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济学笔记(10.1.6)

我看了留言,我们考虑的是社会成本,大家都是在争夺稀缺资源,那么谁避免伤害的成本最低就应该谁承担最大责任,另外一方就分担责任,但是现实复杂,有环境有人口多少,所以,需要规章制度和风俗习惯,(但是我觉得风俗习惯有些是好的有些不见得)。

那么,关于私人墓地跟一片拆迁房如果征用,没有什么区别,看社会成本,谁离开成本低,谁离开。今天的问题是墓地离开的成本低,那么解决交易成本,用中国的80%或者90%来衡量就好。

说到就是喜欢或者入土为安这件事情,我觉得不见得真的有保全的必要,因为这个人们一般都会在恰当的时候转化为金钱了,有时候是无可奈何,人生本来就会有多多少少的无可奈何。有时候是求之不得。

不过,我一点都不喜欢那个小偷偷手机的,要有这样的一个软件,经济够发达才是硬道理,怎么还有助长小偷的风气,不惩罚还多给钱,“斯德哥尔摩”吧

在美国华盛顿州,苹果树的花蜜不足,蜜蜂传授花粉的贡献更大,这时候,当地的果农就向养蜂人交补贴。相反,在佛罗里达州,橘子的花蜜非常充分,而蜜蜂传授花粉的服务就显得不够,这时候倒过来,就是当地的养蜂人向果农支付补贴。

就看谁更需要谁,对吧!谁沾了光?像名校的纪念衣服一样,可是:对于谁更需要谁,不同的人在关系中看重的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为了幸福,但是不同的人定义不同,比如有的人定义为金钱,有的人定义为成长,有的人定义为听话,还有的人定义为长的丑,不会让自己形成自卑。这可真是五花八门呀,(我小时候还以为只要是红色的就是喜庆的事情,只要是白色的就是悲伤的事情,后来发现,不见得呀)。所以,我的答案是谁牺牲的最多,谁就更需要对方。比如,我同学嫁了人,老公天天出差,但是回来对她很好,她牺牲的多,但是,因为她更需要对方。

还有一个例子,是一个学姐跟我们班长谈恋爱,但是大家都知道这班长刚跟班里的另外一个女生分手,觉得这男生靠不住,但是这个学姐愿意(后来分手了),我觉得这个学姐其实更需要对方。

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如果没什么可放弃,也就不存在成本,所以我们说:“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凡是说成本,我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向后(过去)看的。

讲到成本的时候,我们还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果关系,那就是:最终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了最终商品的价格,而最终商品的价格倒过来决定商品生产的原材料的成本。

所以旱涝保收的生意,过一段时间以后,它就不再是旱涝保收了,因为当中的资源的价格发生了变动,使用这些资源所要付出的成本也发生了变动。所以盈利永远只是一次性的,亏损也是一次性的。

另外,我们从成本的角度出发,还解释了“租”的含义,租就是租金的租,租就是对资产的付费,而这个资产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以付费的变化而变化的,那就是白赚的收入

是技术使得我们进行通信变得可能,这时候,我们的生活费用当中,就多了一项通信费。这通信费看上去是挺高的,但其实它比原来的无限高已经低了很多了。唯一的差别是,在过去它没有纳入计算,而今天它纳入计算了。

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交易费用。

正是通过这些不断的比较、不断的想象,经济学家形成了一种又一种的成本概念,他们不断地训练自己拥有一种我们一开课就讲的能力: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看见那些看不见的损失,从而优化我们的政策,改善我们的生活。

我们都知道丘吉尔的口才非常好,你知道他是怎么练口才的吗?他以前在印度当兵的时候,就让他爸给他寄英国议会的辩论记录。他拿到这些辩论记录以后,不马上看,而是先看辩论的题目,然后合上辩论记录。他自己想,如果他是参与辩论的议员,他会怎么说,他想好了以后再去看人家议员是怎么辩论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学到的东西就非常深刻。

写短一些哈

在一个加班回来的晚上,我无比清晰的明白:为什么我的父母那么劳累得到的回报那么微乎其微,因为这个世界不太需要她们的人类无差别的劳动。虽然痛心但是正确。

② 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人的婚姻一方牺牲了更多或者说付出了更多,因为这一方更需要对方。(看的见的和看不见的)

③ 租不是说就可以旱涝保收的,要不断的找到自己盈利的点,投入成本,而不是坐享其成。富人会越富有,……(没有一劳永逸)

④ 谁用的好就归谁,所以,别问为什么是她拥有,有本事做那个“用的好的人”

所谓的自由,无非是在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情。这样吃什么定住,穿什么定住,做什么定住,这样才是真正的自由,人本来就是带着镣铐舞蹈,为什么有人就非要不相信呢。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有人会问:怎么减肥?你花了时间去吃,然后花时间锻炼,这就是自由?所以,我从来不去看到底怎么减脂,我就饮食有度,定时锻炼(也不是为了减肥,纯粹是个人喜好)

上一节的留言我回答错了,关于墓地征用的问题,因为我没有想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也需要时间,有的地区要拖延时间才能实施。但是我同时明白法律法规也是有时效性的,没有一劳永逸的永久法规。

回答问题

下降了当然是下调之前就在北京生活的人最受益。那么从这之后来到北京的人,肯定有其它的付出吧(我不知道是什么)。上调之后谁是最大的受害者:是下调之后决定来北京生活的。(有前提,这前提是她找了一个相对而言较低收入的工作)其实,一直都在北京的人没有什么损失的,还得了便宜。

我觉得我又考虑的欠妥当,在看了大家的留言之后,我有了新的视角,两次回答问题:发现一方面自己回答问题只考虑当前,看不到过去未来,另外一方面就是看不到横向的很多因素。

从新来回答

有人回答说:坐公交的人受益了;

有人回答说地铁附近的房子(租或者卖);

有人说地铁旁边的商铺;

但是这都是有前提的,前提是,人就这么多,没有来旅游的。但是奥运,多少人来旅游,那么即使地铁便宜,公交的压力不小,我觉得降低算是对于一直坐地铁的人的一种补偿吧,因为有更多的拥挤了。坐公交的不一定受益。

附近的商铺,之前就在的肯定更加赚钱了,但是之后的不见得不赚钱,因为需求决定了她选择了去那里,虽然租金也会高。

那么附近的房子,如果卖的话,我不知道有没有更多的人买,但是租金的话会高,所以有房子的租房子的会受益。

总结,就是租房子的房东赚钱了,以前就在地铁附近的商铺赚钱了。

第一个问题:如果太高了,人们会寻找替代品的

第二个:我觉得第二个是对的,因为如果就是强者会有更多的资源生产更多的价值,不就是了。

第三个问题:这要看什么需求了,生理需求,人人都一样,满足的方式也是一致的,但是高级的需求就不一样了,满足的方式不同。手段、方法不同

帮你构筑经济学思维,经济学不难明白,也不难背诵,难在一刻不忘地运用;我会通过大量实际例子,甚至在你意想不到的场合用上经济学分析,目的就是让你融会贯通,能像呼吸、走路、游泳和骑车那样自然而然地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对世界作出反应;

助你理性、悦纳和进取,贯穿整个课程,你将学会把愿望和结果分开来评判(理性);你将学会先去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不是动不动就抱怨和指责(悦纳);你将忘记经济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均衡世界,而着迷于由创新精神所牵引的非均衡的开放社会(进取)。

你表面上想要吃一条鱼,但实际上你是要蛋白质,表面上你是要蛋白质,实际上你要的是更高层的精神享受。

比如我穿过的衣服,本来想扔了,但是还是觉得贵重,因为上面有记忆,还有自己的自行车呀,不过我明智的是人不应该去卖二手的东西,因为很多都看不清楚这是看中的是自己的主观价值还是客观价值,反正尤其是女生,死活觉得这个东西值,其实真的已经不值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经济学笔记(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