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教学和思考

今天学习了苏轼的《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根据学生的预习提问和学路差别,用不同的方式推进了AB两堂课。

A班同学的预习做得很好,很多同学在思维导图中有有趣的图文搭配,有高质量的问题和思考。

预习中高质量的问题:


可心:这首词比较《江城子》有什么异同呢?

本慧:《苏东坡传》中说苏轼是火命,他一生中不是治水就是救旱,那么这次徐州救旱是他第几次救旱呢?

梦菁:文中的敲门试问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形象呢?

艾琪:词中的试问跟李清照的《如梦令》的“试问”相同吗?

对于预习中问题的反馈和推进

(在起立问好后)你们现在越来越会做思维导图了,在今天的预习作业中,高质量问题的旁边我打了个小五角星,请有这个符号的同学来分享你的好问题。

梦菁:文中的敲门试问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形象呢?我的理解是体现了他平易近人的形象。

为什么说他平易近人?我们会不会说梦菁平易近人?

1因为他当时是徐州的知州,是官员,所以用平易近人。

这几个字怎么体现了平易近人呢?我们可以用换词的方法来炼字,说来试一试

1可以换成推门试问吗?

1可以换成踹门试问吗?

都踹门了,还用试问啊?

1可以换成踹门逼问吗?

1踹门逼问完全是《石壕吏》的官吏的野蛮粗暴,推门的程度轻点,但毕竟还是百姓的家贸然推门进入也不合适。敲门就有小心慎重的感觉在里面,一个知州这么做,他谦和平易近人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你非常会推敲,重点分析了敲门,那么对试问谁有问题?

艾琪:词中的试问跟李清照的《如梦令》的“试问”相同吗?

好问题,能够联系其他作品来提问和分析了。

1不同吧,李词试问是自己心中有答案了,但还是有其他期待。这首是真不知道农民家有没有人。

那他根据什么推断可能家里没人呢?

1家里人可能都去干农活了。

1因为这首词写于苏轼在徐州当官时,干旱求雨得雨后,去谢雨得途中。尤其雨天是耕种的好时节。

你联系了背景来读词,非常好。刚刚说到谢雨途中,在途中作者处境如何?

1酒困,人困,路长,日高

由此我们可见作者除了谦和平易近人的形象,还有?

1爱护百姓,不辞辛劳。

在这首小词里,苏轼是爱护百姓,不辞辛劳谦和平易近人的形象,有同学结合学过的苏轼作品进行了比较提问,我们来听听。

可心:这首词比较《江城子》有什么异同呢?我的理解是,江城子是他三十多岁写的,所以写出了他的狂放不羁,而这首是四十多岁写的,感觉性情好了很多。

艾琪:我不同意你的意见,这两首词写的年龄差距就几年,这个区别不是年龄导致的。

贺信:写两首词时作者都是在担任父母官。

朱:当时国家的处境不同,江时在西夏入侵,作者关注的是抗击敌国,一身豪气。这首关注的对象是老百姓,求雨有得所以满怀喜悦,性情和形象自然不一样。

有意思,刚刚说到作者在整首词里有喜悦的心情。那么上片怎么体现这种心情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上片写了三个情境,请同学们把它们用散文的语言,把你看到的想到的画面和情境描绘出来。

5分钟写作。

在文学创作上,我们年级有不少才子和佳人,有个同学每次考试作文分数都很高,她是二班的佳人,我们请她读一读自己的作品。

同学请史涵琪读作品。随着她读,赞叹声不止。

接下来我们听听一班的才子读读他的作品。

同学请一班周子健。听了史的作品,他很不好意思,说自己写得不好请同学帮忙读。随着他读,大家啧啧称赞。


我们来夸夸他们。

1写得特别美

哪里美?

1特别有意境,子健的枣花和衣领的颜色等有色彩美。史涵琪的有镜头感,给作者设计了路线。

除了色彩美,词中还有什么美?比如簌簌

1声音美。缫车的响声。卖黄瓜的声音等。

在作者描绘的这充满色彩和声音美的情境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1得雨的喜悦心情。

有位同学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描绘了这种美我们来看看。

投影毛卿的小图,同学很惊叹。

小结:今天通过同学的好问题,我们分析了作者的情感和形象,在分析中用到了知人论世,换词练字,联系比较,和扩写改写等方法。我们在以后的诗词学习中可以运用。

在预习中,有同学提了个问题:浣溪沙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我很头疼。

1浣溪沙是词牌名,决定一首词的格式,所有特备意思。

那么我们可以给它写取个什么题目呢?

1求雨,谢雨

各有各的道理,B班同学取得是喜雨。

1B班那个同学取得,这么有才。

教后反思

这节课我上得跟苏轼一样喜悦,学生课堂表现特别好,参与度特别高。预习有质量,课堂得追问和生成也特别自然,有水到渠成之感。

(用时100分)




小结:刚才我们






B班是第一节课,起立问好时先是五分钟的问答时间。

同学们通过预习对这首词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这首是苏轼在徐州当官时谢雨途中所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浣溪沙》教学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