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谭小鸭读书笔记

《少有人走的路》(副标题: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M•斯科特•派克,他说所谓的心理治疗,其实就是“鼓励说真话的游戏”。人类有潜在的欲望和愤怒(潜意识)是自然而然的事,本身并不构成问题。只有当意识不愿意面对这种情形,不愿意承受处理消极情感造成的痛苦,宁可对其视而不见(甚至加以摒弃和排斥)阻碍心智成熟时,才导致了心理疾病的产生。

派克指出,人生就是一段心智逐渐走向成熟的旅程。书的开篇提到“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向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勇敢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才会不断成长、我们的心智才会不断成熟——这就好比升级打怪,只有打败怪物,才能赢得礼物。书中关于潜意识的分析发人深思,我们所谓的意识很有可能只是冰山上露出的那一小块,潜伏在冰山之下的,才是我们的潜意识——不妨把潜意识假想成是埋藏在地上的广阔根系,意识则是地面上矮小的枝干,吸收潜意识供给的养分。

书的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自律的过程就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并会以此促进双方心智的成熟。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

信仰对人的心智成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信仰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信仰的形成离不开潜意识的作用(潜意识即作者书中所说的“恩典”),要让心智成熟,我们需要聆听潜意识的声音,让意识中对自己的认知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关于自律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谓自律,是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

自律,从推迟满足感开始;爱,是自我完满。坠入爱河,不能自已,皆因自我边界崩溃;学会放弃,是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心灵力量的不断积聚,会带来孤独感,所有走在最前面走得最远的人,都会感受到这种孤独。

不能及时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像山一样横亘在我们心中,阻碍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神经官能症VS人格失调症

神经官能症:为自己强加责任;人格失调症:不愿承担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

与外界发生矛盾时,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人格失调症患者则把错误归咎于旁人

神经官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症患者让别人活得痛苦

只有通过大量的生活体验,让心灵充分成长,心智足够成熟,我们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定自己和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关于爱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自律是人们心灵进化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爱在帮助别人进步和成长的同时,也会拓展自己的心灵,使自我更加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的爱,不仅能使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样也能使自己获益。

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成长。

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了精神贯注的世界里。于是,我们的自我界限便开始延伸,延伸到了一定程度后,自我界限就会淡化。而这时,我们的心智便获得了成熟。随着爱的进展,自我与世界的区别越来越模糊,最终让我们与世界融为一体。

人性和神性的结合,也就是“天人合一”。

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只是选择生活在一起罢了。

想让别人真正爱你,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

培养某种爱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要学会自尊自爱,就需要自我滋养。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恰当的争议、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爱是为了努力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勇气。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

父母和孩子都可以从爱的互惠中,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力量。

价值创造价值,爱创造爱。

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这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

爱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拓展,也就是让自我拓展到陌生领域,再塑造出一个不同的、崭新的自己,这一过程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心智的成熟,除了爱和自我完善,除了突破自我界限,还需要自尊自爱。敢于追求独立自主,本身就是自尊自爱的体现。自尊自爱不仅是接受挑战的动力,也是勇气的来源。一个人必须大踏步前进,实现完整的自我,获得心灵的独立。尊重自我的个性和愿望,敢于冒险进入未知领域,才能够活得自由自在,使心智不断成熟,体验到爱的至高境界。

至高境界的爱,必然是自由状态下的自主选择,而不是墨守成规,被动而消极地抗拒心灵的召唤。

要实现自我完善,享受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快乐,进而使真正的爱成为人生的重心,就必须无所畏惧,敢于做出改变,而不是墨守成规。

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自己在见识或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爱一个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

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并会以此促进双方心智的成熟。

帮助他人的心灵获得成长,也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者和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

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理想的婚姻之道:婚姻是分工与合作并存的制度,夫妻双方需要奉献和关心,为彼此的成长付出努力,理想婚姻的基本目标,是让双方同时得到滋养,推动两颗心的共同成长。双方都有责任照顾后方营地,都要追求各自的进步,都要攀登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生巅峰。

爱的本质是拓展自我,而爱的风险之一,就是必须进入未知的领域。我们必须放弃落后的、陈旧的自己,把陈腐过时的认知踩到脚下,抛弃狭隘的人生观。

我们之所以能够成长,在于持续的努力;我们之所以能够付出努力,是因为懂得自尊自爱。对自己的爱使我们愿意接受自律,对别人的爱让我们帮助他们去自我完善。自我完善的爱,是一种典型的进化行为,具有生生不息的特征。

关于成长与信仰

印度教和佛教的思想家认为:我们对“实体”的认识其实是一种幻觉。

科学是复杂的世界观。科学是一种以怀疑为基础的信仰。

科学家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意识到,像其他任何宗教一样,科学也可能流于教条主义。

佛陀只有在停止主动追寻超升之后,才获得了超升。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上帝已死,上帝永生。

要让心智成熟,我们需要聆听潜意识的声音,让意识中对自己的认识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懒惰是一种可怕的消极力量。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

人们总是觉得新的信息是有威胁的,因为如果新信息属实,他们就需要做大量的辛苦工作,修改关于现实的地图。

自我完善意味着接受新的责任,做出新的承诺,发展新的关系,达到新的层次,经受更大的风险。

一个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能察觉到自身的懒惰。越是自我反省,就越是能找到懒惰的痕迹。

所谓邪恶,就是为所欲为、横行霸道式的懒惰。邪恶是运用一切影响力阻止他人心智成熟与自我完善的行为。

关于恩典(注:我的个人理解恩典是指潜意识)

恩典的定义:

它们具有滋养生命、促进心智成熟的作用;

它们的具体作用机制要么仍旧未被人们完全了解,要么完全不为人知,总之无法用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已知的自然法则来解释;

它们是人类世界中的普遍现象,在不同的人身上均会反复发生;

尽管它们可能或多或少受到意识影响,但它们的根源位于意识和主观思维之外。

自我意识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认清我们的责任和决策的能力,我们将精神世界的这一部分内容称之为“意识”。所以,心智的成熟也可界定为“意识的成长”或是“意识的进化”。

我们的潜意识里蕴含着非凡的知识,潜意识知道的事情永远比意识多得多。

上帝与我们之间的界面,相当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界面。简而言之,我们的潜意识就是上帝——我们内心的上帝。

不妨把潜意识假想成是埋藏在地上的广阔根系,意识则是地面上矮小的枝干,吸收潜意识供给的养分。

意识是精神病理学探索的重心,所有的心理疾病,其实是意识出了问题所致。我们之所以生病,正是意识抗拒潜意识的结果——意识患了疾病,潜意识想给它进行治疗,意识就会与之发生冲突。

心智成熟的终极目标是天人合一,即个人与上帝应当具有相同程度的认知。

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变成牺牲自我,最后只剩下潜意识的婴儿,而是培养更成熟、自觉的自我,进而发展成神性的自我。

心灵的力量不是控制别人的力量,是在意识基础上做出决定的力量,亦即意识的力量。

找到人生的方向,通常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仅仅依靠投机取巧或头脑中的灵光闪现,很难达到目标。真正的自知自觉,总是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我们踏出任何一步,都须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自省。我们更应该态度谦虚,脚踏实地。心智的成熟之路,是永不停歇的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敢于为自己承担责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有人走的路》谭小鸭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