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人

小时候听老师讲林则徐的故事,他赴广州任禁烟钦差后表决心道:“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不久,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道光帝在内外压力之下将林则徐革职,改由投降派琦善任两广总督,妥协求和。后来他又被再次追责 ,“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在途径西安时,他写下了《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其中两句特别著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生信条!


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尽管早就听说过“将生死置之度外”这种话,但总觉得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但是,在读了孙子兵法中这一句“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之后,我领悟到:这就是一种“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为国的人生态度和为官之道。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虽说孙子的这句话说的是为将之道,但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总结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因此,为将之道又不失为“为官之道”。我国历朝历代都不乏这样“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孤臣、良臣,如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等。最近我在看热播剧《天下长河》,康熙年间,靳辅、陈潢二人一心治河,十年磨一剑,终使黄河在其双双被罢黜后的大约50年里没有发生大的危害,却遭到百官们的种种掣肘,最终还是被一个叫郭琇的清官给参倒了。看来,清官也不一定就做好事!而且靳辅的儿子过失杀人,身为总督、深得圣眷的靳辅都无法保全,不免令人意难平!


靳辅(剧照)

但,正是这样的孤臣、良臣“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实心任事,一而再、再而三地保全黄河、保全国家。与大部分尸位素餐、整日忙于勾心斗角的官员相比,前者注定名垂青史,后者终将岌岌无名或遗臭万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下长河: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