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的另一个名字,叫局限

有时我会疑惑,书里的内容似曾相识,且如心中所思,怎么自己就是写不出来呢。

转念一想,或许所有的书,所有的知(智慧而非知识),早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去看书,去经历,无非只是在重新找回最真实的本性。

我们寻寻觅觅,不完全是为了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是回归本真。寻寻觅觅后回归。

边读手中书边打开日记写下这些,后面就读到作者说道,“所有的安静、美好、圆满,都具足在我们的内心,从心外去寻,从来都是徒劳。”

书与人,或者说作者和读者,“会心”在此。

在手机上读林曦的《花与童》,图片是一些儿童画,圆嘟嘟的小脸和手足,俏皮严肃的神情,可爱至极。图画色彩平淡,不是说用浅色,颜色花红柳绿的,平淡感多是来源于作者的心境。她也在每副画后加入自己的话语,良句颇多。

采撷得一句:“智慧就是光,照进来,什么都看得见,一切本来就是如此,有时只是缺这一束”。

还有,“无论你做哪件事情,最后所获得的知识和智慧都是类似的,因为这个世界的“理”是类似的……如果你始终对一件事情不做深入、独立的思考,那么一百件事情过去了,你的困惑和遇到的关口都还会是类似的。”

以及,““我”要小一点,不要一上来就想到个性。个性的另一个名字,叫局限。”欣然受之。

作者说,自己喜欢画一些“小”物、“小”人,书中也多是几十个字的小篇章。剩下的两篇长文,依旧离不开对“童子”的喜爱。

她说,“儿童天然只专注当下,而且有一种与过去未来“绝缘”的能力,以及儿童没有带着功利分别对世界进行全身心的体会观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个性的另一个名字,叫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