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峰
四
多湖辉的实践教育法
二战以后,日本欣起了一个教育改革的浪潮,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多湖辉便是其中之一。多湖辉的著作从胎儿到小学教育,从教育心理学到具体的教育行为都详细论及,可谓是“儿童教育的百科全书”。
多湖辉认为增强孩子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每一个做父母的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都十分用心,为了培养孩子成才,他们甘愿不辞辛劳,费尽心血,但是往往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其原因就在于孩子的父母没有以一个实践者的心态来教育孩子,他们既缺乏教育的具体行动,又缺乏教育的艺术和技巧。
多湖辉的教育理念概括为以下几点:
1.母亲责任重大
多湖辉强调,胎教很重要,胎儿的灵性与母体息息相通。母亲的生活习惯、饮食、健康、情绪对胎儿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母亲切不可掉以轻心。胎动是胎儿向母亲发出的各种信号,母亲不可不知。
母亲是婴幼儿的启蒙老师和引路人,责任十分重大。一般的母亲对“育”能尽到责任,但对“教”的认识往往不足,对3岁前的教育等闲视之,是教育最大失误。
2.遵守孩子的标准
家长们往往会凭空想像出一个好学生的形象,然后再拿自己的孩子与之相比较。因此,免不了就要常常责备自己的孩子,并以此督促自己的孩子也要这样去做。
但是,孩子毕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不可能什么都按照家长的意愿行事。有的家长会因此焦虑不安,甚至大动肝火。这样一来,反而使孩子寸步难行,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有必要进行一些心理调整。首先需要父母做的是,放弃过高的期望,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孩子实际能力的目标。假如命令孩子集中精力学习一个小时而孩子不容易做到的话,不妨把目标压缩一下,变成10分钟或者15分钟。
最终目标可以很高,可暂时目标不宜过高,应该是孩子易于接受的,这样能不断地给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
3.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
美国的母亲们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孩子,即便是对尚不会说话的婴儿,她们认真的程度有时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们以与成年人交谈的口吻极其认真地向孩子说话,也不管孩子是否能听懂。
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一部分,还是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两种育儿态度如此相异,哪一方更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结论是一目了然的。
4.玩耍背后的智慧
多湖辉发现,玩耍之中存在惟有其人所能知晓的喜悦和快乐。可以说孩子所有的学习都来自于玩耍之中也不为过。而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和玩耍是没有区别的。
付出同样的辛苦,但是以工作的形式和以娱乐的形式,感觉完全不一样的。例如,如果是要求作为一种工作走10公里的山路,恐怕多数人都觉得很艰难。但是,同样的10公里,如果说是旅游、打球,感觉会完全不同。
医治孩子厌学的妙方就是把学习变成有意思的事。为此,首先着手做的事应该是把学习变成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平时大家常说“好好学习,好好玩”,多湖辉则认为不如改成“好好玩,好好学习”,孩子们实际上是通过玩来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游戏和玩耍是孩子生活体验的一种尝试。
5.聪明的孩子会思考
使孩子的头脑变聪明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给孩子思考的机会,让其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大脑不运动就会生锈,应该寻找机会使孩子进入思考问题的状态。
所有的父母都应该成为教育担当者。所谓教育担当者,即是设法给孩子创造有利于智力发育的思考机会,有目的地营造智力环境,使孩子的头脑变聪明的具体操作者。
多湖辉告诫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切勿代替孩子做出结论,对于孩子来说,遇到困难时恰好是思考的最佳机会。
6.与孩子交流不是小事
不仅向孩子提问要讲究技巧,对于孩子的问题,大人也要非常认真地回答。大人即便是知道的事情也不能全部告诉孩子,因为这样做会完全使孩子失去自我思考的余地,对于孩子的提问只做逻辑性和科学性回答,这才是最佳回答。
大人可以反过来对孩子的提问进行“如果”的反问。通过这样的提问和对提问的解答,必然会拓宽孩子的思维世界,让孩子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所提问题的本身,并且启发其自己能够找出答案。
7.缓解孩子的压力
在孩子面临学习和考试的负担,以及不能顺利应付考试时,做父母的应该想办法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多湖辉的父亲是工作狂,所以父子的接触并不太多。但是他的父亲偶尔闲下来与他谈话时,总是说:看来你很努力,可是不要过于用功搞坏身体。其实他并不太用功学习,面对绝对信任的父亲,既感到羞愧,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多湖辉“必须更加努力学习的热情”。
而现在的父亲对孩子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即对孩子管束得太多,他们对孩子的谈话往往易于说成“你要给我……”的命令型。命令型是大人与孩子思想交流的单方面行为,并未考虑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主性。孩子势必会出现逆反心理,而采取反抗的态度。
聪明的父母在这个时候会想办法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比如,以“孩子,如果你试着……如何?”来代替之,采用这种“建议型”是一种好方法。只从形式上看这是在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做孩子必定会认真听。并且,建议型是让对方做出决断,所以利于自然地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8.无处不在的学习
通过一些无意识之中提供的学习机会,无论多么讨厌学习的孩子,也一定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的。
比如通过让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计划,引导其对地理感兴趣。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必定要翻地图、查找教科书,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地理知识,通过这项工作或许会使孩子逐渐喜欢地理科目。在这个过程中同时给他一个策划者的职务,拥有领导权,也会使其产生积极性,是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9.面对危险才能不怕危险
不让孩子面对小的危险,就不能使其度过人生的大危险。如果人一次也不体验危险性,也就不会产生回避这种危险性的智慧。
例如,孩子经常喜欢爬树,在父母看来这是一种危险,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有价值的危险。让孩子制定出行计划,有时他们乘错了车,出现过失败,这也是作为自立的一种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孩子未必一辈子都能在安然的环境中生活,应当尽量让其经受各种体验,让他们增加适应能力,这也是父母所应尽的责任。
10.锻造孩子的恒心和毅力
如何培养持久力呢?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规定一件事情,要求孩子每天固定完成。这时,要选择对孩子负担不过重的事情,如小时候可要求孩子饭后撤碗筷,或写日记等。关键是要求孩子每天必须完成。
重要的是,每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情时,一定要好好地表扬他一番。即使不能有始有终,也不要责备他们,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如果能一点点地为他们延长时间,那么用不了多久,在孩子身上就会发生惊人的变化:他的厌倦心理会慢慢消失,而精力却会变得越来越集中。
每天坚持做固定的几件事,就能够培养孩子的持久力。
五
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法
铃木镇一出生于日本,其父经营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小提琴工厂。他22岁赴德国学习音乐,回国后对通过拉小提琴去开发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他抱着“每个孩子的能力成长,都有一种培养方法”的信念,立志于对孩子进行“天才”教育,培养出了大批的“天才”儿童。著有《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一书。
他的理论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音乐才能教育的奇迹
铃木才能教育的方针是:“为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敏锐的感觉、优良的能力,而让孩子们学拉小提琴即通过小提琴来塑造人。”
所以,他让孩子从小就学习音乐。美国人普遍认为,小提琴的学习必须到八九岁才行,否则是学不好的。但在亲眼看到了包括2~5岁在内的日本孩子们竟能演奏出难度大的《巴赫二部协奏曲》的情景,十分震惊。
这些在音乐上取得成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同样相当不错,他们几乎都是班里的班长或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就是说,掌握了音乐技能的小学生们,在学业上也会发挥了出色的能力。
2.培养孩子能力
能力得不到培养的原因有两条:一是存在抑制旺盛生命力的环境条件;二是没有促进旺盛生命力得以训练和提高的环境。因此,铃木认为,幼年时期的旺盛生命力决不能抑制,要通过锻炼不断提高能力,这一点显得越来越重要。
3.家庭是培养孩子的基地
培养孩子的能力是地球上所有父母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父母所创造的环境——家庭,是培养孩子能力的最重要条件。除此之外,没有比家庭再好的条件了。
为了尽量把孩子培养成为心地善良、感觉敏锐和能力强的人,家庭日常生活应该是欢乐的、充满爱心的,这是首要的条件。创造夫妻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良好家庭环境乃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出发点。
4.教师的作用很大
对年轻人来说,通过接触优秀人物会潜移默化净化自己的灵魂,进而升华自己的感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生命是在不断追求融洽和共性的。为此,就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优秀教师。否则,用不了多长时间,生命就会去与恶劣的环境、恶劣的教师的融洽和共性了。
5.先易后难好处多
铃木认为,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从简单的会做的事做起,不断反复训练,总有一天孩子会感到容易,这不仅是技能的训练,而且是自信心的培养。
无论什么样的才能教育,首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取得的成绩经常予以表扬,同时不断增加新内容,以促进孩子的上进心。没有培养好孩子的大人首先不要发牢骚,应该分析一下没有培养好孩子的原因。
6.彩票学习法
彩票学习法是铃木独创的新颖的学习方法。授课一开始,首先用抽签的方式从想要学的几首曲子中选出一首,然后讲授和练习中签的曲子。孩子通过抽签游戏的学习感到很高兴。无论是演奏已学过的曲子,还是新学的曲子,信心都很足,相信自己会演奏好的,对中签的曲子定会演奏成功。
彩票学习法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各个方面。无论孩子做什么,只要有兴趣,就要让他试一试。抽签时,孩子们期待着“什么能中呢?”哪个中了都可以!因为里边都是孩子喜欢的曲子和擅长拉的曲子。再说“这次没中签的曲子,也许下次能中呢! ”
7.都是责备惹的祸
如果总责备孩子,任何孩子都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大人责备孩子时,多多少少会感情冲动,气血上升,这样就会缺乏冷静头脑和客观的判断力。首要的是大人要以宽大胸怀和极大的热忱去培养孩子的能力。
与其矫正缺点,倒不如应该通过培养别的正确能力去超越它。比如家长要静下心来多花费些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围坐在桌前娱乐一番。每天这样做,不久就会使孩子养成平心静气伏案学习的自觉性了。
8.行动和坚持的力量
能力,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掌握,只有通过反复做才能熟练掌握。决心谁都可以下,但真正干到底的人确实很少。干到底,需要毅力,怎样培养毅力呢?
下决心开始后,首先要忍耐一段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最初的这种忍耐是决定自己命运的。这是因为继续忍耐一段时间,必要的毅力就会产生出来。
六
井深大的早期教育法
井深大是日本当代教育家,索尼电器公司的创始人及名誉董事长。他从商界功成身退之后,产生了一种在幼儿教育上有所作为的真正信念,热衷于研究早期教育问题。井深大创办了“幼儿教育研究会”,对日本的母亲进行教育,并发明了许多刺激婴幼儿智能发育和情操培养的切实可行方法,为日本经济奇迹的创造输送了无数一流人才。
他的教育理念包括:
1.重视幼儿的模式识别能力
什么是人类自我塑造的最佳时期呢?经过不断探索,井深大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出生后的一年内,尤其是其出生后3个月,是最重要的时期。
首先,婴儿出生后3个月才开始产生许多表情及反应,所以3个月是关键期,事实上或许比3个月更早。井深大曾做了许多实验。例如让婴儿由出生那天起每天都听同样的音乐,大约三四个月后,这会成为他最喜爱的音乐。
其次,婴儿也是三四个月大时,只要不是母亲抱,他就开始哇哇大哭。他可以辨别母亲的长相,是所谓的“模式认识”能力,这是一项极了不起的能力。
2.惊人的幼儿头脑吸收能力
幼儿的头脑,就像海绵一样,它可以吸收很多的东西,一旦它吸收够了,就会自动停止。我们做大人最需要担心的,并不是“给得过多”,而是“给得过少”的问题。
有一对天才兄妹,在他们的爸爸的“热心调教”下,能说5国语言。这个父亲——永田益夫先生,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教育上,据他介绍,他的孩子对5国语言的学习,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因为在他看来,同时让孩子学习多国语言,必可使他在学习中产生横向的联系……
他们学外语,全靠空中教学。他们慢慢地听着听着,过一段时间,就会很感兴趣,并不由自主地跟着练习了。
3.早教出一流人才
人的能力与性格,从0岁至3岁间的幼儿期,就已基本形成了。换言之,人在初出娘胎时都是一样的,世上根本没有天生的天才或蠢材,资质的良莠,实际上依后天的教养而定。所以,上了学之后,才有“一点即通”和“不得其解”的学童产生。
每一个做母亲的,都有一个理想,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考上“一流大学”,毕业后进入“一流机构”任职。井深大认为,其实,只要教育得当,这个愿望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要孩子一出生,就把“一流意识”灌输给孩子就行了。比让幼儿进“一流”幼儿园重要的是,必须要使孩子在“一流”家庭里接受熏陶。
4.教育与金钱无关
井深大曾告诫天下父母:孩子是具有惊人的可塑性的,孩子的许多潜能若不在幼儿时打好基础,等到成年后就会悔之晚矣。
孩子的教育不是单靠金钱与时间就能达成,而是要靠父母的爱心与努力才能实现的。父母对幼儿所能做的最大贡献,是从孩子呱呱坠地时起,就以身作则,就能不失时机地把做人的最起码原则灌输给他们。幼时培养起来的生活模式,的确能成为一个人不可磨灭的、与众不同的“教养”,并使他的人生更丰富、更完美。
5.不要剥夺幼儿的交友权
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类母亲是,她们习惯于把婴儿整天关在房中,而忽视了应把他们带出去见见世面,从而失去了让自己的婴儿和别的小宝宝接触的机会。
事实上,让婴儿多与外界接触,这不但可以促进孩子智能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协调性和社会性。在缺少人际交流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无论性格或智能的形成上,都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6.幼儿能看见多少
美国的布鲁纳教授指出:婴儿智力的发达,因其生活环境是否有刺激而有显著的差别。
应该让幼儿能用手接触到东西,光是那种触觉,对他而言就是一种可贵的体验。因此,大人应该下意识地给宝宝各色各样的刺激,诸如表面粗糙的、尖形突出物,或轻的、重的东西等等。
事实上,幼儿对周围的物品感到稀奇而带着好玩的情形去摸弄它,有时即便将它推倒、弄坏,这些都是他的探索心与创造性的表现。
7.将兴趣进行到底
兴趣是幼儿的最佳意志促进剂。但是要使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能继续维持下去,那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如果父母放任不管,孩子的兴趣对象很快就会改变。不过,若是勉强要他把兴趣集中于某一事物,这反而会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逆反心理。
具体而言,对幼儿所最感兴趣的事物,做父母的能否很快发觉,并发表出予以支持的反应,对于使幼儿维持长久的兴趣具有很大的意义。
8.不断反复增强婴儿智力
研究发现,婴儿期的一再重复,有利于加强他们的脑部智力组织的功能。之所以向婴儿反复地灌输他都不觉得厌烦,主要是因为他们还处于不懂厌烦的阶段。
即使出生才3个月的婴儿,只要每天重复播放几次音乐给他听。过了一段时间,任何深奥的音乐,他都会记得。由此可见,婴儿的吸引力是十分惊人的。
通过不断地反复而记住了各种类音乐与童话的婴儿,就会渐渐地着迷于自己所喜欢的音乐或故事。也就是说,反复的作用,一方面使得孩子能熟记故事,另一方面也同时增进了他们对该故事的本身的兴趣,进而再对画本上的图画、文章产生好感,最后就会激发出想亲自去读的意念。
井深大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双双在外工作的夫妻,把自己一个年仅1岁2个月大的孩子一直寄养在育幼院,当他们将孩子领回家时,孩子已近乎处于白痴的状态。可是,等孩子到了四五岁时,他却突然对音乐表出浓烈的兴趣,一下子想学小提琴、钢琴的欲望,狂热得近乎异常。
他的父母觉得十分奇怪。后来经过调查才发现,这个孩子在育幼院时,在睡前和运动时间,院方曾不断地播放舒伯特和莫扎特的摇篮曲,以及冰上华尔兹等音乐。正是这种不断播放的音乐,使这个智能并不高的孩子对音乐产生了独特的领悟力。
9.与孩子一起学习
运动神经要趁着脑组织尚未完全形成时,就让孩子锻炼,这样才最容易学习,而且进步也快。任何运动,着手学习的时间越早,技艺的精湛程度也越高。
常有一些母亲提这样的问题:“我自己并不喜欢古典音乐,但为了孩子,我是否应让他听古典音乐呢?”试想一想,一个母亲是如此讨厌古典音乐,孩子会对它有兴趣吗?
古典音乐对小孩能有很好的影响,这是不可争议的事实,但是由于做母亲的已对它显示出厌恶的神情,她那种神情就会传导给孩子,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这样,你也就别指望孩子会喜欢古典音乐了。
因此,母亲应有的态度,该是在小孩世界的四周,密切注意他们所做的一切。你对孩子在做的事表示关注,并给予鼓励,对孩子的帮助不知该有多大!
10.让孩子身临其境
虽然孩子的未来最终还得取决于他自己的自由意志,但是母亲最初给予的方式仍会左右孩子的将来。
孩子在做什么事的时候眼睛会光辉闪烁?对他说什么的时候他会靠过来?什么时候他会生机勃勃?只要你细心观察就可以知道大概了。有了这方面的了解后,就可以让他继续朝这个兴趣发展了。
例如打算让他学小提琴的话,就必须为他营造这方面的环境。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完全没有兴趣,父母却仍一味无理地要求的话,那么父母的意思与孩子所想要做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井深大始终主张在这样做的时候,应以母爱为前提。也就是说,你在要求孩子做什么之前,应首先将母爱灌注到婴儿身上,在此基础上再来谈母亲该抱什么观念来教育孩子。
现在的幼儿教育主要局限于音乐、绘画或体育方面,好像还是少了一些。幼儿教育应该没有限制,无论什么都可以,换句话说,就是要让他实际去看、去听、去做。对于儿童,是主要的还是让他们实际体验。
结语
数百年来,许多人以自己的实践证实了正确的教育是造就天才的惟五途径。他们不但培育出了一个个神奇的少年,而且他们的教育方法也被世人奉为主臬。
本书收录了世界上最著名的6种教育方法,系统地介绍了每种教育方法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为天下父母提供了最权威最完善的“教育圣经”!
他们教育天才的方式有很多共同之处:强调教育越早越好,重视音乐,激发兴趣,游戏学习,人格培养,全面发展,增长见识,慎用玩具,模式识别,强调绘画等。
当我们每一个家长都能掌握天才的培养方法,我们也一定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天才。
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我是学峰,欢迎来到我的微信公众号:学峰读书会,让思想点亮教育,用读书改变生活,期待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