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

  • 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第一种的无知是连字母都没有学过,当然无法阅读。第二种的无知却是读错了许多书。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称这种人是书呆子,无知的阅读者

  • 希腊人给这种集阅读与愚蠢于一身的人一种特别称呼,这也可运用在任何年纪,好读书却读不懂的人身上。他们就叫“半瓶醋”。

  • 为什麽许多人认为,比起辅助型学习,思考与非辅助型或研究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更有关联,是因为他们假定阅读与倾听是丝毫不需要花力气的事

  • 我们称之为层次,而不称为种类的原因是,严格来说,种类是样样都不相同的,而层次却是再高的层次也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特性

  • 佛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祇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 大学的文凭应该代表著一般大学生毕业生的阅读水平,不但能够阅读任何一种普通的资料,还能针对任何一种主题做个人的研究

  • 无限制的受教育机会是一个社会能提供给人们最有价值的服务。

  • 略读或粗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子层次。你脑中的目标是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其次,就算你决定了不再多花时间仔细阅读这本书,略读也能告诉你许多跟这本书有关的事

  • 不要忽略最后两三页,因为可能有作者整理的观点

  • 无论如何,任何複杂的工具其实都比不上你的一双手来得有用,你可以利用双手训练自己的眼睛,跟著章节段落移动得越来越快,你可以自己做这样的训练: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併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著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

  • 理解力,是比回答书本内容一些简单问题还要多一点的东西。那种有限的理解力,不过是小学生回答“这是在说什麽?”之类问题的程度而已。一个读者要能够正确地回答许多更进一步的问题,才表示有更高一层的理解力

  • 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

  • 最后,在第一次阅读一本难读的书时,不要企图瞭解每一个字句

  • 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你儘可能地找出答案)

  • 人们在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打瞌睡,并不是读书的本身在让他们疲倦,而是因为他们欠缺有效运用自我提昇的技巧,在挫败中产生了沮丧,因而才感到厌倦

  • 俗话说:“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穫。”

  • 阅读,如果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写的。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麽,却说不出来,通常他是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麽

  • 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

  • 严格来说,对艺术家或雕塑家而言,世界上并没有最终的、不可打破的规则。但是画家或雕塑家一定要依循某些规则,否则他就没办法完成他想要做的作品了。

  • 为了要忘掉这些单一的动作,一开始你必须先分别学会每一个单一的动作

  • 规则的多样化,意味著要养成一个习惯的複杂度,而非表示要形成许多个不同的习惯。在到达一个程度时,每个分开的动作自然会压缩、连结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当所有相关动作都能相当自然的做出来时,你就已经养成做这件事的习惯了。

  • 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

  • 任何一本书,如果主要的内容是由一些观点、理论、假设、推断所组成,并且作者多少表示了这些主张是有根据的,有道理的,那这种书传达知识的书,就是一本论说性的书。

  • 实用是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不管是立即或长程的功效。而理论所关注的却是去明白或瞭解某件事

  • 质疑某件事的有效性是理论,而质疑任何事的目的,却是实用。

  • 历史的本质就是口述的故事,历史是某个特殊事件的知识,不只存在于过去,而且还历经时代的不同有一连串的演变。历史家在描述历史时,通常会带有个人色彩——个人的评论、观察或意见

  • 历史就是在处理一些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真实事件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閱讀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