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书评)

  夏目漱石,原名叫夏目金之助,“漱石”是他的笔名。关于他笔名的来由是这样的:“漱石枕流”,意为用石头漱口,用水流来做枕头,可能他觉得这样很有内涵很有个性吧,我不知道。他号称日本的“国民大作家”,他的《我是猫》《哥儿》都被选进中学的课本。他还著有爱情前后三部曲。前三部曲为《三四郎》《春分之后》《门》。后三部曲为《从此以后》《使者》《心》。此次我便简单的分享一下《心》这本书。

  先生和我在一次海滨度假时结交相识,我认识了他,随着和先生接触次数的增加,我发现了他其实在心里隐藏着一件对他性格产生影响的事,这件事情是导致先生性格变成现在这样的原因。现在的先生性格是怎么样的,我也说不清楚,毕竟一个人哪能准确的评价另一个人呢?因此列出几个描写来帮助大家了解一下。

    有关先生的描写之一:他对我表示的常常看着像是不在意的寒暄和冷淡的举动,并不是要躲避我的不愉快的表现。那是可怜的先生,对于要接近自己的人发出的一种警告,表示自己不值得别人亲近,不要过来。仿佛他在拒绝别人的亲近,在轻蔑别人之前就先蔑视自己了。

    这段描写在我看来是先生害怕和别人去接触,他可能害怕受到伤害吧,像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小孩子一样。明明是想接近的,却像豪猪和刺猬一样把自己的刺打开来,保护着自己。真的很可怜,有心却无力。

  有关先生的描写之二:“虽然你遇到了我,恐怕你仍要感到孤独的。因为我没力量使你从根本上摆脱这种孤独的境地。迟早你就会像别处发展你的交际,不到我这里来了。”

    这段描写,我觉得先生觉得“我”是无聊、找不到人玩耍才来找他的,事实上也是。但先生知道“我”的目的,仍然和我一起聊天,依然告诉我他的经历,他的前半生。我是他无人理解的一个倾诉对象,在碰巧的时间出现。其实也挺可怜的,如果没有我这样非要接近他不可的人,也许先生会抱着愧疚谴责死去吧,抱着的前半生最大的愧疚谴责,这个愧疚谴责还影响着他后半生。蛮可怜的。

    有关先生的描写之三:“过去那种在他面前的屈辱的回忆,这回将使你把脚他在他的头上。我就是为了不受将来的屈辱,才拒绝现在的尊敬。我宁愿忍受现在的孤独,而不愿忍受将来更大的孤苦。我们生在充满自由、独立和自我的现代,所付出的代价便是不得不都尝这种孤苦吧。”

    我觉得这句话前半句是先生不想毁了自己完美的形象,宁愿一直就这么一个人。但人哪有完美的呢?挺惨的,这种人。我也是。得接受啊,接受自己的缺陷啊。可能你是担心自己所爱之人会嫌弃自己这样的缺陷吧,但如果,如果是彼此真心相爱的话,会接受对方的种种缺陷的,包容吧。但自己也不能任由自己的缺点无限放大啊,要让自己的优点盖过缺点才对啊。

接着,我希望先生告诉我这件事情,我和先生中间分开了一段时间,最后先生是以遗书的方式告诉我,他这件影响他人生的事情。他告诉我现在的妻子是自己用不光明磊落的方式得到的。他和他的朋友K先生,先后爱上了这个女子,而K先生也喜欢她时候,嫉妒心让他用各种不光明正大的方法来得到这个女子。

1:我在心底里听见一个声音,你必须也要下最后的决断。于是我马上鼓起响应的勇气,下了决心,一定要抢在K的前头,在他不知不觉的时候,把事情办妥。

2:“我不愿意把K对我的表白,告诉给夫人。便说:‘没有。’随后又马上对自己撒谎觉得不快。因为也不记得他托过我什么事情,无奈,只好改口说,不是关于K的事。夫人说了声:‘是吗!’就等着我。我只好开口了。‘夫人,把小姐嫁给我吧’我突然地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她虽然没显出我想象的那样惊讶的表情,可一时也回答不出话来了,默默地望着我的脸。一旦开了口,不管她再怎么望着,我也不在乎了。‘嫁给我吧,一定要嫁给我!’我接二连三地说着:‘千万让小姐做我的妻子吧。’夫人毕竟是有些年纪,比我冷静的多,便问道:‘嫁给你是可以的,干嘛这样急呀?’我赶紧答道:‘我想马上就娶’说着又笑了起来。她叮问了一句;‘仔细想过了吗?’我认真地解释道:‘话虽说得突然,可想的并不突然’。

这个行为是在K先生在向先生表露自己的心声——喜欢小姐后,而做出的。先生可能是想抢先一步得到小姐,哎,爱到这种地步也是有点可怜的,我觉得最后他‘认真地’解释是假装的认真吧,只是想获得小姐,我不是说先生这个人不好,只是说他这个行为是有点不行的。

3:如果把一切都告诉夫人,那就等于我甘愿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在自己的爱人和她母亲面前。我是不马虎的,只认为那是关于我未来的信誉问题。在结婚之前就失去爱人的信任,哪怕是一丝一毫,却仿佛是我难以忍受的不幸。

先生在这里就选择了自己嘛,他没把K也喜欢小姐这件事告诉夫人,夫人便不知道K的心意,可能以为K对小姐没意思吧,这对K来说是不公平的,他的心声只有先生知道,而先生又不告诉夫人和小姐,这相当于处于一种不公平的竞争之中,先生胜之不武。其实在爱情里面真的有那么多公平与不公平吗?爱情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不是说你对另一个人好,她就会跟你在一起的,不是说你付出了,另一个人就要和你在一起的!你懂吗?

当得到后,K先生便为了他喜欢的人殉死了。先生觉得他会自杀都是因为自己,他的后半生处于算是苟且偷生的状态吧,因为先生觉得对不起K先生。最后同样选择了为爱殉死的方式来解脱自己。而他的妻子,却对此事一无所知。先生最大的心愿就是不想让妻子知道自己是用偷偷摸摸的手段得到她的。

我觉得,《心》这本书对先生的心理描写很吸引我读,我就是喜欢读他这些心里描写,很容易让人觉得有同感,感同身受的。

1:我想当然应该向K表白自己的内心,然而又觉得机会已经过去了。为什么我刚才不打断他的话,来个反击呢?这仿佛是个很大的失策。至少应该在K说完之后,当场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也许这样还会好些的。如今K已经表白完了,自己再去作同样的倾诉,我再三考虑也觉得不妥。我不会这种不自然地取胜的方法,我的头被悔恨摇晃的犹豫不决了.

2:他为什么突然向我表白这种事?为什么他的爱情炽烈得到了非表白不可的程度?而平时的他又跑到哪儿去了呢?这一切我都不可理解。我知道他很要强,也知道他很认真。我相信在决定我今后应该采取的态度之前,很多问题是必须要他讲清的。同时,我再也不愿意把他当作伙伴了。

3:然而当想到,连世上自己最亲爱的一个人,都不能理解自己时,便不免悲伤起来。当想到有办法可以使他理解,却又拿不出勇气,就越发令我悲伤。我非常孤独,常常觉得在这个处处隔绝的世界上,只住着我一个人。

    《心》里面大多数对先生心理的描写,都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即先生本人在叙述,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我很容易就代入进去,特别是有相同体验的时候,这个时候,仿佛我就是先生,是自己经历的事情一般。夏目漱石的文笔不故弄玄虚,不舞文弄墨,很平易近人,像他的书很适合我这种平凡人阅读。

我想我读书就是为了这些,为了读到这些感同身受的句子,从而产生共鸣、感悟。平时表达不出来的东西,借作者的笔下帮自己表达出来了。感觉就是:“哦—这就是我平时的想法啊。”而且这本书篇幅也不长,很快就可以阅读完,可能是情节本身就很吸引人,所以觉得看得很快。情节是我认识先生然后回自己家,然后收到先生的遗书。结构是:“1:先生和我 2:父母和我 3:先生的遗书 ”夏目漱石的书情节还是比较明显的,故事情节很清楚,容易让大部分读者能抓到故事线,很容易顺着下去读。阅读的很顺畅。

    我觉得吧,不要用下三滥的伎俩去获得自己喜欢的人,尽管彼此都互相喜欢,如果用了,也获得了,而情敌却死了或者怎么样了,那自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责备,活的很难受。就当是为了自己吧,用光明正大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意,去与情敌竞争,哪怕撕破脸,毕竟也是正常。撕破脸也正常,为了爱得不顾一切,如果顾忌太多使用了偷偷摸摸的手段,即使得到了她,自己也会没多大开心,因为情敌会像一个冤魂束缚着你的心,会让你自己觉得对不起他。因为是自己的方式不对啊。良心上过不去。

原谅我又笨又拙又稚又嫩的观点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