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雯:走近校友|胡永明:文武报国,诗以言志


文武报国,诗以言志

——记复旦大学法学院校友胡永明


蔡佳雯


文武英雄:一手为诗,一手为武


    胡永明出身作家家庭,父亲胡宝华是一名工人作家,其短篇小说《毛丫头大战“霹雳火”》影响了当时一些青年走上文学道路,而胡永明与诗歌的结缘也离不开父亲的培养。胡永明记得,父亲当时是一周六天工作制,每个周日本是父亲写作最好的时光,他却轮流带着三个儿子到报社、出版社或文友家中走访,沿途还会教孩子们观察人物、景物和事物的方法。

    在父亲的熏陶下,胡永明从小爱好文学,对诗歌更是情有独钟。古今中外的诗歌及其理论,胡永明不仅会摘抄一些好的诗句和技法,写下自己的感触,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他还会在活页纸上做一些表格,对于诗歌的理论进行逻辑清晰的梳理。每年寒暑假,胡永明都会到农场陪哥哥一段日子,出发前整理行囊时,他的包里除了母亲给哥哥的钱物,总是装满了诗集。

    从小学起,胡永明就开始诗歌创作了。好几次,他把写的诗歌给班主任看,班主任不相信一个稚嫩的孩子竟能写出如此赤诚的诗歌,误以为是他抄来的。中学时代,胡永明的作品越发成熟起来,十七岁那年创作的一首七绝《中学毕业前夕与同学涉海滩》于四十年后发表在报刊上,另外一首《夏夜泛舟》也在三十年后被谱成了歌曲传唱。

    出生书香门第,胡永明从小还练就了一身好身手。“我小的时候比较单纯,崇拜英雄,总觉得一个人要文武双全,以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胡永明9岁时便拜师习武,从练基本功开始,到练谭腿等套路,再到练形意拳等招式,南拳北腿都有涉猎。每天清晨五六点,他便和师兄弟们一起去附近的公园练武,严寒的冬天也从不间断。

    胡永明一手为诗,一手为武。文武之道,影响了他今后的人生轨迹。

    胡永明年少时正处“文革”期间,学业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冲击,中学毕业后组织安排他留校工作,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他终于有了继续念书的机会。“当时从爱好文学这个方面来讲,我第一志愿是想考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但当时高考的录取比例不到百分之五,志愿的填报顺序直接关系到能否被录取。“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读大学。”为了能被录取,确保自己万无一失,从小有体育专长的他最后选择了报考上海体育学院武术专业。

    1983年3月,胡永明调入公安机关工作,他在闵行公安分局两个派出所搞过“严打”斗争,也在经文保科做过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卫工作,后又担任特警队领导抓过特警的训练,为维护社会治安尽心竭力地做过许多工作。但胡永明并不满足于埋头苦干,而是对公安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做了不少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他撰写的《经保工作也要实行政企职责分开》被列为公安改革重点参考文章,而《关于全市盗窃自行车、助动车情况的调研报告》推动了上海市“反两窃”专项斗争的掀起。“我认为,做好工作的最高境界是把工作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把实践上升为理论,再用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并进入良性循环,实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那种单纯凭敬业精神的埋头苦干是需要的,但更应提倡把抬头看路与低头拉车结合起来的做法。”也正是因为胡永明幼年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基础,他在担任公安局调研科科长期间,所在分局的情况信息录用连续多年名列全市各分县局的第二名,胡永明也因此荣立三等功。

    境由心造,胡永明用诗歌写下了自己在公安工作中对人生的探索和理性的思考之境。

        我额头的皱纹,

        是岁月的留痕。

        凹是失败的夜,

        凸是成功的晨。


        我额头的皱纹,

        是祖国的留痕。

        凹是跌落的谷,

        凸是攀登的峰。

    心系祖国的命运,岁月的皱纹都刻着奉献。《留痕》一诗可谓写尽了胡永明的职业之痕。


复旦情缘:错过、机缘与奉献


    时光飞逝,在高考恢复后的第23个年头,胡永明已经是市公安局研究室的副主任。但当年没能进复旦,始终是他的一大憾事。2001年,政府出台了在职报考的相关政策,对于这样一个机缘,胡永明十分珍惜和重视,为此,他还给自己制定了“连续奋战一百天”的计划。从起草市公安局年度以上的计划,到市公安局党委重大决策的调研等,研究室的工作非常繁忙甚至高度紧张,这份责任也容不得他脱身。胡永明在没有请过一天假还要加班加点的情况下,利用空余的零碎时间学习迎考。“当时吃在单位,睡也在单位,一周只回家一次,看看家人换换衣服”。一百天后,胡永明通过全国联考,考取了复旦大学法学院01级法律硕士班。

    “复旦不仅教给了我很多专业知识,对我影响最深刻的莫过于增强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他从警的工作经历,胡永明在复旦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对劳动教养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未经法院审判而由公安机关决定劳教,不仅不符合法治精神,还存在很多弊端。因此,他确定以劳动教养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主题。在长达15万多字的硕士论文《从劳动教养到保安处分》中,胡永明提出了取消劳动教养的论点和论据。十年之后的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正式作出了“废止劳动教养制度”的决定。“我想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大进步,也是广大群众和复旦法律人共同的心愿。”对于这一切,他始终感恩复旦对他的培育。时至今日,胡永明依然记得自己的导师陈浩然教授给予他的温暖和感动。为了毕业论文的撰写和修改,胡永明多次到陈浩然老师家。“陈老师逐字逐句地给我进行指导,非常认真负责。好几次修改论文到了吃晚饭的时候,陈老师把围兜一围,就去做饭烧菜,与我一起吃完饭后,继续指导我修改论文。”

    复旦的一切,他都记着,毕业以后他与复旦的联系未曾断过。胡永明不仅是复旦大学法学院校友理事会理事,也是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法律界同学会副会长,他始终关注学校、校友和在校学生的发展,他提议的让业务相近的校友会和同学会共同研究年度工作计划并分工组织落实的思路,对于校友会的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018年4月,复旦大学相辉堂北堂重建基本完成并发起校友冠名活动,胡永明也以襄助相辉堂北堂席位(一层4排12座)的形式向母校捐赠1万元。同年,复旦大学法学院校友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他被授予“校友贡献奖”,以感谢他为支持法学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


诗意人生:复旦、爱情与诗歌


    复旦梦,不只是胡永明一个人的复旦梦,其妻舒爱萍也有一个复旦梦。在恢复高考那年,她由于母亲病重,放弃了自己报考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志愿,留下来精心照顾家人。“我在永明身上圆了自己的复旦梦”。2005年,舒爱萍陪胡永明参加了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后又向法学院捐赠图书200余册、捐款1万元。胡永明和他爱妻舒爱萍于1982年4月12日登记结婚,相辉堂北堂4排12座正寓意着这对伉俪的结婚纪念日。

    而两人的相识、相知、相爱,都和诗歌有关。

    1975年初,18岁的胡永明因高烧不退住进市五医院治疗,舒爱萍则每天都来这间病房陪她因病住院的小弟。有一天,舒爱萍给她弟弟念诗歌《草原英雄小姐妹》。“我这个人是从小爱诗的,一听到诗马上就感兴趣了,于是我就上去跟她说话了。”当时“文革”尚未结束,男女生之间一般不大说话。而他俩相识,都要感谢这诗歌的缘分。“她要是不念这首诗,我们可能就错过了。”2016年,胡永明出版了《给远方的至爱——胡永明爱情诗选》,这是对爱情的一种诗性记录。

    迄今,胡永明已出版了四本诗集和一本诗歌工具书,发表过许多诗作,是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家协会理事。胡永明注重打破旧体诗和新体诗、创作与理论研究两大壁垒,从他的诗文中,也能看出他对诗歌融合创新的实践。2015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胡永明编著的《诗歌创作手册》后,本市举办了研讨会,对于会上叶辛、李伦新、吴欢章、刘希涛等许多名家精到的发言,胡永明和其妻舒爱萍都认为应当让这些评论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而不只局限给自己日后在理论研究中有所借鉴。“大多数的作者都是出版自己的作品集,而很少有人会出版评论集。”胡永明说,“我们主要是想把这些东西奉献给社会,让文学爱好者看到这本书,能够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和创作的水平。”其妻为此很用心地整理了作家、评论家的发言和评论文章,出版了第一本胡永明诗书评论集《启明星在闪耀》。如今,其妻正在编著新的《胡永明诗歌评论集》,并计划于2019年正式出版发行。

    “儒雅的战士,佩剑的诗人”,这是对一个文武双全的复旦法律人最好的写照。


  (作者是复旦大学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


胡永明与蔡佳雯参加“第十八届复旦法律人节闭幕式•法律人之夜”晚会(2019年5月21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蔡佳雯:走近校友|胡永明:文武报国,诗以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