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0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为传统医学的奠基之作,是传统医学形成理论体系的标志。

黄帝内经被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其余两部为易经、山海经),与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一起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

全书分素问与灵枢两部分,共162篇,成书于春秋战国西汉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8年)

书名始见于汉书艺文志(汉-班固著)记载有黄帝内经18卷,黄帝外经37卷(已亡佚)。书名有黄帝二字,是后书托名圣哲也。

素问书名来由:一:平素的问答。二:素问即问素,古语言之习惯表达。素即太素,质之始也。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古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问素,有探究生命、疾病本源的含义。

灵枢:始称九卷、针经等,唐王冰称灵枢,后逐渐被广泛采用。

黄帝内经原文及注释

第一篇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注释:

1.道:甲骨文中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广韵》:理也。


2.阴阳:古代哲学方法。指两种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及其变化。比如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阴阳

3.术数:

术:泛指天文(包括星占、风角等)、医学(包括巫医)、神仙术、房中术、占卜、相术、遁甲、堪舆、谶纬等。

数:指气数、数理,由河图洛书的数字演化出来的万事万物的规律。


河图和洛书

译文:

古時有位明君名黃帝,生而聰敏過人,出生時就能說話,幼年天資過人,長大後因敦厚誠信,故成賢明之皇帝,因具土之厚實故名黃帝。

黃帝問天官歧伯:吾聞上古的人民,人人皆度百歲以上,且動作敏捷不衰。反觀今人年逾半百,但外形及動作倶退化,此因世事之變化造成的呢?還是過失在自己呢?

歧伯回答,上古之人,知“天地之道”,遵循陰陽之消長,行事符合天文術數曆法不背天而行。飲食有節制,生活起居有規律,不使身心過勞,所以能使外形及精神皆強盛,而安享天年,曆百歲方去。現今時下之人不然,把酒當果汁暴飲無度;常心生妄想不切實際。醉後行房以滿足其欲望而竭其精,耗散其元。不知保持精滿的好處,不知精神專一的好處,只求心欲之發泄,亳無節制的作樂,生活起居無節律,故年一過五十即衰老退化。而上古之聖人教導下民以身體空虛為邪之始生,以風氣糜爛耗敗人心為賊風,以此警告下民隨時避之,保持身心平淡無求,則生命之源的真氣必能在體內暢行無阻,神志內守則病從何生。所以人如杲能無野心必能使欲望減少,人心因安定自然無所懼,精神一定,即便身體勞動亦不感疲乏。人體內的真氣“免疫系統”必能強盛起柬,因無欲而更強,因無耗而更壯,故如人能品味食物不論其高貴或劣等,穿衣服只求舒適不求名品,享受此一良俗不以為苦,官位高低亦不互相妒嫉,此人民之心為樸實之心,嗜好慾望不能迷惑其目,淫穢之事不惑其心,不論愚笨的、智慧的、賢能的人、不肖的人,皆不受物慾影響,此真合於天地之道,是故人人能度百歲而不衰,因其道德完美,不圖一絲僥幸之心而招危也!

黃帝問,人年老的時候無法生子,其因精力已盡呢?亦是天命的關系?

女人七歲時,腎氣始盛,故換齒發增長,十四歲月經來,自此任脈上下通暢,肝臟太衝血脈壯盛,月事每月定期來,因而有子。二十一歲成年真齒生而長,二十八歲筋骨堅硬不再長高,發長至此,身體進入壯盛時期。三十五歲胃氣始衰,面部皮膚產生皺紋,發開始脫。四十二歲三陽之血脈從面上始衰,面呈焦黃乾燥,發開始白。四十九歲任脈退化空虛,肝血不生於衝脈,月事止進入更年期,子宮退化,外形衰老而無法有子。

男人八歲腎氣充實故換齒發長,十六歲腎氣壯盛,亦有排精現象,男女交合故能生子。二十四歲腎氣平和,筋骨最強勁之時,成年齒生而長成,三十二歲筋骨變粗,肌肉滿實。四十歲始腎氣衰弱,落發齒松。四十八歲因上焦陽氣不足而面皮皺多鬢發漸白。五十六歲肝氣漸衰不能養筋,故力也衰。氣血無力注於精官,精少,腎氣不足,形體亦衰老。六十四歲則齒落發禿,腎臟主水,稟受五臓六腑之精華而有能力藏精排水,把五臟所累積之廢物排出體外。現今五臓倶衰,筋骨松弛,無生精之力,故鬢發皆白,身體沉重,走路不直,故而無子。

黃帝說,也常見老人也有生孩子的,這又為什麼呢?

歧伯說,此因天賦過人故與常人標准不同,其人雖老但經脈之流通如同年輕人一樣腎氣有力所致。但即令有子,男子若超過六十四歲,女子若過四十九歲是絕不會生子的,因為一旦過此年紀,男女必缺乏精力之泉源“腎氣”而造成。

黃帝問,今有懂得修習養生之道,且又有成就之人,如年過百數,有可能再生子嗎?

歧伯答,如果是真正得道之高人,因能保持返老還童之身與心,不會老化,無論如何長壽都會具有生殖能力的。

黃帝說,我曾聽過上古之真人,能知天地之道,知曉掌握陰陽之理,呼吸日月之精華,獨自寡居專守神志,身心一體,故長壽如天地,無法知其極處,此因其得天地之道而長生。中古時期則有所謂至人耆,因德行深厚合於天道,順從於陰陽之消長,調整四時之起居,離世俗而獨居深山中,積存體內之精氣不瀉,神志全而無欲。能暢遊天地之間,世間每一角落皆能視及聽及,他們以修養生息無欲無求,不食人間煙火而成強者,也是屬於真人之顛。

近世則有聖人,能知天地之變化順勢而為,知四季風向之理而不受風寒。又知抑制欲望在人世中,不生貪吝之心。肉體居俗世間,穿世人一樣之服,從世人一樣的風俗,勞動於與世人一樣的工作,但其內在精神無受影響,以恬淡安愉為首要,以滿足為大功,如此即令外形無法避病邪,但因精神專一,亦可過百歲。再次有所謂賢人,能效法天地之法則不反背其道,從知日月星辰之變化推知四時之變化,反陰陽消長之理,利用四時以求生存。這些人亦能延年益壽,但不若真人一樣成為仙人,而與天地並壽。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