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与先生的对话)

亲爱的,我想告诉你,不要焦虑,我懂你的焦虑。你的焦虑的原因是“悔恨”。并非焦虑本身影响你,而是由你的“焦虑”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觉得自己不顾及别人感受,觉得只知道表达自我”,然后引发了你一系列“反思”,这个“反思”令你“心不在焉”,又陆续做出了一些引发新问题的行为。这使你更加怀疑自己,自己是否就是个自私、爱抱怨、太过分表达自己的人? 或者别人眼中是否自己就是这样的。

接着你反思一些与朋友相处的细节,觉得你们都太过分倾诉自我。然后你觉得你自己一系列倾诉又或者抱怨的行为,使你感觉自己过分暴露,你不喜欢这样,因为你觉得自己不是这样的性格,你也不喜欢这样的性格。而且这样的“暴露”使你觉得你自己“衣不蔽体”,形象和人格都是裸露的,这样使你很没有安全感,也让你感觉尴尬无比,然后你开始后悔,觉得是自己把自己置于这样的境地的。

你也开始明白,太多的倾诉其实会让朋友之间陷入一种尴尬的隔阂。其实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与朋友之间即使关系再好、再了解对方,但我们本质上始终都是分离的,人生的主线不是共享的,就像你说的“融合不了”。物极必反,过于“了解”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鸿沟”,这个“鸿沟”会让彼此都不知所措,不知道内心上要怎么直视对方,不知道要用什么言辞,从而就会从“无话不讲”变成“无话可说”。

我个人的看法:首先我觉得你对某些“不如意”的行为反应过激了,你太急于表达出来。你又心软,表达之后又开始反思自己。接着你联想到生活中诸多你的各种“表达情绪”,觉得自己肯定被别人一览无遗了,你不喜欢这样,然后“讨厌”自己为什么要那么“爱”表达。就像你说的,连锁反应,导致焦虑加深。

其实我个人认为,情绪会有,但是不能太放任,或许我们都得改变。客观来说,你的感觉应该是对的,你身边的人肯定注意到你情绪的波动了。但你不要太在乎自己是否在那些人眼前“暴露”,就像身边的人,如果你发现他某个阶段“不对劲”,你肯定会引起注意的,但这种注意不会引起固定“印象”,只要你调节好,过了这个阶段之后,没人会一直记得你当初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也知道大家都太累,太忙于生活了,都在纠结于自己的那本“经”,除非你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不然没人会一直关注你。所有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除非你用册子记录下来,不然时间都会轻易将它磨平。而你需要做的就是放下自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记(与先生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