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谈到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本篇来谈下区块链的穿透性。
区块链的穿透性源自其链式结构特点,如下图中,第一个区块的头哈希将作为下一个区块中的父哈希,第二个也是如此,所谓子子孙孙无穷尽,加上时间戳的信息,充分保障了信息的可追溯性。通过区块链浏览器,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笔交易的来龙去脉,那么这样一种功能,在金融领域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扩而广之,链上记录的信息也同样可以进行回溯,所以这样一种可溯源的功能,在商品溯源和版权保护、物流等领域,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金融领域——穿透式监管
1.资产管理行业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其中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对于已经发行的多层嵌套资产管理产品,向上识别产品的最终投资者,向下识别产品的底层资产(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除外),实行穿透式监管。
对于券商基金资管合格投资者穿透,以合伙企业、契约等非法人形式,通过汇集多数投资者的资金投资于私募基金的,应当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是否为合格投资者。
2.互联网金融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专项整治方案”),其中明确提出“按照部门职责、《指导意见》明确的分工和本方案要求,采取‘穿透式’监管方法,根据业务实质明确责任”。
3.保险业
保监会2017年4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对信用保证保险开展穿透式排查”;6月22日《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开业验收工作的通知》中,更是扩大到公司股东层面,要求“将对相关股东资质进行穿透性核查,要求详细说明股东资质变化的情况及原因”。
4.信托
信托合格投资者穿透,银监会【2016】58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风险监管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银监局要督促信托公司按“穿透”原则向上识别信托产品最终投资者。
5.银行
2017年5月15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财登记中心)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穿透登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表示,要对银行理财的各类资产管理计划和委外信息进行逐层登记、动态跟踪和完整披露。市场人士表示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多是多层嵌套,通过分层监管一步到位,对不同层级的同业理财均实现监管,分层监管有利于加强对杠杆率的监控。5月初各类资产价格对监管态度做出激烈反应,直到目前市场各方对监管政策的走向仍然抱有疑虑。不过,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认为,金融同业理财监管的新方式正在逐步形成,预计将对银行理财资金的“穿透式”登记备案为后续资管业的监管将打下牢固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对于金融机构资管业的监管并非全面开花、新旧不分。
以上整理了在金融领域的各个行业,现在政府大力进行的穿透式监管情况,区块链的穿透性特征是解决政府金融穿透式监管最好的武器。事实上,业界和学界都已经出现利用区块链来进行金融监管的呼声。
比如人民大学的杨东教授,在《ICO本质及监管机制变革》一文中写道:在新信息技术的冲击下,金融市场旧的平衡逐渐被打破,需要及时转换理念,引入新的措施,促成安全与效率、稳定与发展、创新与消费者保护之间新的平衡。应当精准、及时、全面洞悉创新金融业态之本质,加强穿透式监管。同时,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应当建立金融合规、场景依托和技术驱动三位一体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突出技术驱动型监管在金融监管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加强对所有金融科技的监管,引导金融科技服务于实体经济。
业界的包括京东金融研究院院长孟昭莉在“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上,发表了以“科技带来的金融创新与效率提升”为主题的演讲提到,区块链技术可以带来穿透式监管,及已经上线的一个基于区块链的资本证券化平台。孟昭莉谈到,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后大家都认为资产证券化有风险,因为经过多次包装,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证券化的平台,最大的作用就是区块链所有的信息是不可篡改的,当我们把这样的信息放在这样平台上的时候,第一技术是可以保真的,其次是登录到这个平台上,完全能看到底层资产的实际情况,这个不管对交易方来说还是支付方来说都是非常好的。科技带来信息不对称的减少,让我们增加信任,了解具体交易结构,提升交易的效率。
商品溯源领域——去伪存真
目前商品溯源存在的三大痛点:
一,商品溯源不能追根到底。如果是农产品,甚至要记录在生产环节关键细节的记录,比如农药的施用问题,降水干旱的问题。如果这些数据能够如实记录,对于增加商品的可信度会有很大帮助。另外,不仅仅是物流上的数据,还需要更多的信息录入,比如该商品在整个供应链中流动的信息,这样势必让消费者可以看到完整的参与方数据,以此来增加更多信任背书主体。
二,溯源的信息系统是中心化系统,存在可能单一个体作恶的问题。即假如该供应链中,由A公司来主导这个项目,那么众多环节的信息都被计入到A公司提供的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数据可能遭受黑客攻击导致数据丢失损坏等问题。同时,由于系统是中心化的,那就有可能存在人为作恶修改数据的可能性。进而威胁整个数据的真实性。
三,供应链存在信息孤岛问题。通常情况下整个供应链存在多个信息系统,而信息系统之间很难交互,导致信息核对繁琐,数据交互不均衡,最后造成线下需要太多的核对及重复检查才能弥补多个系统交互的问题。另外,由于支付和账期问题来造成的重复审计成本也特别高。
区块链解决的方案:
痛点一,我们可以通过区块链多方参与,共同维护同一个账本的形式,争取尽可能多的商品供应链参与方参与其中。参与方越多,共同维护的数据越多,越容易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数据信任背书。 痛点二,区块链自身去中心化的特征,分布式的网络天然克服了中心化系统的各种弊端。同时还能回避人为作恶或者数据意外损失的问题。 痛点三,多方共同维护同一账本的特性,帮助我们打破不同系统间信息孤岛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带来支付即结算的清算功能。减少多方重复对账带来的问题和成本。
版权保护领域——我的版权我做主
当前痛点:
1.作者等内容生产商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缺少相应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创作积极性倍受打击。
2.缺乏成熟的版权保护技术手段。熟知的CSS/AACS、Key 2 Audio、Always-Online DRM等比较知名的DRM技术,虽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屡屡被破解,也为分享带来壁垒,甚至演变成商家垄断的工具,引起用户,特别是支持正版的用户的强烈反感和抵触。
3.当版权保护过度,作品分享和受众面减小。
解决方案:
1.版权注册,利用“可信时间戳”,由权威机构签发,能证明数据电文在一个时间点是已经存在的、完整的、可验证的,是一种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凭证。对于原创作品的登记,区块链技术可以非常方便地把时间戳与作者信息、原创内容等元数据一起打包存储到区块链上。而且,它打破了现在的从单点进入数据中心去进行注册登记的模式,可以实现多节点进入,方便快捷。
2.版权确认。所有涉及版权的使用和交易环节,区块链都可以记录下使用和交易痕迹,并且可以看到并追溯它们的全过程,直至最源头的版权痕迹。更主要的是,区块链所记录的版权信息是不可逆且不可篡改的。
3.版权验证。区块链技术大量使用密码学技术,版权持有者在把作品写入区块链时,自动用自己的私钥对作品进行了数字签名,第三方可以用版权持有者的公钥对数字签名进行验证,如果作品的数字签名值验证通过,则表明此作品确实是版权持有者所有,因为只有版权持有者才有私钥能生成该签名值。另外,也可以使用杂凑密码算法SHA256计算作品的数字指纹,通过数字指纹比对验证版权情况。再者,辅以分布式检索等基于内容的技术手段,便可覆盖各类复杂验证情况。
以上是关于区块链穿透性在金融监管、商品溯源、版权保护方面的应用的整理汇总。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的穿透性特征在未来的应用及其广泛,目前,多数应用仍处于前期探索阶段,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应用出来,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各行业存在的痛点,净化我们的经济社会环境。区块链的穿透性应用,将有助于建立一个人人互信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