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那些年(下)

图片发自App

“缙云五云第一文具店”处于县城中心位置,向南五十米是菜市场,向北走二百米是实验小学,附近有国税局、地税局、供销社等部门。

三间大店面每天对着繁华的街道,曾经多年不见的朋友同学,逐渐恢复了联系。并且,朋友带朋友,常常到我们家坐坐,吃饭。顾客就是上帝,朋友同学自然也成为潜在客户,怠慢不得。

家成了免费大食堂,买菜,做饭成了我每天的中心工作。也因此,练就了我做饭的速度和基本技能。不敢说厨艺有多长进,农村式的大锅饭大锅菜难不倒我。

无所谓菜肴是否味道,一群人在一起吃喝,饭菜特别香,几乎天天满座。老祝的父亲见我们花费如此大手脚,实在看不惯,提醒我们节约点钱改建房子。

公公改造房子的提议落实到行动上,至于节约造房子,就另当别论。九十年代末,家里兄弟姐妹齐心合力,新房子落成。只可惜,公公因病,在新房改造好的前一年离世,没能住上新房子。

店里的大决策最终还是由我拍板,比如,店面进行大装修的事情。老祝坚决反对,说装修花钱花力气,生意也没多大影响。反对归反对,最终我说服了他。

在某年暑假经营淡季,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请木工做了几个高大的结实橱柜,天花板重新吊顶,墙面粉刷雪白,装上一排通亮的灯,换上崭新的铁拉门,都是当时最时兴的材质。

焕然一新的店面展现在县城槐花街上,特别显眼,特别聚光。在新开学季,迎来了开店以来营业额最高的一个月。

永远不会忘记那年的九月份,零售营业收入8万元。我一直都没有对外透露过的秘密,过去二十多年了,但说无妨。

8万元的营业额,利润达4万元左右,于九十年代月收入几百元的普通人家,算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无论咋样,开店几年还清了帐务,生活费用一样不节制,同时还改造了房子。

店里另一次大变动,小姑子当了几年营业员,熬成了大姑娘,嫁为人妻。我们的店后继有人,老祝的外甥女成了小姑子的接班人,又是一位最亲近的人。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小姑子和外甥女,她俩才是我店里的大功臣。外甥女一直坚守岗位,直到2002年关门大吉。

老祝的贡献不可忽视,开门,关门,下班回来就守店。他对顾客总是笑呵呵的,在外人眼里,只承认老祝是老板,而不认识我这个幕后操纵者。

早起进货,老祝看我睡得很香,不忍唤醒我。他从我的包里取出货单和钱,偷偷的替代我去了义乌。有时回来还遭我的责备,干嘛不叫醒我?谁让你进了这种笔啦?

2002年,由于各种原因,店不得不终结。有一位朋友接手了此店,交接手续很顺利。对方一次性付清货款,双方都比较满意,历时十来年的开店事业宣告结束。

十年的开店经历,表面看我潇洒自如,吃喝玩乐。其实,每当某天生意惨淡,我总是默默地叹息,心事满腹,毕竟是一个小企业。

将近二十年过去,开店的无奈和幸酸,常常在梦里牵肠挂肚。

梦境一

发大水,店里水满到柜台,各种笔和本子都被大水淹没,找不到帮忙的人。我打着赤脚,抱着货物往楼上搬,一个踉跄摔倒在地,我哭着喊着…

梦境二

店里的房租到期了,但新合同没签下。店面却始终转让不出去,货物减价出售,门可罗雀。欠了几万元房租,房主天天来催账,怎么办!怎么办!

梦境三

税务局来突击检查,有没有偷税漏税问题,我把一大叠发票堆放在柜台上。税务工作人员爱理不理,指指点点,这里有问题,补税,罚款…

九十年代应该说实体店的黄金时期,虽然挣到一点小钱,但开店的经历,永远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实体店,真的粘人,能坚持开实体店人,真的不一般。

自打有这十年的开店经历,我这辈子就断了开店和挣钱念头。朋友有好主意,建议我开什么店,我一口回绝,就是金山银山我也不要。

当进入文化用品商店,同情心油然而生,我从不讨价还价。我觉得开店太不容易了,利润高点也是应该的。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实体店的出路在哪里?

你是否觉得近几年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你是否发现客人少了很多,找到客户很难?

你回头一看,是否发现员工走了不少?

你是否发现这几年市场价格低了很多?

你有多久没有逛过商场了?

实体经济最近几年比较困难,最大的原因不是互联网对它的冲击,这点他认同马云先生的看法的,实体经济现在过的不太好,不是因为网络经济的盛行,是实体经济本身到了应该转型升级或者说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总之,实体店要有突破,就应该摒弃原先的传统思维,向互联网思维靠近,注重跟顾客的互动,以客户为中心,打造一个现代实体店。

在此,祝福和问候实体店的老板们,祝你们生意兴隆!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店那些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