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卢璐
来源 | 卢璐说 (公众号:lulu_blog)
从上周开始,“全职主妇”又双叒叕成了一个社会热议话题。
起因是,全国第一个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高的校长张桂梅在访谈中说,曾把带着老公和孩子来捐款的全职太太骂出去。
她用尽生命供这些大山里的穷女孩读书,不是让她们上了大学之后,花男人的钱,去做全职太太,女人应该创造自己的价值。
“全职太太”,作为近年来越来越庞大的社会现象,包含了太多的不公平、矛盾、委屈、无奈和心酸,仿佛是个火药库,浓度高度,根本不用点,一擦就着。
为了衬托中国全职主妇的地位低下和悲惨,每次有人把国外的各种福利拉出来说事儿,证明在国外有多么尊重和理解全职太太。
这类文章太多了,这仅是最近我看到的其中一篇,别的国家,咱也没住过,咱也不敢说,但黑字白纸地写着,法国全职主妇,可以领一千欧元的补助,是怎么回事啊?
我都灼热了,去花园拔草了半个小时,才按压住想回复:“领不到钱的法国主妇、作者负责发么?”的冲动。
我一直觉得,“不道听途说”是自媒体的基本从业准则,看来能做到的人,真的太太少了。
不仅如此,还常常有人呼吁,应该把全职主妇设立成一个正式职业,由老公收入中分化相应的工资,这样女性有了收入保障,就不用再受气,可以避免歧视,提高社会地位,解决危机。
Excuse me?这种话开个玩笑也就罢了,如果真的有这种想法的人,既不是天才也不是疯子,而真的太天真了,从未涉世!
在开始之前,我先需要解释一下,各个国家对于全职主妇的补助问题。
关于福利和缴税,西方每个国家虽然各有规定,但逻辑都大同小异:
1、社会最小单位是家庭,而不是个人。一个家庭可以是一个人(成年未婚),也可以夫妻+未成年的子女+没有收入的父母。所以,政府发补助并不是给主妇一个人,而是给整个家庭的。
2、除了极个别一次性或者短期有效的补助,国外的福利,都和收入直接挂钩。
按家庭收入来算,别说那种年入百万的金领老公了,就算是普通白领或公务员,基本上只有交税的份儿了,没啥客观的补助,除非有很多个子女。
所以,外人看着,不工作能领一千欧挺高,但七七八八好几张吃饭的嘴,一千欧也就是个温饱,还是一家共有的,就别盼着凭着补助,腰杆硬硬了,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那为啥在今天的中国,大家还都这么迷信国外,总觉得外国女人全职,一水儿的“全职太太”,而不是“家庭主妇”?
是的,“全职太太”,“全职妈妈”,“全职主妇”,“家庭妇女”,中文的精妙性就在于,不动声色,鄙视链已经一目了然,人人都想当“全职太太”,委屈被鄙视的,都是“家庭主妇”。
那是因为,在今天708090后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读了很多的杂志,看了很多的美剧,关于“幸福”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一幅画面:
“住在城郊,前后都有一小块草坪的独栋小别墅里,男人穿着西装衬衣,开车去玻璃大楼的格子里打着电脑上班,全职太太送孩子去上学,回家烤喷香的曲奇,常常还养着一只跑的时候,耳朵会飞起来的米格鲁小猎狗……”
这种生活状态,确确实实也真实地存在过,只不过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晚也是在八十年代,离今天,已经有四五十年的距离了。
譬如,今年六月,女神朱丽叶比诺什出演了一部电影《如何成为一个好妻子》(《La Bonne Epouse》)。
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法国阿尔萨斯小镇上,将未婚女孩培养成完美主妇的学校里。
La Bonne Epouse par Juliette Binoche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这种完美太太的培养,对于法国中产及以上的家庭,不仅是普遍的,而是必要的。
我找到了一份,1960年,“法国完美太太准则”,摘录几条,与大家分享。
1960年,法国完美太太准则之一
目标:先生回家,只需要把脚摆在桌子下,一切已就绪。
回家前准备,并不仅仅是热乎乎的晚餐,还包括:梳理头发;如需要,可以适当补妆;收拾好客厅;控制好孩子,不要大喊大叫。
1960年,法国完美太太准则之二
认真倾听他讲话,完美女人会关注自己优秀的丈夫的一切
妻子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丈夫的讲话,还包括丈夫的一切:穿衣住行,情感精神。
出现任何问题,正面回馈,不要唠叨,抱怨。
1960年,法国完美太太准则之三
"Une bonne épouse sait rester à sa place."
一个完美妻子永远都知道,哪里是自己的位置
要时刻记得自己做妻子的责任和本分,要理解他的世界里充满了束缚和压力,不要抱怨他的迟到和应酬,懂得分担压力,而不是给他压力。
准则有好十几条,都是这种腔调,读起来是不是有一种迎面扑来的熟悉感?原来“三从四德”,居然有法语版啊?
其实,“夫为妻纲”根本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独创的,而是父权社会的共性,这并不是某个或者某几个,针对全职太太的社会福利或者赞美,就可以改变的事实。
然而,从1960年到今天,外国的女人们,是否还在趋之若鹜地成为,所谓受人尊敬的“全职太太”吗?
INSEE(法国国家统计局),曾经发布了一个关于1991-2011年,法国全职主妇20年变迁的调查。
1991-2011 全职妇女数量
灰色:职业女性;粉红色:曾工作过的全职主妇;
红色:从未工作过的全职主妇
2011年,在25-59岁,成年没有退休,且不是学生的法国女性中,有14%是全职主妇,这个数字比1991年下降了12%,要知道,在1961年,只有48%的法国女性参加工作,就是说有52%的全职主妇。
法国男女参与工作比例变化表
蓝色代表男性,绿色代表女性
在2011年的全职主妇中,首先,有37%的全职主妇,聚集在55-59岁之间,总的来说,年龄偏高。
法国全职主妇的年龄走向
其次,1991年,58%的女性,是因为个人家庭原因成为全职主妇,而2011年,35%的女性因为结束一个CDD(短期合同)的工作,11%的女性是因为某种原因被开除,因为个人家庭原因,成为主妇的女人,只有20%。
法国女性成为全职主妇原因
法国的数据是这样的,欧洲的数据,也差不多。不仅欧洲,在“全职主妇”大本营的美国,在最近三十年里,全职主妇的数量,也在不停地下降。
美国女性参与工作程度变化
今天在发达社会中,除掉极少数的个例,绝大多数的全职主妇是属于下面几类:
1、外国女性移民。因为语言文化各种问题,无法就业。
2、学历较低的女性,很难找到稳定工作。
3、多子女的女性。在避孕措施普及的社会,4个以上的孩子,往往有强大宗教背景的原因。
这也正好呼应了,为什么国外的全职主妇,或者有全职主妇的家庭,可以领到更多的社会福利,毕竟能领到的福利越高,等于收入越低,脸上刺字的下层。
所以,在今天的西方社会中,全职主妇已经不再是,我们以为的有钱有闲有选择的精英阶层的形象了。
社会调查数据也确认了这个结论。
78%的全职主妇的丈夫,是有工作有收入的,但其中40%是工人;而90%以上职业女性的丈夫,也是有收入的,这些丈夫更经常从事中级或高级职业。
从1960年到现在,经过这五六十年的发展,现在西方最完美理想的婚姻模式,已经从精英丈夫+完美人妻的组合模式,变成了奥巴马和米歇尔,扎克伯格和普莉希拉,贝克汉姆和辣妹,又或者乔治·克鲁尼和Amal,就是并肩携手,势均力敌,各撑一面,交相辉映。
二十一世纪,完美婚姻模式
并肩携手,势均力敌
今天的国外,越富有的精英家庭,不需要为生计发愁的太太们,不工作也不用做家务的大有人在,但不会再有人给自己冠之以“全职太太”的头衔。
这些太太们一定会给自己找个“职业头衔"(Titre),艺术家、设计师、专业顾问或慈善基金会主席,只是为了刻意地和“全职主妇”(Femme au foyer和"Housewife)的头衔保持距离。
外国不仅月亮没有更圆,全职主妇也没更有保障无风险。
相对于西方全职主妇断崖式下降,在1973年曾经女性就业率达到73%的中国女性的就业率,也在断崖式下降!
这个图想来很多人见过,是美国国家统计局在2010年的数据,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是68%,全世界第一。
2010年,部分国家劳动参与率
美国国家统计局数据
然而到了2019年,已经降到60.45%了。而且我还看到,一些其他的排序,中国女性的就业率已经降到了世界排名的42位,而不是第三。
有时候,大数据的表格根据所取的参数不同,呈现也不相同,无论是世界第三,还是世界第42,但中国女性就业率持续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2019,部分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
不用说数据,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很明显地能感觉出来,无论是一线二线还是三四五六线,尤其是已婚已育的女性中,很多人已经成了全职主妇。
最近中国最大的母婴社区宝宝树做了一个调查,95后全职妈妈比例超过8成。
这数据,真的有点惊人!
95后全职妈妈比例超过8成
我看到不止一篇文章在写,全职妈妈尤其是高学历全职妈妈的大量出现,是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
因为首先父亲要有养活家庭的能力,才有考虑全职妈妈的可能;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妈妈,可以更好地教育和陪伴好下一代,是一种高素质培优!何乐而不为之呢?
“父亲有能力养活家庭”,在中国,在我看来,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在我们的社会中,当然有能养得起家的高薪爸爸,这点我承认。然而事实上,在今天,大多数所谓能“养得起家”的中国男性,只不过是负担比较轻!
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没有房子车子等大宗支出,工资只需要应付日常支出,而恰恰就是因为养家的那个人收入不够,所以才需要另一方全职回家,用自己人生去抵消教育成本付出。
我们平常人,就不讨论那些顶级富豪的选择了。事实上,普世概念中,所谓的全职太太,即使到了《三十而已》顾佳的经济状态,全职也是他们左右衡量之后,家庭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方式:男人赚钱,女人带孩子,各得其所,各尽所能。
那么经济比顾佳更差的家庭,会更容易做出这个选择:老婆工作→孩子没人教育→家教老师+司机接送+阿姨的费用→老婆全职。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家庭,女人年薪百万,男人酒保或者服务员,当然差距到如此极端的家庭,目前中国的存活率很低,不过我就打个比方,你觉得孩子生出来之后,这个家庭会让女人全职么?
当然不会啊!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今天,有很大一部分的全职主妇,并不是自愿的,而是经过权衡,无论是从现阶段收入还是职业长远发展,自己不如老公。
在我看来,这才是为什么,做牛做马,干了全天下最苦的活儿的全职主妇,无论是在婚姻中,还是在社会中,都被歧视,地位低下的主要原因!因为别无选择啊,才会被人拿捏!
“男主外,女主内”,事实上,这真的是过了时的刻板印象。应该说,在丛林时代追赶猎物,农耕时代去种地,男性比女性更有力气,更有获取食物的能力。
然而,在工业革命,产业革命,乃至全球网络化革命之后,脑力代替体力来计算报酬之后,并不是每个男人都更适合去工作,而且一定会获得更多也更优厚的报酬,同理也不是每个女人都更适合做家务,带孩子。
这世界上也有一把一把的女人,是更适合去赚钱的。不要辜负了自己的能力!
美国全职爸爸人数
再看回欧洲和美国,这半个世纪,全职主妇狂降的同时,全职主夫却在批量上涨,谁说男人不能一面做家务一面带孩子?
(卢先生一边熨衣服,一边教孩子背算法)
所以想要解局中国全职主妇们,今天的困境,在我看来既不是给全职主妇发补助,也不是让她们领工资。
更不是号召大家不结婚,不生孩子,去避免这个问题,作为每个惧怕孤独的社会人,当妈虽然有一百万个麻烦,但看着她们黑亮亮的小脸,真的一切都值!
所以,在我看来,解局全职主妇的困境,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号召男人们做全职主夫。毕竟感同身受这个事情是不存在的,对于一个没有体会的事情,没有人能凭空想象出认可和尊重。
当然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并不可能一步通天,需要女性群体甚至整个社会一起努力,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消除职场性别歧视,男女同工同酬……这一系列很多女性一直在抗争,但还有很多女性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去抗争的因素!
不要再说,女性本弱,这是错误的,上天造人,男女只是各有特质。社会造就女人,女人也可以造就社会。
我既不是,也绝不想证明,女性不可以“全职主妇”,但前提是,你要确定,这是你的志愿,而不是你的必须!
卢璐:有两个女儿的留法服装硕士、作家,新书《和谁走过万水千山》,正在热卖。行走在东西方文化差异裂痕中间的,优雅女性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