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分享‖温尼科特:恰到好处的父母

温尼科特,生于1896年,是英国第一位有医学受训背景的儿童精神分析师。尽管他膝下无子,然而他在抚养子女的科普教育中,承担了重要且具有奉献精神的角色:在广播电台制作了600多集节目,不辞劳苦地全国巡讲,著有15本书,其中销量最高的是《家是我们出发的地方》。

他提出人类的幸福,其实并非取决于外部的政治问题,而是由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所决定。

他的儿童精神分析师的视角中,有一种骨子里的英国式质朴素养。

他录制的广发流传的广播节目简单地以平凡奉献的母亲和孩子而命名。他想帮助家长成为恰恰好的父母——这是他著名的概念。父母们无需做到杰出甚至完美,只要过得去就可以。

那么,在温尼科特的眼里,如何成为恰恰好的养育者呢?

1、谨记孩子的脆弱性

温尼科特开始让听众印象深刻,是从提出婴儿在心理上之脆弱性开始,婴儿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也不知道在哪里。只是挣扎着存活下去,在下次吃奶之前没有可以抓住的客体,婴儿也无法与自己或者他人互动交流。

温尼科特的工作一直关注这点,并且一再强调养育者需要去适应,适应尝试每件事都去理解婴儿的需要,而非强加自己的意愿到他身上。

2、允许孩子表达愤怒

温尼科特知道健康的孩子有许多暴力和恨,如果父母忘了给孩子喂奶,他警告说:如果你让他失望了,他一定会觉得要被野兽吞噬一般。婴儿有时会表达攻击性,对于父母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允许愤怒的表达,对于所谓的“坏”表现不要对其进行恐吓或是说教。

温氏主张:如果婴儿在愤怒的时候大哭,而身边的照料者保持冷静的做法,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增加婴儿的能力——即他感受到的以为是真实的感觉其实并非如此。

3、别让孩子太过顺从

当见到婴儿及孩子们顺从自己的规则,父母会很欣慰,这样的孩子们被称作好孩子。

温尼科特却对于此种好孩子甚是担忧,他相信这样的孩子会释放出一种讯息,让那些无法忍受坏行为的家长们过早且过于严格地要求孩子顺从。

这将会导致一种假我的出现:一种表面顺从,表面好的,但其实是压抑了自身重要的本能的人格面具。

在温尼科特的概念中,那些缺乏创造力的成年人,那些内心已经有部分死亡的成年人,他们的父母亲多半没有对叛逆的涵容之心,多半过早地让后代成为好孩子。于是扼杀了他们变得适度的好,适度的慷慨和善良的能力。

4、让孩子成为自己

每个失败的养育环境都会迫使孩子过早的适应。

举例来说,如果是太过混乱的养育环境,孩子会迅速对环境做出过度判断,孩子的理性部分被过度刺激(也许,在接下去的生活中,他会过于理智);

而如果养育环境中有一位抑郁的家长,可能会不自觉地使孩子变得太愉悦,而没有时间去经历必要的抑郁感觉的过程。

温尼科特意识到这种危险:即孩子不得不照顾母亲的情绪。温尼科特尤其憎恨那些人,他们总爱跪着把孩子上下摆弄引其咯咯笑,其实这是利用孩子的笑声来抵御他们自身的悲伤,孩子可能完全不那么认为。

对于健康的养育做法其实很简单,温尼科特觉得以共情的名义做事,了解那小小的、神秘的、美丽的脆弱的人,承认他独特的品质,全然地尊重他。


5、放下沉重的负担

温尼科特见过的许多耗竭的家长,他尝试通过提醒他们,最重要的是正在做的事,来提供支持。然而家长依旧用惯常的方式,就像首相和内阁那般重要。

温尼科特认为养育是:

唯一的真实基准之于健康的社会;

唯一的制造厂之于国家社会系统的民主倾向性。

在养育者要为孩子做些什么的描述中,温尼科特提到了一个很少被直接引用的词:爱。

通常我们对于爱的想象是有关于对某人的神奇的直觉上的连接,然而在温氏的作品中,我们有不同的定义:

爱是关于自我的救赎,为了亲密的需要。

要倾听别人,把自己的需要和假设搁置一边,当一些坏行为出现时,要怀着尊重,达成不被冒犯,不会去报复的约定,就像平时对别人那样,尤其是孩子或是成年人。

自从温尼科特逝世后,我们已经在养育方面有了一点进步,然而仅仅是一点点而已。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相处。

虽然理论上我们知道他们很重要,但是离温尼科特生前主张的适应还是有很大差距,当和孩子一起时,我们会习惯性地无法克制自己的需求。

我们依旧在学习如何爱孩子,就像温尼科特主张的。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还是有很多的行尸走肉,他们披着成功的外衣,拥有光鲜的社会地位,然而内在却并不一定真实,也会伤到别人。

我们在一条通往恰恰好的养育者的征途上,这是一种和其他任务一样重要的任务,必须坚持!

文章来源网络,意在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左广霞: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模式咨询师,林文采亲子导师。擅长领域:婚姻、家庭感情困扰;青少年厌学、网瘾等偏差行为矫正;各类情绪、关系困扰等。


我愿用柔软的心做一个温暖的陪伴者,点亮微光,照亮生命!萨提亚模式心理课程信息咨询及心理咨询预约:13363980938,或加微信:zgx_lg。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载分享‖温尼科特:恰到好处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