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守望

河南这次下的雨特别大,特别是河南的省会城市郑州。这场大雨,有媒体形容为堪称“千年一遇”!短短的时间内房子被淹了、地铁和医院也被汹涌而至的洪水倒灌进来,马路变成河道 ,车子漂浮在“水上”游行,损失很大,但与人的生命比起来都是小事。水灾已经造成了人员伤亡,这才是最让人心痛的事。城市严重内涝,通迅交通中断了,小区停水停电。据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统计,此轮强降雨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616个乡镇1391.28万人受灾,因灾遇难99人,仍有失踪人员在进一步核查当中。全省目前紧急转移安置93.03万人(累计转移安置147.0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48.5千公顷,成灾面积527.3千公顷,绝收面积198.2千公顷;倒塌房屋1.80万户5.76万间,严重损坏房屋4.64万户16.44万间,一般损坏房屋13.54万户61.8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909.81亿元。郑州全年平均的一个降雨量,也只有640.8毫米而已,也就是说在郑州这短短的三天的时间内,降雨量就相当于达到了过去一年的降雨量,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

能够形成大雨的原因其中就有台风,而这次河南的暴雨就不例外,就跟台风有关。而台风烟花就是这场暴雨首当其冲的“罪魁祸首”,虽然“烟花”还远,但在我国1000公里之外的地方,堪称千里之外。但是它的影响力非常大,再加上时下正值副热带高压出现,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之下,导致海平面上这些大量的水汽乘着这股东风,来到河南,最终下起了暴雨。烟花台风形成暴雨影响半个中国,雨霏风虐,城乡一片泽国,可见大自然威力,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不堪一击。究其形成原因还是温室气体效应引起的,温室气体效应又是人类自己造成的,至少也许部分是人类生存发展过度开发引起的,但温室效应又不是全部是有害的,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地表气温要全部降至零下18度以下,那自然界又怎样一种情况。节能减排,零排放碳达峰最终碳中和,就是控制温室效应引起气候频繁剧烈波动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灾难。在人类共同应对自然灾害过程中,也要学会尊重自然规律,提高应对灾害发生危害的能力。要处理好瀑雨台风地质灾害分级预警以及政府响应动员能力,城市乡村防灾减灾设施抗灾能力,更主要的还是要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应对灾害识别判断能力而采取各种科学应对措施。灾害那一级预警发布,政府做什么,企业做什么,家庭做什么,个人做什么,能抗灾则抗,能回避则避,如此而己。

涝灾过去,现在疫情又开始肆虐了,各地新增不少叫德尔塔变异新冠病毒。南京多地升级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已确诊本土病例184例,源头为传染性强、防控难度大的德尔塔变异病毒,多条传播链外溢并已波及至15省份26市。南京市暂停开放全市所有景区。从发现疫情以来,南京禄口机场处置不当,变异病毒迅速扩散到15省。现在不只是张家界中招,其它省份和城市纷纷报告确诊案例,千里之外的首都也紧张起来。 目前的郑州大雨导致城市内涝的悲伤还未散去,7月30日郑州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消息又让人心头一紧。截至7月31日18时,郑州发现1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6人为无症状感染者。31日该市紧急召开的疫情防控会议,随后多个疫情防控措施出台,多个社区调整风险等级。全国防疫遭遇的最严峻挑战,多地发布紧急通知,29省市提醒“非必要不出省、不离市”。 南京告急,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快速有效地控制住病毒,不让其扩散到更多的城市健康时报根据各地卫健委、疾控中心数据不完全统计统计,截至2021年8月1日18时,全国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疫情防控出行提醒:“非必要不出省、不离市”或“减少出省、出市”。8月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9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3例(云南16例,北京4例,福建4例,内蒙古3例,江苏3例………,现在这个关键时期民众又要想起钟院士和张医生了。钟院士最近表态:“南京疫情我倒不大担心,管控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是大城市。但是到小地方(指张家界)会不会传染?现在还是未知数。”“在人多、通风差的地方,一定要戴好口罩。”钟南山建议,加强室内公共场所楼宇建筑的通风,同时在人群密集的地方配有高效空气净化器;在疫情高发期间,避免在人群较多的地方长期逗留,戴好口罩;避免乘坐通风较差的公共交通工具,避免进入狭小的公共空间。钟南山指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附近社区集中暴发疫情,感染人群职业较为集中。南京市政府及时采取了防控措施,如对禄口街道封闭管控、全民核酸检测等,疫情整体可控。南京禄口机场的德尔塔毒株,与引发广州“5.21”疫情病毒毒株的载毒量、传染性、隐蔽性等方面近似,轻症患者居多。他表示,德尔塔病毒已成为世界新冠传播的主要变异株,对“密切接触者”的概念也要更新。过去的“密接”概念,是确诊病例发病前两天的家人或同办公室、1米之内同吃饭、开会的人,但现在已经不适用。针对德尔塔病毒的“密切”概念,与确诊病例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发病前四天在一起等情况的人,都算是密切接触者。

上海张医生近期看法:南京疫情遵循“点状-线状-弥散”规律,目前如果把禄口机场作为一个爆发点来看,是循着航空线路向各个省市扩散,目前外省市的病例基本上均是在对相关重点人群的筛查中发现的,还处于禄口机场相关的传播线上,在外省市尚未发现脱离机场这条追踪线路的无源头较多社区扩散病例,这提示疫情尚在可控之中。后续1-2周各省市如果没有更多的二代与三代病例发生,本轮疫情的规模仍然会限制在南京市。在南京本地,与禄口机场相关感染人员的家庭聚集发病是主要的特征。禄口地区出现较多与机场相关的成簇病例,但南京其他区域并未出现较多的没有源头的社区病例,说明还处于大范围社区弥散前阶段。南京目前已经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如果管控有效,可在数周内得到控制,对此应该有信心。关键还是后续1-2周的监测,如果进一步出现了较多与禄口机场无直接相关的病例,则标志着疫情规模会扩大,可能需要采取更为果断的措施。目前这个阶段最需要冷静,严格遵循防控策略,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尽量少出门,让城市慢下来。逐步逐区完成核酸检测,最差的时候就会过去。

注射疫苗后可以有人感染,像这次南京,上次广州,都有人在注射疫苗后感染。但如果不打疫苗,感染的人数可能会更多。到底疫苗作用如何,最终需要真实世界的防控数据。国际如此,国内也不例外。目前英国和以色列的疫苗接种率都接近了70%,近期放开后,出现了感染人数的明显上升,但是这种发病率的上升不再造成医疗资源的挤兑,该病的病死率也从去年最高的18%,降至最近一周的0.1%。这个水平是接近流感的病死率水平。未来通过疫苗接种,仍然不能完全控制疫情的持续和反复,但如果在全面放开后病死率降至流感的水平,那么就可以消除该病毒流行带来的严重后果,或者说将“新冠”的危害通过疫苗接种,在短期内通过人群免疫力的建立,降低至季节性流感的水平。人类如果没有疫苗,也会通过逐渐建立群体免疫,学会与这样的病毒相处,但是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同时要付出大量的代价。未来哪怕我们每个人都打了疫苗,新冠仍然会流行,不过流行的程度会降低,病死率可以降低。开放后还会有人感染,未来各国均要面对的是疫苗降低了病死率与疾病的传播,但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市民的防控意识,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包括医院和疾控)的力量,才能最终达到与病毒的和谐共处。我们曾经经过的还不是最艰难的,更艰难的事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疫情不会短期结束,可能长期也结束不了。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南京疫情让我们再次看到病毒的无时不在。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未来的风险一直会有。世界如何与病毒共存,各个国家都在作出自己的回答。中国曾经给出一张漂亮的答卷,南京疫情之后,我们一定会学习到更多。未来中国选择的方式一定是既保证与世界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与世界的互通,回归正常的生活,同时又能保障国民免于对病毒的恐惧。中国应该有这样的智慧。我们已经赢过新冠病毒一次,未来我们一定会找到长久的制胜之道。

两位医生都表示南京疫情可防可控,即迅速隔离消杀,封闭管控,全民核酸检测,追踪密切接触者,补打疫苗减少重症患者。一个是对“密切接触者”的概念也要更新,德尔塔病毒载毒量更多、传染性更强、隐蔽性更深,已成为世界新冠传播的主要变异毒株,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都有可能成为”密切接触者”。另一个是对注射疫苗后可以有人感染但如果不打疫苗,感染的人数可能会更多,未来通过疫苗接种,仍然不能完全控制疫情的持续和反复,但如果在全面放开后病死率降至流感的水平,那么就可以消除该病毒流行带来的严重后果。每个人都打了疫苗,新冠仍然会流行,不过流行的程度会降低,病死率可以降低。

人类是自然界一部分,从膜拜顺应服自然到利用开发自然,几百万年一路走来从未平坦过,一直在抗争竞争自己的生存空间,努力未有尽期,每走出一步均负出重大代价,人类的智慧也是要为了让人生存下来,解决破解眼前未知的问题。所以专家的话是大智慧一定要信,在人多、通风差的地方,不扎堆保持一定距离,一定要戴好口罩,要养成勤洗手,适度消毒,多通风,尽量少出门,让生活慢下来,普及防疫知识。树立信心,相信专家、响应政府、配合社区街道管理、服从单位组织工作生产。正如张教授讲的那样,南京疫情让我们再次看到病毒的无时不在。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未来的风险一直会有,我们一定会学习到更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月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