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在乾隆亲自督办的震动全国盗割辨子案中的邵大业。——闲读《随园诗话》(60)

【原书卷八·三二】

山阴太守大业,字厚庵,治苏有惠政,以忤大府罢官。有《口号》一联云:“江山见惯新诗少,世味尝深感慨多。”又:“老来儿女费周旋”七字,亦颇是人情。

邵大业,(1710年—1771年),顺天大兴人,字在中,号厚庵,别号思馀。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间历黄陂知县、开封府同知、苏州知府,一度被劾去官。后又至河南,为开封知府,以河工事故降官,至江南为六安知州,官终徐州知府。所至有治绩,而屡遭贬谪。能琴,工诗文。有《谦受堂集》。

【闲言碎语】

真正动情的诗文,无不来自自己心灵的感悟,无不打上自身经历的烙印。邵大业《口号》一联“江山见惯新诗少,世味尝深感慨多。”虽是脱口而出,而其中甘苦滋味,何止是一言难尽。

邵大业进士及第后,乾隆元年初授黄陂知县。刚刚上任,百姓来打官司的极多。邵大业处理诉讼的速度极快,而且极有技巧。一天,有兄弟俩为继承遗产事发生纠纷。兄弟二人头发花白,相貌很相像。过堂时,邵大业让他们俩对着镜子看,然后问道:“你俩容貌像不像?”回答说:“像。”这时,邵大业从官椅上下来,走到兄弟俩面前拉起了家常话:“我的弟弟最近去世了。我的福气不如你们啊,现在已经不可能像你们兄弟俩那样,头发都白了还能够相互保护了。”兄弟二人听了这话,既感动又羞愧,遂和好罢讼而去。

乾隆十六年,乾隆首次南巡。皇上乘坐的御舟左右各有纤夫拉纤前行,名虾须纤。时任苏州知府的邵大业对随从大臣说:“为开道而增加纤夫一定会增添百姓的负担,这不符合皇上南巡要宣示皇恩浩荡的本意。” 于是改回了单纤。乾隆南巡的这段时间,正赶上连雨天,邵大业治下的吴江县为乾隆准备的临时休息用的帐幕行宫没有建好,总督向皇上劾奏邵大业观望拖延。等到乾隆到达吴江时,行宫等各种保障设施都已经建设完备。然而,邵大业却因为此事被降职。

不久,邵大业任开封知府。任上,阻止了上官拟对黄河岸边土地增赋之事。后却因为黄河溢水而降职至安徽六安州知州。在六安,又因为辖区发生盗案被降级。后来,回到江苏,代理江宁府知府。乾隆二十八年,任徐州知府。

邵大业三次降职降级,严格说来,都不是因为其本人的直接过错。但是,朝廷的处理决定就是这样的,你又能说什么呢?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官宦生涯后来会断送在一起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或许是子虚乌有的割辫案件上。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六月,乾隆闻听浙江一带传言,在建桥座时,用人的发辫和妇女的衣襟垫在下面,能够起到“厌胜”(“厌胜”为古代方士的一种巫术,谓能以诅咒制服人或物)的作用,因而出现了偷割发辫与偷割妇女衣襟的事件。

由于在清代政治之中,发辫的处置从来都不是私人事务,而是涉及到清王朝的统治根基。在八旗军兵的血腥屠杀之下,汉人“剪发留辨”成为臣服满清的标志。剪辨一事的出现,是否带有某种政治反抗的隐喻,使得清廷高度紧张,乾隆皇帝对此极端重视。六月十二日,传谕各地督抚,“密行体察,如果有此等情事,即行严拿,重治其罪。”四天后,山东巡抚奏报,抓获两名割辨罪犯。供称系受浙江僧人指使而为。六月二十三日,直隶总督奏报,辖区发生两起割辨案件,罪犯在逃。七月六日,山东又抓获五人。八日,湖北发生割辨案件。至七月中下旬,江苏、河南、京师,热河等地均发生割辨案件。

乾隆三十三年七月,江苏巡抚彰宝奏报,境内发生有关案件,其中,徐州府治下沛县一起,山东城武县人姜姓,将民人杨振之母范氏近身一碰,即致昏迷;徐州府治下邳州一起,铜山县人王道九,藏匿苘麻地中,将民人耿大奉之妻朱氏衣襟割下。

乾隆接到如此多的奏报,却没有抓获首犯,极为恼怒。谕称:“现在被剪者既未尽息,岂有偷割贼踪全无下落之理。”“刘统勋等仍应督饬官兵番役人等,多方密追,期于必获,以尽根株。”

乾隆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乾隆颁谕旨,痛斥江苏巡抚彰宝办理查拿割辫案中玩忽职守。指出“又如沛县所获山东城武人姜姓,碰迷范氏,箱内藏有剪子、药包,及木人、器具,被乡民聚殴交保,该保犯乘间自戕,死无活口可讯。”“当此严拿匪犯之际,该抚尚为此不理之言,可见其胸中全不以此为事,惟欲化大为小,化有为无,岂朕委任封疆之意。”

八月下旬,山西、湖南一带也出现了割辨案件。案件越来越多,主犯却一直没有抓获。乾隆感觉十分棘手。经过全面分析,乾隆发现了案件发生规律,由南向北,由北转西。遂严令陕甘总督控制入陕通道,严防死守。陕甘二省终未发生此类案件。尽管乾隆一再严厉督促,但传说中的江南僧人主犯一直未能抓获。乾隆再次分析案件,发现此类案件的发案在单一时间只出现在某一地区,并未在多地同时发案。乾隆判断,犯罪团伙人数不多,组织单一,尚未在全国形成组织体系,不必再兴师动众进行全国缉拿。于九月二十一日颁发谕旨,“将此事停止查拿。”但是,乾隆还是怪罪江浙两省官员“不知及时查办,早绝根株,以致蔓延各省。”并以此为由,将两江总督高晋、前江苏巡抚明德、现任江苏巡抚彰保、安徽巡抚冯钤、浙江巡抚熊学鹏、永德等交部严加议处;前浙江布政使、现任山西巡抚苏尔德降为按察使衔,差往新疆办事。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中下层官员,处分的就更多了。徐州府下辖的沛县、铜山出现类似案件,且案犯姜某在保释期间自杀身亡,导致案件线索中断。知府邵大业革职,谪戍军台效力。数年卒于谪所。

震动全国的割辨案就此结案。邵大业的仕途也就此结束。邵大业有勤政为民的心,也有处事干练的能,还有享誉民间的绩,但最后还是坐罪于乾隆认定的企图动摇清朝统治的割辨案件。这再次证明,在封建社会,专制统治者最关心的头等大事就是统治基础、政治安全,凡事只要与此相关,甚至是捕风捉影的传言,必定是全力剿杀,绝无遗留。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走一个。对于本朝官员缺少政治敏感、办事不力的,无论职务高低,一律严惩不贷。实施高压政策的清朝统治者,其内心恰是最虚弱的。号称康乾盛世的乾隆被一条割辨传言就弄得胆战心惊,到辛亥革命时,几声枪响就导致王朝覆灭,这也就不意外了,因为它没有民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倒在乾隆亲自督办的震动全国盗割辨子案中的邵大业。——闲读《随园诗话》(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