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十分努力也不能成功,可能真不是你的问题啊

第85个深度思考 | 如果你十分努力都无法成功,可能真不是你的问题啊   


很努力,但就是没法成功。

如果不是你的问题,那会是谁的问题?

没有一个有钱的爹?没有遇到好时代?没去腾讯阿里这样的大公司?

稍微有点节操的文章会说:“出了问题,不能怪「环境」,而应该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但我今天讲的维度,会更高一层。

在「自我」和「环境」间,其实还有一个隐藏变量。

那就是,这两者的连接方式。

「连接」方式的不同,才是极大程度,影响到你到底是年入百万or挣扎于工薪阶层的最大变量。


01

你和一个流浪汉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先讲一个故事:

法国一个叫里昂的青年,一天他和女朋友打赌,想看看在不用一分钱的情况下,能否在巴黎生存一年。

为此还有个地方电视台,来帮他拍摄纪录片。

很快,他学会了怎么生存。在巴黎,只要用心去找资源,生存是没有问题的。

他知道一些地方,可以捡到完整的三明治和汉堡;知道哪个地方可以领取旧衣服。

他也尝试去很多地方睡觉,比如法国一些图书馆,晚上都很暖和。

而且一开始,他的精神生活也同样丰富——他能轻易捡到杂志和旧书。

但过了一段时间,由于长时间没有和人交流,他陷入了无意义感中,甚至一度精神异常。

但他还是坚持了一年。

最后,他感觉自己完全可以不用社会网络,就可以活得很好。他很享受无拘无束的感受,他认为身边人的工作生活似乎都没有意义。

正所谓,“别人笑他太疯癫,他笑别人看不穿。”

好,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你和他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


02

人与人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看,他几乎和世界没有连接。

而你的工作、家庭、朋友等,都和世界保持了一定连接。

这个「连接」,就是指资源交换。

而你可以交换的资源,大致是三个方面:

1、财富资源——是指个人能占有的资源,既包括存款,房产,股份等。也包括你的劳力士、苹果电脑等物品。

2、人脉资源——社会关系,包含血缘、地缘、同学缘和业绩缘等。通常你对别人有用,别人也愿意帮你的,才算是人脉。

3、智识资源——个人的体力、智力、心理、艺术创造力、工作经验、领导才能等等。


为什么开头会讲到,里昂这个流浪汉的故事?

因为流浪汉是全世界唯一不用交换「资源」,就能生存下去的职业。

而你,每天工作、点外卖、和朋友吃饭(心理慰藉的交换)、出去旅行,任何一件事,只要和人接触,就会出现资源交换。

但如果让你和马云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当然,首先是你的每一个资源「财富-人脉-智识」,都比他差了几个量级。

而除每个单点之外,更大区别,是这些单点组合完全不一样。

这就好比,你的部队是农民军起义。

部队中的每个人,每顿饭都吃不饱,出去打架根本没有力气。

而对方部队,全是顿顿吃牛排的美国大军,人家一个可以打你十个。

而且,你的部队也不懂任何战术,出去打仗也不知道该怎么搭配。

而对方部队的主将熟读兵法,也有上百场战斗经历,人家安排个战术,十几个人的精英作战部队,就能把你几千人击垮。


这就是,真正的差距。

「财富-人脉-智识」,三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能形成一个增强回路。

比如1993年时,马云并没有什么钱,人脉也不算多。但是由于他到了美国,参观了互联网。

他的智识,也就是当时看问题的角度,就其他人略高一筹。

所以他决定创业,不过这个时候这三个东西都还不太行,到处碰壁。

但1997年时,当时年薪就有500万的蔡崇信居然愿意放下一切,主动投奔他。

「人脉」上这时有了重大突破,蔡崇信是财务专家,也帮马云找孙正义融资了2200万美金。


后来的故事你也知道了,马云的「财富-人脉-智识」就一直相互促进,呈指数级增长。

所以你会发现,为什么有的人某些技能相当厉害,但就是过得很一般?

比如很多吉尼斯纪录保持者,只能靠上电视博点眼球为生。

真正厉害的人,是自己身上每个点能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自己都遏制不住的超级系统。

所以,人于人之间肯定是有差距的,甚至是真的有社会层级。

尽管很多人不承认,但人肯定是有「成功」和「不成功」之分的。

这里,你需要真正了解,这个差距究竟是什么?


03

你处于什么社会层级?

我们一直不怎么愿意谈论社会层级,是因为任何一个分类方法,都很难让你服气。

比如宝马汽车,把自己品牌分为3系、5系、7系,这就是明显的等级划分。

不过你并不服气,一个不学无术的富二代可以买宾利;而一个哈佛回国的学者,正为了改变世界而努力,但他买不起宾利。

看年收入,住什么小区,当然也不行。


而如果按「财富-人脉-智识」这个系统来区分,恐怕你就无话可说了。

这个区分,有五个层级。

但请注意,这同样也是你人生的五个阶段。

为了方便你理解,我用5种动物来比喻:

1、流浪的猫:每一个具体的点都很贫瘠

阶段核心是,始终需要靠别人施舍,或不断翻找各种资源。

流浪汉、四处迁徙的工人;整天看招聘网站上,哪里可以给份工资的职场小白,「财富-人脉-智识」只能靠别人施舍,就是在这个阶段。

2、家庭的狗:某一些具体的点还不错

狗有一些具体技能,比如嗅觉灵敏,或能攻击猎物。

但狗需要依附人类而生存。

这个阶段的核心,是基本形成某个爱好、某项工作经验、认识某个圈子很多人、开始有房有车...

大多数人都在这个阶段。

3、群居的狼:系统开始形成

狼的特点是,相互开始打配合。

比如你一直苦练Excel的操作,但始终陷入瓶颈。

但突然一天,你发现学习Excel的最好方式,其实是加入某个组织。你拥有了人脉,才有更多的指导和反馈。

而当你能力提高,又会有更多人认识你。

「人脉→智识→人脉」,这就形成了一个增强回路。

每个人有很多个「点」,很多时候每个点都是独立发展。但始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有些「点」稍作连接,就形成了巨大力量

4、系统的蚁群:群体智能的产生

每一只单独的蚂蚁,没有什么智商。但是一个蚁群形成的群体智能,则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的「群体智能」主要有两层意思:

第一是你自己的很多个点,形成了一整套东西,你自己就是一个超级系统。

第二是真正的群体智能,比如你影响了很多人,很多人给你交流反馈,又真正形成一个更大的智能。

严格意义来说,这才能叫做所谓的「成功」。

因为在这个阶段,你才能实现自我,而不用被什么东西绑架。

而且,通常你也能把自己的「财富-人脉-智识」提升到一般人很难达到的级别。

5、进击的智人:改变行业或世界

能够真正改变或形成一个行业,或在一个行业中重新建立规则。

比如乔布斯的iPhone,改变了手机行业的规则。

其它所有系统,或其他人,只能依附于你。

这就不多说了,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改变世界。

比如,就以我最熟悉的写作这个领域。

国内至少有1000万经常写作的人,但更多人都是第一个阶段,流浪的猫——到处找点资料,把东西拼凑在一起。

而全球超级畅销的,《呆伯特漫画》的作者亚当斯,一开始写作就朝着第四个阶段而去——打造一整套系统。


为此,他做了三件事:

1、组合自己的特点

亚当斯以前是个办公室职员,写作水平还不错,也会画漫画。

拿他自己的话说,任何一项都不够出色。但这三者组合起来,就可以威力巨大。

所以他开始画以办公室政治为主的反讽题材漫画。

2、严格的时间管理

比如,他制定了自己的更新计划,定期批量产出作品。

他知道,作为职业作者,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系统测试反馈

亚当斯把博客当做一个研发平台,在上面做了各种写作测试。

比如他测试了不同类型的话题,看哪个话题受读者欢迎。

他还测试自己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写作,比如愤怒的声音、幽默的声音、批评的声音等。以此调试自己的风格。


所以,他的作品逐渐被65个国家,24中语言翻译。

他建立了自己一整套写作系统。


04

最后的话

今天的观点稍微有点开脑洞。我就点名一下:

1、尽管「成功」是一个相对概念,但其实用5个层级去看,多数人确实没办法达到成功,也就是第四个层级——让自己形成一套系统,并且不断自洽。

2、一般人把事做不好,都会怪「环境」;有志青年会反思「自我」是不是没做好;而真正的高手,则会反思「环境」和「自我」之间的,那套系统。

不同系统,则会让人形成阶级。

3、有些系统的形成是靠自然演化,但是很多系统,比如亚当斯的写作系统,则完全靠自己建立。

其实,在逐渐看到这个层级划分后。我完全,陷入沉思。


我从2017年开始写作,和磨铁签约出版了书籍《认知颠覆》,也成为了签约作者,有一次还被罗振宇在跨年演讲推荐,公众号也积累了几万读者。

而且,我还是一位专门写深度文章的作者。这个过程,我做了大量素材,知识体系分类,以及很多市场分析。

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止我,依旧在第二个阶段徘徊。

看来真是,对别人指点江山都很轻松;而自己的房间的灰都超过膝盖了,也不舍得打扫一下。

而作家到底是个什么职业,它对于我来说,又讲如何去建立一整套自己系统?

我写了几十万字,却从来没有把这个问题想明白;又或者,根本没想过。


为此,我大致想了两个月,下一篇文章,就把所有思考完全呈现。

拜厄特在《静物》这样说:

“撑过去一天,再撑过去另一天,这究竟算什么样的人生?”

“很多人的人生。”

这肯定不是,你我的人生。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十分努力也不能成功,可能真不是你的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