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班会准备及流程

班会的目的:

1.向别人致谢

2.相互帮助

3.解决问题

4.筹划班级活动

班会的目的就是教会孩子们相互尊重并学会致谢,感谢以及感激。班会要专注于问题的解决方案。


班会前的准备:

1.一个鞋盒(用来装所有学生的问题)或者一个议程本(记事本,用来记录学生的问题)。

2.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比较大的坐垫。(开班会的时候把坐垫放在地上,每个人围成一圈坐起来。)

3.一个发言棒。(发言棒传递到谁的手里,谁就发言。)

4.训练学生快速安静坐好。


班会的组织:

1.从致谢开始。

用一个小物件作为发言棒,顺着圆圈传递。想要致谢的学生可以在发言棒传到自己手里时发言。发言棒应传递一整圈,以便每个学生都有向同学致谢的机会或者把发言棒往下传。重要的是,传递时起点和终点一定要一致。

2.宣读议程上的第1个问题。

问那个把这一问题写到议程上的学生,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如果这个学生说已经解决了,就进入下一个问题。如果有时间可以问这位学生是否愿意向大家讲讲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3.如果问题还没有解决,就顺着圆圈传递发言棒,让大家发表意见和建议。

要从那个把问题写到议程上的学生开始传递,终点是排在这名学生前的最后一个人。建议传递两圈。

4.把每条建议都原汁原味的写下来。

如果学生的年龄足够大,这项工作可以由一个学生来做。

5.宣读所有的建议,然后问问题涉及到的学生,他认为哪一个建议最有帮助。

6.问做出选择的学生,愿意何时开始执行自己选定的建议。

老师要给出一个有限制的选择,比如是今天还是明天,或者是在课间休息时,或者放学以后。这样做可以给学生一种承担责任和实践承诺的感觉。


班会指导原则:

1.学生围坐成一圈,老师和学生同高度的坐在圈中。(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坐在地板上,老师也要坐在地板上;如果学生坐在椅子上,老师也要坐在椅子上,这和老师平常站着上课不同。)

2.只要有可能,就要让学生来组织班会,越早越好。

3.主持班会的学生通过让大家传递发言棒(或用于此目的的其他物品)而开始致谢,每个同学都可以致谢或要求别人致谢,也可以直接把发言棒传下去。

4.受到感谢的同学要说声“谢谢你”。

5.老师或主持的学生负责议题,宣读下一条需要讨论的内容。

6.议程宣读过后,写这条议程的学生可以做以下三个选择:①将他的感受告诉大家。②讨论问题,但不做定论。③请教大家帮助解决问题。

7.如果上述学生要求的是第2和第3个选择,就让发言棒再次绕场传递,请大家讨论或用头脑风暴法提建议。

8.老师不要对学生提出的建议进行评论。(除非你是为了提醒学生应该给别人提建议——你可能需要说:“你怎么把它变成一种建议。”)当发言棒传到老师手里时,老师也可以进行评论或提出建议——但仅限此时。

9.每条建议都由老师写在议程本上或者活页夹上。如果可能让学生来写。

10.在大多数情况下,发言棒要传递两圈,让那些听了别人的发言后又有了新的想法的孩子,有机会再提建议。

11.把问题写入议程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觉得最好的建议。如果另一名同学牵涉其中,他也可以选一条建议。如果两人所选的建议相冲突,让他们私下里讨论决定怎么做会对双方都有帮助。当讨论的问题涉及全班同学时,可以投票表决。


班会失败的6个原因:

1.没有围成圆圈。

2.没有定期召开班会。(小学生需要每星期3~5次)

3.老师的审查。(把学生的担心看作是搬弄是非)

4.没有给学生时间学习非惩罚式解决问题的技能。

5.老师小瞧(贬低)学生,而不是信任学生的能力。

6.没有绕场传递发言棒给每个学生说话的机会。


有效班会的八大要素:

1.围成一个圆圈

2.练习致谢和感激

3.设立一个议程

4.培养沟通技巧

5.懂得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6.角色扮演和头脑风暴

7.分辨人们之所以做一件事情的4个理由

8.专注于非惩罚性的解决方案


开始举行这样班会的时候,要让学生背诵班会的目的:

1.要互相帮助。

2.要解决问题。

同时背诵班会的规则:

1.不带任何物品进入圆圈。

2.一次只能有一个人说。

3.腿必须全在地板上。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品行优良的人所应具备的自律、合作、负责、坚韧不拔、机智、善于解决问题,以及其他社会和人生技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积极的班会准备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