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吃力又不讨好?你可能没做好这四步!

很多朋友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我花了大力气,在家做整理,家人似乎不大理解,有时候甚至会因此产生不少的家庭矛盾呢?我的本意是为了让家更整洁,更舒适,是为了大家好,但为什么总是吃力不讨好呢?好想感叹一句,”我怎么那么难!”。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image
image

整理不是简单的叠叠放放,它包含着很多的生活哲学。看似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工作,其实它会牵扯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理界限和生活习惯。

我们给家做整理,最基本的目标是让物品规划更合理,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让生活更高效、更便捷。视觉上的美观是建立在基本目标之上的,是锦上添花。

image

01
整理初期的规划

在整理初期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全面的整理规划,要考虑到家中每一位生活成员。

在整理中,我们有使用人原则。在整理一个区域时,谁使用的多,我们就优先考虑谁的需求。

比如书房是家中男主人使用的多,我们就根据男主人的使用习惯来设计整理方案,后期的整理过程也需要男主人参与其中,哪些物品要保留,哪些物品要处理,物品如何放置,我们可以从专业的角度给出意见,但绝不能武断的替他做决定。

image

整理的根本是改变,看似是改变家中物品的摆放位置,其实往深了说是改变家庭的结构和价值观,同时也在改变家庭关系和家人的心情。

有心理学家曾说过,家中的物品摆放实际上是一个家庭的心理沙盘。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情感,价值观都常年的渗透到家中的每一个物品之中。

image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界限,要是冒然的改变,一定会让对方产生逆反心理,势必会对你做的每一步动作都提出反对意见。所以即使是为家人整理,也一定要做好需求调研。要循序渐进,让家人接受。

02
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接受度不一样

以整理中的“筛减”步骤为例,家中一部分成员非常能接受价格不等于价值这一观念,筛减家中物品时,大刀阔斧,没有犹豫。

与此同时,家中另一些成员,特别是父母这一辈人,可能就无法接受这一观念,处理家中物品时非常的消极。这时候,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将“断舍离”这一概念强行灌输,而是要适当的放手。

image

我们的父母很多都是经历过资源极度短缺的年代。节约,不能浪费是打在他们心上的烙印。比如我的婆婆,至今还保存着我老公的玩具和书籍,说是留给我家小娃用。

让这部分家人一下子接受大批量的处理物品,绝对是非常有挑战的事情;势必也会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吃力不讨好就是这么来的。

image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先要从心理上理解家人的做法,然后采用整理中的“隔离观察法”,将认为需要处理的物品打包,统一放在我们平时看不到的地方。

设置一个时间,过了这个时间,如果没有这些物品真的对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再和家人商量处理,这时是不是更有说服力呢?

03
即使是爱人,也是有隐私的

每个人都有隐私,即使是睡在枕边的爱人,一定也会有自己的小秘密。这时候一定要尊重家人的隐私,不让整理的地方,那就千万不要动,给彼此留下一点空间。

image

04
整理好后,给家人一张物品地图

每次整理完,我们常舒一口气:终于整理完了,大功告成!

但没过一个小时,耳边就传来:老婆,你把我的工具放哪啦?妈妈,我的铅笔找不到了?没过几天,你会发现你辛辛苦苦的劳动果实被破坏的一塌糊涂。有时候家人还会说,不整理还好,整理后东西反而找不到了。

这时的你,会觉得特别委屈,暗自生气。

image

要想解决,很简单。整理好后,在一些地方协商标签,标注这里放置的是什么物品。再给家人做一份物品的图,让家中每一个成员都知道东西放在哪里。

这样既方便家人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也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image

当你做好以上这四点,我想家人一定会对你竖起大拇指,什么抱怨,什么矛盾都立刻烟消云散啦!

image

作者:舒颖

来源:收了纳个Queen

你可能感兴趣的:(整理吃力又不讨好?你可能没做好这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