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我们不应该只考虑眼前,还应该考虑子孙后代,甚至那些我们还未曾谋面的未来的国民。

一:心理学与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的心理学效应。
极端气候引起的流离失所,最常见的是贫穷和饥荒加剧,人们的寿命缩短,文化认同缺失。
极端气候引起的冲突。一旦气候发生变化,农业往往会遭殃,然后是接踵而来的饥荒和痛苦不堪,尤其是资源匮乏的贫穷国家更是处境悲惨。
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态度。亲身经历和易得性直觉的说服力会超过抽象的数据,人们只有面对炎热的天气才会相信气候变暖。而且公众接受信息来源的媒体也是各执一词,所有普通公众大部分都是旁观的态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地悲剧状态。

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1、明确的新技术。如果说这两百多年来人类之所以有这么长足的进步,完全在于技术的更新迭代,快速发展。如果未来我们的生态经济技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是不是可以更少的污染环境,然后满足人类的需求。
2、减少消费。对物质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人类如何节制消费呢?第一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来限制强烈的购买欲望,比如奖励公共出行,绿色出行;比如征收环境税等;第二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及时反馈,比如智能电表和账单,第三利用人们的同一性来倡导我们的理念,比如从积累财富到转向寻求人生意义?

三:物质主义与财富
1、日渐盛行的物质主义。物质主义在膨胀,精神信仰在衰退。现在人们排在第一的追求是经济上非常富裕。
2、财富与幸福感。相对富有确实可以预测更强的幸福感。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指标是亲密关系、权利感和胜任感,当这些基本需求满足后,金钱的增加就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3、为什么物质主义不能让我们满意呢?因为内在价值观的原因,那些关注亲密关系,做有意义工作并关爱他人的人,能够获得内在奖励。
而且人是有适应能力的,当我们的成就超越过去的水平时,我们会感到成功和满足,当我们的社会声望、收入或居家技术有所改善时,我们会高兴,但是,不久以后我们就适应了这一切,过去感觉很好的变成了正常。
而且我们的幸福感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特别是同一群体的人进行比较。
4、面向可持续发展与生存。用国民幸福总值来替代国民消费总值可能是一个选项。
具体对应于个人而言可以:
亲密、支持性的关系
积极的思维习惯
感受大自然
全神贯注的流畅感(心流)
这些能帮助我们获得更美好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