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为何一而再地拒绝马化腾 其实创业者都是这样过来的

2004年,马化腾获得了“2004CCTV中国经济年度新锐奖”。那时候腾讯正处在创业初期,主打业务QQ,而当时QQ远没有现在这么辉煌。

颁奖典礼上,主持人请马化腾向海尔CEO张瑞敏推销QQ,马化腾称“年轻人都在使用它,而且QQ除了具备社交功能外,还可用在公司的工作管理中……”,张瑞敏听完马化腾的介绍,表示并没有被对方所打动,并婉言拒绝了马化腾和QQ。而截止2016年9月5日,腾讯市值达到2558亿美元,超越阿里巴巴的2502亿美元,成为中国市值第一的科技公司(貌似是亚洲第一)。相对于海尔公司600多亿人民币的市值,腾讯身价大约抵得上25个海尔。有意思的是,观众席里还有另外一个大牛,马云。当时马云获得的是“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回想历年来数不清的“XXX年度人物”估计没几个人被人记住,事实上当时二人获得的奖项含金量并不怎么高,甚至可以说是刺激经济发展的副产物。

其实,除去马云、马化腾现在的社会影响,那种奖项和获奖者在当时和现在都不怎么被人重视。当时在舞台前排坐着的才是那个时代的大佬,张瑞敏(海尔集团CEO)、王石、陈彤(前新浪副总裁、现小米副总裁)等。张瑞敏不止一次拒绝马化腾就像马化腾所说的,2004年QQ的用户人群之中90%是30岁以下的用户。而在12年前,在世界商业舞台上,中国最大标签就是制造商,互联网没做出什么大成就。

对于国内最大的电器制造商海尔来说,30岁以下年龄段的用户购买力很低下,那时的QQ对海尔确实没有太大吸引力。

另有网友表示,假如再给张瑞敏一个机会,他抢也会把马化腾抢过来。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首先,历史不允许假设, 其次,12年前张瑞敏拒绝马化腾,并不是唯一一次,之后他还拒绝过。2015年12月17日,在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在谈到互联网引领传统产业转型这一话题时,张瑞敏表示:“马化腾曾推荐我用微信,我当时没有用,他昨天又跟我说这个事,我跟他说,这是两个问题,我自己用不用不重要,和整个企业能不能转型互联网,没有必然联系,我用微信就转成互联网了?”

由此可见,在2004年QQ刚刚兴起的时候,张瑞敏拒绝了腾讯。时间流逝,腾讯一步步成长,近年微信风生水起,张瑞敏还是没有接受腾讯。

虽然现在腾讯的市值是几十个海尔,我们也不能拿估值评价一家公司的优劣,BAT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海尔却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而眼下的事实是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拓展互联网业务,都热衷于跟行业巨头合作,腾讯对传统行业的吸引力很大。

张瑞敏却还是拒绝了马化腾。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而马化腾一直想拉张瑞敏入伙,很难不让人怀疑他是想在电商业务上与马云分庭抗衡。现在BAT业务相互渗透,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方都在大规模开展“圈地运动”。三者本来不相上下,当初百度因为李彦宏徘徊迟疑了两年,现在已经被阿里巴巴和腾讯远远地甩在身后,眼下百度实施造无人机、造汽车等等手段企图赶超过来,恐怕比较困难。相信马化腾已经吸取百度教训,快速、全方位开展各类业务,做一个“互联网上的水和电”的腾讯帝国。客观的来说,张瑞敏和马化腾、马云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从业者思维方式、团队人员结构都不同。

张瑞敏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身为制造商自己还是行业一流,而如果跟腾讯合作开展电子商务,恐怕比不上阿里巴巴,也比不上京东。他不愿与腾讯合作,不能说他年纪大跟不上时代节奏,多半是他既不愿意做别人的矛,也不会想去做别人的盾。而马云应该也看出了马化腾的心思,在此做个假设,2015年张瑞敏拒绝马化腾时,如果也有观众席,估计马云还会来“看热闹”。

张瑞敏曾经说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句话也可以这么理解:没有成功的企业家,只有时代的企业家。真正的创业者都是从“被拒绝”的坑里爬出来的。不只是张瑞敏、马化腾,每一个想要创业的人,一定不愿意做一个平凡人,都想走在行业前列。其实无论成败,这些人都已经贴了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就是不甘平庸。

全球蛙众创学院导师建议既然不甘平庸,你就要有属于自己的道路。而要想成为时代的引领者,你要比别人拥有更强大的意志,在别人都拒绝你的时候,还能够坚持做正确的事,坚持做长远的事情,坚持做能够给社会带来长远正确影响的事情。而在与人合作时,既要认清对方的目的,也要认清自身优势和局限。辛辛苦苦创建的企业,不能因为一时风向而改变航程。这一点,张瑞敏值得广大创业者学习。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能给自己清楚的定位不怕拒绝、不被诱惑,能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的人,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才称得上真正的创业者,才值得我们尊重。(来源:网络,全球蛙c2m整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瑞敏为何一而再地拒绝马化腾 其实创业者都是这样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