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湖心亭看雪》之“舟中人两三粒”

以约数的“两三粒”而不以确定的“两粒”“三粒”来描述,结合上下文并不难解。文中对雪景用了白描手法,“舟中人两三粒”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数字和概念,与“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是浑然一体的,作者在此把自己想象置身于居高临下之视角,极言雪中景物之小,从而突出背景之大,渲染天地苍茫、万物微眇之感。

理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不能只看到“两三粒”这个细节,还要品味“而已”这个字眼,“而已”不是仅仅针对“舟中人两三粒”所言,而是包含前三者,整个意思是“湖上影子,只不过是……罢了”。作者就是要突出这种模糊、渺小的影像感,从微观层面与大雪天三日之后“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宏观景象形成一种对照、反差,呈现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和心理感应。

此处描写可以说体现了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不重精确地还原事物本来面目,重在凸显精神气质。“一点”“一痕”“一芥”与水墨画笔法是不是极为相类?尤其“痕”字,似乎画面上那一笔似有若无,随墨深浅随意画出。

在教学此处时,我们可将原文改为:“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有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只,舟中人两三人。”让学生比较思考:这样的改动与原文相比,有什么差别?原文的景象描述,突出了什么感觉?通过类似比对分析,学生对作者的用笔之妙和情思所在想必会有更贴近文本实际的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备课】《湖心亭看雪》之“舟中人两三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