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一种能力

正直西方圣诞节日,国家发文要重视传统节日。干得漂亮!

国家税改,赡养父母减税,干得漂亮!

没读过书的老母亲,在科技飞速进步的当下,不仅学会了用微信(当然仅限于语音,不会文字),还学会了转发视频。前几日,私信了我一个小视频,讲得是一对兄弟,大哥很孝顺,小弟娶了媳妇,不照顾老父亲,跟娶不娶媳妇没法对照,娶个什么样媳妇也没法评估。最后的文字是: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

基于以上两点的家国情怀,今天想聊聊孝。

“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汉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伦的基础上,一切的教育随之扩展开来,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

孝,到底是什么?好像现在没有人会去想这个问题,孝为什么这么重要,其实也不重要。如果孝是一种本能,饿了就要吃东西,那孝很重要,因为关乎生死,如果你不孝,就会死,那我想孝就变得很简单。那是否可以引入法律来规定孝,如果不孝的处死,或者说跟法律一样,给你机会,不孝到什么程度给不同的量刑,好像也不能这么干。为什么不能这么干,因为孝是一种道义,不是法律,因为孝是一种文化,没法量化。自古明君,都会以身作则,教化万民要以孝为先,康熙孝顺太皇太后就是这么一个榜样的力量。

那按这个理,孝岂不是很难,没法衡量,也很难教化。我们试着反过来看。为什么现在会不重视孝,一是当今社会比较浮躁,想得更多的都是对自己的利益。利己主义非常重,在人际关系中,包括在跟父母的关系中,会把利益放在更前一位。今天听到一句很震惊的话,她要我死,我要她亡,发生在母子之间的对话,真是又气又无力。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关系的出现。上面我们说到,孝不是本能,需要靠社会来导向,同时,孝更应该是一种能力,就像我们工作中,跟客户去建立关系一样的一种能力。如果我们把孝当成一种能力,就会去想怎么培养孝。跟所有的能力一样,孝的能力发生在人与人之间,所以应该更加重视人与人关系的建立,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信任。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像上面提及的震惊现象,一个巴掌拍不响,既然孝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我们应该降维,先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中国的父母有一种天然的心理优势,老子就是你老子,你就得听老子的。当然不是所有都是这样,只是说这种不在少数,相比于此,我很感激我的父亲,他把我当人,没有把我当成“他“的儿子,你们别乱想哈,他做到了把我当成独立的人来对待,经常跟我说的话就是”一代人管一代事“,他希望我活出真实的自己,不管遇到成功和挫折,都是人生的必修课。而我们很多的父母亲,做不到这样,为了你好,就是最大的破坏关系的幌子,试想,如果连人与人最基本的信任和关系都无法建立,我们靠什么来谈孝。如果要把孝做好,应该是一种能力,可以评估和提升的,同时孝是一种与父母的关系。

为什么不重视孝,二是不会像古人一样,在道德层面受到谴责,良心会不安。在我们乡下,如果谁谁谁不孝,那一定是臭名昭著,十村八寨都知道这个人,那口碑会相当差。在以前需要靠大家相互帮忙来劳作的时代,没有口碑会是非常糟糕的事情,甚至你家里的活只能自己干,没人会帮忙。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我们不太依赖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不是说不需要,只是相对而言,所以这个时候,不会那么在乎别人怎么看你。因为别人怎么看你不会对你的劳作有任何影响。这是时代的进步的副产品。

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孝的缺位,跟家庭的教育有关,尤其对于我们那种穷乡僻壤的地方,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因为留守的问题,导致了极孝和极不孝,甚至是怨恨。极孝是因为在物质缺乏的时候,人对父母外出劳作为的是让自己过上好生活,会非常感恩。极不孝是因为觉得父母为了生活,把自己抛弃在家。所以,怎么去看待问题,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只是在那个需要形成怎么去看问题的时候,也就是说形成我们价值观世界观的时候,没有人教我们孝,没有人把孝的能力教给我们。

        总之,孝是一种能力,一种处理好人与人关系的能力。涉及到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等复杂问题,一点小理解。至于怎么培养孝,就跟培养自己的能力一样。刻意练习,一直提升。前提是你想。


        孝是一种能力,如果你连孝都没有,那你一定不是人生的赢家,而是人生的loser。与诸君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孝是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