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元璋传》读懂我们的贫穷思维,你是否也有一样的情况?

最近读了张宏杰老师的《朱元璋传》,被张宏杰老师的知识底蕴和认知深度深深吸引,也对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一直以为朱元璋是一个大英雄,开天辟地的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给底层人民带来了新生活,虽然也听说过他对待功臣兔走狗烹、鸟尽弓藏的态度,但是历代的开国皇帝也都不过如此,也没有深刻的认识到这些都是什么意思,看了张宏杰老师的讲解对朱元璋有了不同的理解,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缺陷,正所谓以人为镜、以史为鉴,把我的收获分享出来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明太祖朱元璋

翻开中国的皇帝出身时,只有两位皇帝出身于农民,一位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另一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同样出身于平民两位皇帝,但是阶层是不一样的,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中对刘邦这么写道。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可以看出刘邦虽然出身农民,但是生性豁达,不从事农家生产,后来任沛县泗水亭长,已经不是当时的社会底层阶级了。

而我们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他的父亲叫朱五四,他父亲的上四辈的名字分别叫朱仲八、朱百六、朱四九、朱初一,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老朱家是有多穷,穷到连名字都是数字,张宏杰老师的书中对朱家的概括是“赤贫”,比贫还要贫,而且这种贫不只是生活条件贫穷,连思维也是贫穷的。

什么叫连思维也是贫穷的呢?我理解就是不接受新思想、好思想,遁循守旧、顽固不化等等,我给这种思维叫做“赤贫农家”,这种思维影响了中国几百年,书中对这种“赤贫农家”有着很精辟的总结。

一、强烈的亲族观念

家族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农村社会里,血缘关系比任何关系都要可靠,所以农村会有多生孩子的传统,前几天我回老家,八十多岁的奶奶也和我这么说“只有孩子多才不被欺负”,当今的社会已经这么发达了,这种想法还是这么根深蒂固,而咱们的明太祖把这个观念可谓发挥的淋漓尽致。

朱元璋成功后曾专门查过自己的家族情况,最后得到的只有他的上六代信息,最老的一代也就是前面说的朱仲八,根据资料显示,从朱仲八那一代到朱元璋这一代,总共六代,平均每一代生三个儿子,从朱仲八一人六代繁衍至二百四十三人,这六代基本都是赤贫,到朱元璋的时候更可怜,生下来的时候都没有一块布裹身子,最后从河边捞出一块破绸子才解决了明太祖的燃眉之急。

小时候的穷苦使朱元璋把这种亲族观念发挥到了极致,当了皇帝的他不顾历代藩王之乱的前车之鉴,自己生了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同时鼓励自己的后代多生子女,不必承担任何工作,只需按人头领俸禄。其后来的庆城王朱钟镒更是生了子女九十四人,孙一百六十三人,而这就是明朝皇族人口爆炸的缩影,从朱元璋建国到明朝末年,朱元璋一人繁衍出一百万人之多,平均每十几年,人口增加百分之五十,如果大明王朝能“再活五百年”,那么朱姓子孙迟早能压塌半个地球。

二、强烈的静态取向

农家生活

有一句俗话叫做“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朱元璋出身于农民,而且是赤贫,你死我活的残酷环境塑造了杀伐果断的他,但统一天下之后的他把赤贫农家的思想再一次诠释了出来。

朱元璋治理国家的基本倾向就是把国家当做农家一样运转,把运转方式固定化,使整个社会倒退至“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状态,他作为家族里的大家长,拥有者绝对的权威,他不喜欢家族里面有其他人能够干扰他,所以他取消了宰相,他热爱原来像他一样的农民,所以颁布法令将农田平分于农民,他给以前欺负农民的官僚阶级极低的待遇(资料显示明朝的官员工资仅为唐朝的十分之一)。

农民喜欢自己家庭里的生活,不爱冒险,只想守着祖辈留下来的房产地业安稳生活,朱元璋对于国家以外的世界就是这样,基本是排斥、恐惧和不信任,他把蒙古人赶回沙漠以后,并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勇气和眼光,深入沙漠彻底歼灭之。他对曾经给中国带来了巨大财富的海外贸易不感兴趣,不仅禁绝了海外贸易,甚至禁止渔民下海捕鱼。还又一次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修筑了长城,希望与外部隔绝。

三、短视的实惠观

繁荣的农业社会

赤贫的矛盾是饥饿,追求的核心是实用主义。

为了一点粮食、几间草屋,农民可以毫不姑息的运用体力脑力,把算盘打到最精,让每一粒米都发挥到最大效益。农民更在乎眼前的利益,而很少思考哪样可以从本质上改变生活,所以发明“电灯”“电话”“网络”“汽车”这样彻底改变人类生活的从来不是农民,也很少是中国人。

虽然朱元璋当了皇帝,但他仍然是用农民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在农民眼里商人都是不劳而获的,所以朱皇帝建立了重农轻商的思想,他为了贬抑商人特地规定,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而商人只能穿绢、布,同时商人考学、当官也会受到种种刁难和限制,然而在我们现代人的眼里商人是很有智慧的,商人的以物易物,把好的东西带给了我们,虽然没有生产事物,但是创造了更多的价值,比如我们熟知的马云大大,是太多人的偶像。

另一个短视实惠观的例子就是明朝的税收,本来宋代的税后已经实行了全面的货币化,但农民的朱皇帝更喜欢看得见摸得到的粮食,所以明朝的税收又回到了以物易物的时代,著名学者黄仁宇说朱元璋的设计“等于向中外宣布:中国为世界最大的农村集团,它大可以不需要商业而得意称心”。

烧毁的农田

从上述事迹可以看出“赤贫农家”的思维深深地影响了朱皇帝,也深深影响了明朝的走势,影响了中国未来的走势,张宏杰老师给出的观点是“赤贫出身的朱元璋,则是中国文明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推手”。

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我们,

是不是也会有着严重的家族观念?

是不是也会有着强烈的大男子主义?

是不是也会执拗于自己自认为正确的观点?

是不是也追求安逸,不思进取,认定的事情不会改变?

是不是只图眼前的享乐而不做对自己未来有帮助的事情?

我们的人生只有短短的数十年,但是历史的长河已经流淌了几千年。我们每个人就好比一个水桶,我们经历事情就好比往水桶中添水,就算我们不停地经历也只能添进有限的水,只有将我们的水桶和历史的水库相连才能让我们学到更多、过的更好,这也就是以史为鉴的道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朱元璋传》读懂我们的贫穷思维,你是否也有一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