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文/秋枫晚

老家田里饱满的麦穗

五月六月交,朱实已累累。

这注定是个收获的季节。

1

5月下旬,儿子的小升初终于尘埃落定。虽然结果并非最早的初心,但细思之,却无疑是最适合他的学校。感恩!

在魔都,小升初在孩子的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几乎直接决定了后面能进的高中及大学的层次。作为第一代移民,我们自然也希望孩子能有效利用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将来有比父母更大的成就,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生活在他的新故乡。

孩子幼升小时,我们对教育尚无系统的想法,只是按着一般的做法,提前两年买了学区房,进了一个区重点小学。也正是进了小学之后,对魔都的整个教育现状才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

作为一个外来人,太容易把上海最知名的高中--上海中学做为目标。因此从一年级起,小升初的目标也就是上海中学旗下的三个初中--华育、上宝、张江,俗称张宝华。

大家常说,每对父母在孩子幼小的时候,都觉得自家的孩子是个天才。哈哈,但孩子上学的过程,也是逐渐清醒的过程。儿子三年级的时候,根据他在校内校外的成绩,我们已经放弃了华育这个目标,就一心追逐离家最近的上宝了。

但真正到了小升初的时候,却也不敢始终只吊在这一棵树上,年后2月份开始投简历,3月4月各个学校不断考试,面试。还好,截止到4月底,已经拿到了6个offer。也正是在这个择校的过程中,认识了另一所和上海中学不相上下的名校---华二高中。

华二高和上中是两所风格完全不同的学校。前者重视孩子探索能力,校风自由,竞赛成绩好,高校自主招生的佼佼者,后者则是应试教育中的战斗机,裸考成绩在上海滩一骑绝尘。当然,高中的风格也自然延续到了所对应的初中,绝对是一脉相承的。

以我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华二系学校一定更适合他。但先前投简历时未认真对待,对本区心仪的华二系学校仅仅发了一张表格,自然是石沉大海。在后来看到一批又一批的人不断去面试时,有点坐不住了,就又追发了一次,还特意附上了电子简历。

也许一切都是天意注定,两天后就电话通知去面试,又没过多久,让去学校签约。至此,我们的小升初算是基本结束了。也很明确高中的目标就是华二高了,新的征程,加油!

事后想想,孩子小升初的过程,也是家长不断剖析自己内心的过程,一开始的择校目标,很大程度上是面子在作祟,而并非真正理性思考过和孩子的匹配度。初中四年,除了学习,也是孩子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除了成绩,我更在意孩子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祝福你,孩子!


图片发自App

2

孩子的学校落实之后,就暂有爷爷奶奶照顾一周,我抽空回老家探望母亲。

在上海和老家的生活,是上下两重天。

在上海的时候,生活琐碎事无巨细,几乎每一天的时间都被塞得满满的,稍有懒惰,就会有成堆的问题席卷而来。所以自己基本上就像个陀螺,决不能也不敢随意停歇下来。

而乡下老家的生活,却是一幅悠然自得的情形。他们通常早晨五点起床到田里干些农活,到七点多天气将热时就回了家里,白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吃饭,串门聊天、打牌,午睡歇晌,地里有活时就在傍晚再去干两个小时。晚饭过后,则三五成群地到河边散步乘凉。姐姐说,家里的日常就是如此,即使到了收麦子的时候,也就忙个四五天,因为都是机械化了,而且田里麦子打好基本上当场就卖了,很少再运往家里去。

老实说,在老家呆了几天后,我一时有些恍惚,不知道自己背井离乡多年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我无疑对自己是苛刻的。老家姐姐们做饭简单快速,而我为照顾老公孩子南方口味,一顿饭总要花两三倍时间烹煮;她们家里大而随意,不甚重视家居,而我每天却要花一个多小时清洁整理;她们的孩子自由放养,我却要远离电视手机每晚守着辅导学习;她们素面朝天,心宽体胖,我却要苦行僧般护肤、运动、控制饮食......

我的恍惚疑惑也在于我羡慕她们爽朗满足的笑脸,羡慕她们完全不操心却也养出了知书达理的孩子,羡慕她们不为外界所动,一心一意遵循着日出而左,日落而息的古老法则.....

当然,我知道她们也在偷偷地羡慕着我。姐姐说,我和家里的同龄人相比像差着一个辈;我穿的每一件衣服都那么合身好看;家里的孩子个个玩手机,我养的小学娃比家里上初中的懂得都多......

也许,这就是围城吧!当我们没法再拥有一样东西时,就总觉得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再次回到上海,凌晨五点起,晚上十点半睡,时间依旧被塞的满满的。可是,当我完全掌控生活这艘大船时,当我能够决定自己的身心面貌时,当孩子的成长依然行驶在更大更广阔又充满希望的轨道上时,我又忘了在老家一时的惬意,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是的,在压力忙碌中看到自己,在奋进提升中感知自己,在有限生命中活出自己。或许,这才是背井离乡的意义吧!

家里没断过的各色小花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