吧。

一个人在一间屋子里面,锅里炖着汤,听着咕噜咕噜的声音,外面下着雨,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或者发呆放空,或者读书。

苏志燮在录制节目时,他只准备了一个背包,里面装着三本书、牙刷、盐用来刷牙、kindle、三根香蕉、一包牛肉、两顶帽子、手电筒同时也是收音机。

这个男人真的越来越让人着迷,极简又自律。

从2019年开始,接触到极简这个词,从此打开了我极简的新大门。看了很多有关极简方面的书和视频,自己的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从前很爱买买买的我,现在购物相对以前有所减少,大大降低了物欲,希望以后尽量只买生活必需品。

当然,极简也好,断舍离也罢,会迎来很多人的不理解和蔑视。我觉得这可以忽视,你本来只是想找一种更适合你的生活方式而已,你觉得舒适就行,这跟其他人关系不大。比如有人会说,什么断舍离,还不是因为穷?有人说,你嘴上说断舍离,我昨天还看你买衣服了?有人说,断舍离就是浪费,这些人就知道扔东西。

听了这些话,心理会不舒服,但是时间久了,就会释然。

为什么呢?因为,不理解的人自然不理解,理解你的人自然会理解,这就是观念不同。每个人给自己设定的极简标准不同,所以不需要按照别人的标准来。我们身边经常会有人听到一些皮毛就过来指指点点,有时候想去争辩,但是即便说明,他也不一定理解,所以断舍离的人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对于不认可的一笑而过就行。

有人不理解,相反,也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比如我自己经常喜欢刷豆瓣上极简儿的文章,有的超级喜欢的观点和做法我也会点赞收藏,我自己的一篇极简日记《极简日记|一个月的物质极简后带来的心得体会》在豆瓣上有96000多的浏览量,而在今日头条上有11万的阅读量。

极简不是说不买,也不是一辈子都要过着苦行僧的生活,当然有一些极端的极简主义确实做到了,然而人家觉得这种生活很好,很舒服,我觉得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吐槽。以后我自己会不会朝这个方向去践行,目前也不得而知,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我目前所理解的极简就是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减少量,够用就行,比如我目前在豆瓣上学习了极简博主整理自己的衣柜,按照季节,列出自己的衣服类型和数量,这样一看就知道什么衣服需要添加,什么衣服是已有,不需要再添加,几年没穿过的而且不想再穿的,可以断舍离,要么在闲鱼上卖掉,要么放在小区的旧衣储物箱。之后建立自己的胶囊衣橱,把衣服固定在一个具体的量。

有人会说,那你的生活还有什么乐趣,那这就是观念和生活方式不同,有人就是以买衣服、买包、买鞋、买口红为乐趣,而有人只拥有很少的物品,他仍然过的很开心。

极简不是说你今天看到这个概念,你觉得不错,你学习效仿就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的。不管是物质极简还是人际关系极简还是其他方面的极简,这反反复复的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不断地试错,更正,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数量。

就像日本极简主义践行者有川真由美在《极简生活:简而美地生活》里说过:只有把生活变得简单一点,才会有精力去发现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林中小屋》节目组最后给出建议,这样做会不会更加幸福呢?我也很想这样实践实践呢。

把东西减少一半刚做好的饭加一道菜尝试极简用餐亲手制作需要的东西与太阳一起睁眼吧把自然的声音记录下来做便当去野餐一次只做一件事记录下各种各样雨的样子读一个小时的书吃3个小时的饭说出5种小确幸6点以后关机用照片记录下让我幸福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林中小屋》:像苏志燮这样生活会不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