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样,从小是被教育要独立自主,要自力更生,不要随便给别人添麻烦,而且认为这是一种自我约束和美德。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很多成人都避免去依赖别人。但是在所谓独立的表象之下,其内心驱动力却各有不同。根据调查统计,人群中至少有25%的人有明显的障碍性梳理。而与此同时,存在另一个极端的问题是有30%以上的人存在过度依赖。“消极的过度依赖”、“障碍性梳理”,以及最重要的核心概念“适度依赖”就是罗伯特 F 伯恩斯坦在其著作《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走的更近》提出的重要概念框架。
一、什么是适度依赖
适度依赖是一种能力,让你融合亲密和自主,在依靠他人的同时仍保有强大的自我意识,并且在需要时乐于请求别人的帮助,而不觉得自责。如果要问人为什么要会适度依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能让我们在保持自我独立的情况下,与我们的亲人、朋友更加亲密,让我们在享受亲密关系的过程中不至于迷失自我。
首先,我们要知道依赖是一种正常需求,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存在问题的是我们依赖的方法。罗伯特认为很多人际关系问题原因在于人们以一种不适度的方式来表达正常的依赖需求,这种表达方式会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失去平衡。罗伯特提出了适度依赖的四个关键技巧分别是:
(1)对关系的理解——把你所能做的事情和你的人本身区分开来。当我们寻求帮助的时候是我们在做的事情需要帮助,当我们的求助被拒绝的时候,也是因为我们的事情被拒绝。
(2)情感协同作用——打破刻板印象,寻求帮助和没有安全感、不成熟、失败无关。要让我们在依靠他人的时候,仍然保持自己的自信,不会因为求助而认定自己无能,这样,我们就能够从他人的帮助中获取力量,而不是挫败感。
(3)成长动机——依赖是学习和成长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在适度的依赖关系中,别人的帮助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途径,为了下一次能做的更好。在不适度的依赖关系中,我们寻求帮助是为了逃避挑战,但是在健康的依赖关系中,我们寻求帮助是为了学习和成长。
(4)关系弹性——学习如何寻求帮助,让别人更愉快的帮助你。也就是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寻求帮助,在哪些情况下应该自己独立处理。
许多生活经验影响了我们对自我和他人的感知,使得我们很难学会适度依赖的四个关键技巧,从而使得我们跟其他人隔绝了,甚至让我们自己的认知、需求与行为也隔离了,放弃了自我,形成以他人为中心的行为模式。没有形成健康的依赖模式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发展处一到两种自我挫败的关系模式。一些人发展出以害怕和不安全感为特点的关系模式,这种关系模式就是所谓的消极的过度依赖,一种依附性的关系模式;另一些人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发展出一种防御性的、自我封闭的关系模式,这种模式就是障碍性疏离,一种保鲜膜式的关系模式。
二、适度依赖的复杂因素
生命早期的关系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早期关系中有两个方面决定了我们将会养成何种依赖模式。依恋风格影响到我们对依赖的感觉——它决定了我们的情绪反应。关系剧本则影响到我们对依赖的看法——它决定了我们的期望和信念。
(1)依恋风格
小时候我们都会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依恋风格——我们特有的跟其他人相处的方式。遗传可能有点作用,但更主要的是小时候父母或者其他教育者对我们的教养方式决定的。儿童的依恋模式大概分为三种,即: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一个人孩童时期的依恋风格会不定程度的影响到长大后与人打交道的方式。
(2)关系剧本
关系剧本是关于别人会怎样对待我们的信念。一般分为三类,即:“有人会在我身边”的剧本、“我一个人不行”的剧本、“只能靠自己”的剧本。关系剧本是在孩童时期形成的,而一旦形成,它就决定了在今后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里,我们会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依恋风格和关系剧本在时间的作用下,会形成不同种人际关系类型。
(1)消极的过度依赖模式包含:a无助型过度依赖:不成熟模式、b.敌意型过度依赖:控制模式、c.隐藏型过度依赖:微妙模式、d.冲突型过度依赖:难以预料的模式。
(2)障碍性疏离模式包括:a.缩型疏离:羞怯模式、b.愤怒型疏离:挑衅模式、c.自恋型疏离:自我中心模式、d.肤浅的交往:勉强为之的模式。
三、走出过渡依赖和障碍疏离 建立高质量的人际关系——开放和真诚、关心和体贴、安全感和信任
在任何关系中,如果没有开放和真诚、关心和体贴、安全感和信任,那么就不可能称为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1)开放和真诚:开放地交流想法和真诚地谈论感受——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好的感受总是比不好的感受更难以说出口)。
(2)关心和体贴:彼此都很在意对方,视图去了解对方的感受,当对方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也能够感同身受。
(3)安全感和信任:两个人彼此信任,感到安全,能够以一种积极的、非对抗性的方式说出自己的困扰。
有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是因为过于在乎对方的感受,从而压制自己不表达不好的感受。这样做首先是不够真诚的,一旦对方发现你并没有真实表达看法,对方会感觉到你对他不真诚。而不敢说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你们关系中缺乏足够的安全感,让你不敢说出自己的困扰。这时候我们要保持温和的坚持。一方面要坚持一定要真诚,同时,要学着积极的理解事情,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非对抗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困扰。
四、与过度依赖者相处——避免本能反应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爱伦·格兰(Ellen Langer)指出,作出本能反应的时候,我们是不理智的——没有考虑过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如果觉得自己身边有过度依赖或者障碍疏离者,与他们相处,第一步就是改变自己的本能反应,识别出周围人的过度依赖信号。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对过度依赖者或者障碍疏离者的本能反应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它使得我们被困在关系游戏或者关系陷阱之中,长期下来让我们在无意识状态下被动的变成了自己不想要的样子,虽然是被动但是客观上也做了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时间长了以后,我们会记不起来问题是从何时开始产生的,变成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失控的局面可能会让我们自己盲目自责却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所以,当我们逐渐意识到这种本能反应,我们能够去有意识的控制自己做出理智的反应,有意识的选择如何更好的去表现,而不是像自动驾驶仪一样行事,被过去的习惯所驱使。
对于本能反应,其实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很多本能反应是不理智的、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比如武术是为了改变身体的本能反应并利用敌人的本人反应达到制敌的目的,比如游泳锻炼在水中呼吸换气漂浮站立是为了改变人们长期生活在陆地上的本能反应甚至是救命。发掘自我意识并控制自我意识是为了让自己更理智的与周边环境相处,让事情发展的方向更好。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1.如果你不能真正的了解自己,也就无法了解他人。——维吉尼亚·伍尔夫
2.挑战给生活带来了乐趣;征服它们使生活变得有意义。——约书亚·马陵(joshua
J Marine)
3.生活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由即时的奖励,或者更多是由即刻的惩罚来驱动的。——欧内斯特·迪米内特(Ernest Dimnet)
4.最应该保持缄默的时候,就是你觉得有些事非说不可的时候。——约什·比林斯(Josh
Billings)
5.不成熟的爱情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情是说“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或许所有的爱都是这样)
6.如果你爱某个人,放他走。如果他回头了,那他永远都是你的;如果他不回头,那他永远也不是。
7朋友就是了解我们的本质,而仍然爱我们的人。——杰罗姆·康明斯(Jerome
Cummings)
8未来会建立的家庭比出生的家庭更重要。——林·拉德纳(Ring
Lardner)
9.远无法脱离自己家庭的影响。它在很多看不到的方面影响着我们,这种强大的控制力持续一生。即时长大成人,我们仍然是父母的孩子。任何伟大的成就,也改变不了我们作为某人的兄弟姐妹的事实。我们会在亲密关系中无意识地重复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在家庭中重新建立关系,建立健康的依赖关系,我们会用清晰的自我意识改变家庭中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
10.机锻造生活,你会从危机中发现自己。——艾伦·K·查尔姆斯(Allan K Chalmers)
11.着年龄的增长,人渐渐洞悉世事,却更加看不清自己。——弗朗克斯·拉罗什福科(Francois
De La Rochefouclad)
12.们步入老年,会经理“去抑制”的过程——禀性和行为倾向都变得更加显著。去抑制是由于老年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出现细微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干扰人们抑制冲动的能力。因此,特有的与人相处的方式不仅会持续一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突出。
13.老年期是挑战,尤其是在崇尚年轻的文化里。然而,老年期也是机遇。为了家庭和工作,你曾放弃了某些兴趣,疏于与某些人相处;现在你可以重新培养这些兴趣,与朋友重修旧好。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智慧和经验也在不断的增加。你要善用智慧与经验,以适应不太接纳老年人的社会环境。
14.文化暗示非常重要:当大众都认为老年人会感到无助,并会表现出无助时,老年人就会做出相应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