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

《啥是佩奇》这2天刷爆了朋友圈,整理了一下了解到的信息。

身在农村的爷爷听说要回来过年的孙女喜欢“佩奇”,然后大爷不知道什么叫“佩奇”,于是在村子里面,四处打听寻找佩奇的过程。查字典、广播、问邻居,终于打听到一只红色的猪,于是尝试着把家里的猪刷成红色的未果,于是自己捣鼓了一个理解的佩奇。在去城里过年的时候,作为与孙女的礼物送给她。

引起大家泪点的原因是我们在城里习以为常的佩奇,在爷爷那里完全陌生。大山里面不清晰的信号导致彼此沟通不畅。然而这些并没有阻碍爷爷对儿女的爱。用他自己独有的方式来尝试着去理解孙女的需求,那些寻找佩奇的过程深深打动了我们。亲人之间的浓的化不开的感情感动了我们。

摘抄了一下别人从心理学上的总结:认知失调下营造充满魅力的人物形象。

《社会心理学》提出一种认知理论,说“我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征进行概括,总结,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某一类人就会形成“图式”,也就是刻板形象。而当图式被打破,认知失调的情况下,人物就会丰满而富于魅力。

比如说,作者写一个2米壮汉去喂一只小猫,我们会觉得铁汉柔情。一个娇弱女子上战场打仗,我们会觉得巾帼英豪。

爷爷的形象之所以可爱,就是用了这个魔法。说白了,就是“反差萌”。

你看,广告里爷爷的方言、老式的手机、粗糙的皮肤以及身周的环境说明了他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

按照印象形成法则,这个老农民没多少文化、淳朴、甚至有些笨拙,身处的环境又相对闭塞,我们是怎么也无法将他和时尚的英伦动画《小猪佩奇》联系在一起的。

直到片尾,他展示自己制作的佩奇时,我们惊呼,这个普通的老农不知不觉间,做了一件非常具有仪式感、也相当有浪漫精神的事情。

淳朴和浪漫,构成了一种陌生感强烈的化学反应。

这是认知失调下人物形象出现突破给人带来的快感,

同时,朴实农民形象下的爷爷用鼓风机制作出“土味”佩奇却也相当符合情理。

于是,浪漫中不失淳朴本质,淳朴更显浪漫的真诚,这里可以说是又失调又合理,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形象圆合。

这个广告最打动我的地方,倒还不是结尾鼓风机佩奇亮相,而是前段爷爷不断查字典、问村民、上广播站征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行为。

我认为,不断追问这个问题的行为本身,比“啥是佩奇”更为重要。

因为,这代表了一种现代家庭非常缺失的精神关怀。追问的行为本身,代表了尊重和试图去理解的意愿。

坚持写作之20/365

你可能感兴趣的:(啥是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