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enCV的iOS端的雾霾程度分析

zhang-kaiyv-FmyIBz2JDHU-unsplash3.jpg

一. 前言:

当年在武大电信院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我的导师希望我用C代码完成彩色图像的雾霾程度评价,如果时间允许,能够开发出一款APP完成移动端的实现。很可惜,当时我对于iOS开发一无所知,时间不允许我完成移动端的实现,但是完成了Windows端的实现,利用MFC做了一个毕业设计展示。还记得当时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图像处理,一步一步实现每一个算法细节,辛苦却可以感受到满满的收获。

花了很长时间利用下班时间自学iOS,技术还是很渣,希望大家能够勉强看得下去我的文章。

图像中雾霾程度的评价是图像增强处理的第一步,从方法上可以分为主观评价方法和客观评价方法,前者凭感知者主观感受评价;后者依据模型给出的量化指标或参数衡量。客观评价的目标使得评价模型准确地反映人眼视觉感知的主观评价。本课题研究基于自然场景统计特征(NSS)和其他感知特征的雾霾浓度评价研究,使得对于输入的图像,准确输出评价值。

先给展示一下demo


demo.gif

操作步骤:
1.选取图片,然后可以从手机相册中选择一张图片,也可以拍照
2.可以修改尺寸大小,点击完成
3.点击雾霾程度分析的button,就可以看到给出这张图片的雾霾程度的客观评价值

二. 前期准备

考虑到 OpenCV 是基于 C/C++ 可跨平台的通用 Lib,为了降低学习成本,便将整个学习和实验集成到 iOS 的开发环境里了。前期要做如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1. 直接到OpenCV官网下载你想要的OpenCV的framework;
  2. 将 OpenCV.framework 导入 iOS 项目工程中;
  3. 因为 OpenCV 中的 MIN 宏和 UIKit 的 MIN 宏有冲突,所以需要在 .pch 文件中,先定义 OpenCV 的头文件,否则会有编译错误;
  4. 将需要混编 C++ 和 Objective-C 的文件后缀改为 .mm;
  5. 为 UIImage 添加 Category,方便与OpenCV 图象格式的数据 cv::Mat 相互转换。
    因这些繁琐的配置问题不是本文写作重点,而且网上不乏一些详细说明,推荐参考唐巧大神的 在MacOS和iOS系统中使用OpenCV 一文,这里就不再赘述。

三. 算法:基于自然场景统计特征(NSS)和其他的雾感统计特征的雾霾程度分析

下面是算法的实现流程图:

image

简单介绍下个这个算法:

空域 NSS 模型即计算自然图像上的局部差值均值和对比度归一化(MSCN) 系数。雾感统计特征包括 MSCN 系数,局部平均和局部系数的锐利度方差,对比能,图像熵,像素暗通道先验,色彩饱和度和色彩丰富度等,总共 12个雾感知统计特征,利用这些雾感统计特征去计算每一个已经被分割为 P×P 大小 的图像块,然后得到图像的多元高斯(MVG)模型,利用 Mahalanobis 类距离测量方法,测量图像的雾感知统计特征的 MVG 模型分别与自然雾霾图像库的 MVG模型和自然无雾图像库的 MVG 模型之间的距离,最后计算得到感知雾霾程度。

四.算法具体实现细节和主要代码

这里仅贴一下部分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代码,具体实现细节请参考我的github:https://github.com/echooj/FogDetect
当然,懒得看代码的同学可以直接跳到测试结果部分,就是有一张可爱的小蘑菇图的位置

基础过程

  1. 图像尺寸的测量和 RGB 值的获取

先提取图像的尺寸,然后修改图像尺寸,使得图像的宽和高能够被8整除,最后提取修改后的图像的R、G、B值和灰度值Ig。

vector channels;
Mat Ig;
Mat Blue;
Mat Green;
Mat Red;
cvtColor(I2, Ig, CV_BGR2GRAY);
split(I2, channels);
Blue = channels.at(0);
Green = channels.at(1);
Red = channels.at(2);
  1. HSV 空间的转换
    将图像转换到HSV空间,并获取s(饱和度)的值。
Mat I_hsv;
Mat Is;
vector channels2;
cvtColor(I2, I_hsv, CV_BGR2HSV);
split(I_hsv, channels2);
Is = channels2.at(1);
Is.convertTo(Is,CV_64F);
Is=Is/255;
  1. 暗通道先验
    利用了何凯明的暗通道先验的实现过程。首先先将R,G,B格式转换从uchar到double,然后进行 归一化处理,使得取值范围在0-1之间,最后利用两个min得到Id。
Mat blue = Mat_(Blue);
Mat green = Mat_(Green);
Mat red = Mat_(Red);
Mat Irn = red / 255;
Mat Ign = green / 255;
Mat Ibn = blue / 255;
Mat Id;
min(Irn, Ign, Id);
min(Id, Ibn, Id);
  1. MSCN 系数的获得以及 rg 和 by 通道的获得
    获得MSCN系数和cv。先制作MSCN_window的模板,然后对Ig和 MSCN_window进行实现线性空间滤波函数中的相关运算得到mu;同样利用Ig.*Ig和 MSCN_window的滤波运算再和mu_sq进行做差,最后开方得到sigma;利用(Ig- mu)./(sigma+1)得到MSCN系数。rg和by通道获得是利用OpenCV函数进行常规的矩 阵运算即可。
// MSCN
Mat Ignew;
Ig.convertTo(Ignew, CV_64F);
Mat mu = Mat::zeros(Ig.rows, Ig.cols, CV_64FC1);
mu = conv2(Ignew, MSCN_window, CONVOLUTION_SAME);
Mat DIg = Ignew.mul(Ignew);
Mat Mattemp = conv2(DIg, MSCN_window, CONVOLUTION_SAME);
Mat sigma;
Mat Mattemp1;
Mat mu_sq = Mat::zeros(mu.rows, mu.cols, CV_64FC1);
mu_sq = mu.mul(mu);
absdiff(Mattemp, mu_sq, Mattemp1);
sqrt(Mattemp1, sigma);
Mat temp1 = Ignew - mu;
Mat temp2 = sigma + 1;
Mat MSCN;
MSCN = temp1 / temp2;
Mat cv = sigma / mu;
// rg 和 by 通道
Mat R, G, B;
Red.convertTo(R, CV_64F);
Green.convertTo(G, CV_64F);
Blue.convertTo(B, CV_64F);
Mat rg = R - G;
Mat by = 0.5*(R + G) - B;

雾感知统计特征的提取

f1,f2...f12共12个雾感统计特征,具体功能可以参考表格2.1


image.png
  • f1:

(1)概述:f1的提取,f1的功能可以参考表格2.1。

Mat tempbb = im2col(MSCN, ps);
Mat tempcc = var(tempbb);//
Mat MSCN_var = NewReshape(tempcc, row / ps);

(2)im2col的功能:重排矩阵列;

Mat im2col(Mat &InputMat, int ps)
{ int row = InputMat.rows / ps;
int col = InputMat.cols / ps;
Mat **t = new Mat *[row];
for (int i = 0; i(i, j) = t2[j].at(i, 0);
return outputMat;}

(3)nanvar的功能:忽视掉NaN的方差的计算,注意分母是n-1;

(4)reshape的功能:重新调整矩阵的行数、列数。

Mat NewReshape(Mat &InputMat, int ps)
{ int row = 1;
int col = InputMat.cols / ps;
Mat *t = new Mat[col];
Mat *t1 = new Mat[col];
Mat *xin = new Mat[col];
for (int i = 0; i < col; I++)
{ xin[i] = InputMat(Rect(i*ps, 0, ps, 1));
t[i] = xin[i].clone();
t1[i] = t[i].reshape(0, ps);}
Mat outputMat = Mat::zeros(ps, row*col, CV_64F);
for (int i = 0; i < outputMat.rows; I++)
for (int j = 0; j < outputMat.cols; j++)
outputMat.at(i, j) = t1[j].at(i, 0);
return outputMat;}
  • 雾感知统计特征中 f2 和 f3 的提取

(1)概述:f2和f3的提取,详情请参考以下代码。

Mat temp_vertical = circshift(MSCN, 1);
Mat temp_vertical2 = MSCN.mul(temp_vertical);
Mat MSCN_V_pair_col = im2col(temp_vertical2, ps);
Mat MSCN_V_pair_col_temp1 = MSCN_V_pair_col.clone();
for (int i = 0; i < MSCN_V_pair_col_temp1.rows; I++)
for (int j = 0; j < MSCN_V_pair_col_temp1.cols; j++)
if (MSCN_V_pair_col_temp1.at(i, j)>0)
MSCN_V_pair_col_temp1.at(i, j) = 0;
Mat MSCN_V_pair_col_temp2 = MSCN_V_pair_col.clone();
for (int i = 0; i < MSCN_V_pair_col_temp2.rows; I++)
for (int j = 0; j < MSCN_V_pair_col_temp2.cols; j++)
if (MSCN_V_pair_col_temp2.at(i, j)<0)
MSCN_V_pair_col_temp2.at(i, j) = 0;
Mat MSCN_V_pair_L_var=NewReshape(nanvar(MSCN_V_pair_col_temp1),row/ps);
Mat MSCN_V_pair_R_var=NewReshape(nanvar(MSCN_V_pair_col_temp2),row/ ps);

(2)cirshift: 矩阵循环平移。因为整个项目只用到了一次循环移位,所以该函数是特殊的 循环移位,也就是按列方向循环向下移动一位的函数。

  • 雾感知统计特征的 f4 和 f5 的提取
    (1)概述:f4和f5的提取,使用的算法和f2、f3相似。即reshape配合mean和 im2col的函数。
    (2)mean:获取矩阵中每一列的平均值。
  • 雾感知统计特征的 f6、f7 和 f8 的提取
    (1)概述:本模块包括CE的编写,CE中又使用了border_in和border_out函数。
    (2)CE:感知对比能,获取灰度、蓝黄、红绿颜色通道。
    (3)border_in: 边界增加图像。
    (4)border_out:边界平衡图像。
  • 雾感知统计特征的 f9 、f10 和 f11 的提取
    (1)概述:f9、f10、f11的提取。
    (2)Entropy:实现图像熵的功能。
    Entropy的即图像熵-sum(p.*log2(p))的实现算法:
    a. 利用temp[256]数组做一个类似统计表的功能,统计图像对应的0-255灰度值对 应的像素个数;
    b. 计算每一个个像素的概率;
    c. 根据定义计算图像熵。
double Entropy(Mat img)
{ double temp[256];
for (int i = 0; i<256; I++)
temp[i] = 0.0;
// 计算每个像素的累积值
for (int m = 0; m(m);
for (int n = 0; n

(3)num2cell:将矩阵中的数据转成一个一个的孢元。
(4)cellfun:对每个孢元单独计算.

  • 雾感知统计特征的 f12 的提取
    功能
    概述:对以上f1—f12所有的特征进行重排矩阵列,然后放到一个矩阵feat中, 最后对feat进行变化得所要的值。

MVG 模型的距离计算

概述:MVG模型Df的计算和Dff的计算,下面将主要介绍Df的计算,Dff的计算 除了数据不同外,基本上就是Df的重复。

  • 自然无雾图像特征的提取和块的测试参数提取
    自然无雾图像特征的提取:载入两个矩阵,cov_fogfreeparam和 mu_fogfreeparam块的测试参数提取:对之前的feat进行一些信息的提取。
  • 距离计算
    (1)概述:实现距离计算,包括了很多中间步骤
  • 雾霾等级计算
    (1)概述:Df和Df_map的获得,这个部分的完结。
Mat** distance_patch_t1 = new Mat *[mu_matrix.rows];
for (int i = 0; i(i,j)=distance_patch_t2[i][0].at(0,j);
}
sqrt(distance_patch, distance_patch);
Mat Df = NewMean(distance_patch);
Mat distance_patch_t = distance_patch.t();
Mat Df_map = NewReshape(distance_patch_t, row / ps);

雾霾程度的获取

概述:首先获取雾霾密度值,然后根据雾霾密度值计算雾霾程度。即先利用D = Df / (Dff + 1)获取雾霾密度值,然后根据雾霾密度值D在0 ≤ D < 1为低,1 < D ≤ 3为中,雾霾密度值D在D > 3为高,进行雾霾程度输出。

五. 测试结果

  • 首先我们载入一张雾霾程度比较低的图片


    0FC0084E60774D5FF1CC0F5D46650C8B.jpg
  • 再载入一张雾霾程度较高的图片


    D875521A9C5C3638B3CE2B1B35A02C5B.jpg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判断这个算法输出的客观评价和人的主观评价相符,大家也可下载demo载入一些其他的图片测试,雾霾程度客观评价值越高,说明雾霾程度越严重。

六. 遇到的坑以及处理方法

  1. Xcode和Visual Studio毕竟是不同平台,iOS对于OpenCV的支持不如VS那么简单,不能做到一行代码调用多个函数
//像下面这种代码VS中可以运行,但是Xcode就不行,需要将一个函数拆分为多个函数
Mat MSCN_V_pair_L_var=NewReshape(nanvar(MSCN_V_pair_col_temp1),row/ps);
//举个例子,Xcode中需要一步一步
temp=nanvar(MSCN_V_pair_col_temp1);
Mat MSCN_V_pair_L_var=NewReshape(temp,row/ps);
  1. VS中很多函数调用using namespace cv就可以了,但是Xcode的对这个的支持似乎不好,很多函数都要加上cv::
//Xcode需要以下的写法,VS的rect不需要加cv了
Mat outputMat = InputMat(cv::Rect(0, 0, patch_col_num * ps, patch_row_num * ps));
  1. iOS 真机测试中,iOS的机器在载入图片的时候容易报内存不足导致闪退,这个在模拟器上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原因存在于,iOS照相保存的图片文件过大,导致这个算法需要运行耗的内存过多,所以我对于这个解决办法是先压缩图片,然后在将图片进行之后的处理。之后在iPhone 5s和7上测试后都可以完美运行了。
//图像压缩
cv::resize(inputMat, tmp, cv::Size(inputMat.rows / 2, inputMat.cols/ 2));
  1. 运行算法的时候需要一些时间,导致app有点卡
    解决方法是利用了GCD处理多线程,将处理算法的程序运行在线程中,在运行完成后再回到主线程中更新UI.
 dispatch_queue_t queue = dispatch_get_global_queue(DISPATCH_QUEUE_PRIORITY_DEFAULT, 0);
    // 获取主队列
    dispatch_queue_t mainQueue = dispatch_get_main_queue();
    dispatch_async(queue, ^{
        // 异步追加任务
        //耗时操作放在这里
        //算法利用
        uint64_t time = dispatch_benchmark(1, ^{
            self.fogValue=[Fogdetect Fogdetecting:self.imageView.image];
        });
        NSLog(@"%lf",self.fogValue);
        NSLog(@"耗时 ---> %llu ns",time);
        
        // 回到主线程
        dispatch_async(mainQueue, ^{
            // 追加在主线程中执行的任务
            self.value.text=[NSString stringWithFormat:@"%lf",self.fogValue]  ;
            if (self.fogValue > 3)
            self.Degree.text = @"高";
            else if (self.fogValue > 1 && self.fogValue <= 3)
            self.Degree.text = @"中";
            else
            self.Degree.text = @"低";
            NSLog(@"回到主线程");
        });
    });

总结

客观评价的目标使得评价模型准确地反映人眼视觉感知的主观评价。本课题研究基于自然场景统计特征(NSS)和其他感知特征的雾霾浓度评价研究,使得对于输入的图像,准确输出评价值。测试表明,客观评价的值符合人的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值越高,雾霾程度越高。

源代码不包含 opencv2.framework,请自行下载后添加进项目中。
最后,附上demo地址https://github.com/echooj/FogDetect,希望大家帮忙点个赞
该demo目前没有做屏幕适配,原因是本人有点懒-_-,请大家用4.7寸的设备运行,有任何问题可以私戳我,谢谢大家。

本文算法的主要参考文章
[1] Lark Kwon Choi, Jaehee You, and Alan Conrad Bovik, Referenceless Prediction of Perceptual Fog Density. TIP, 2015.
[2] and Perceptual Image DefoggingAnish Mittal, Anush Krishna Moorthy, and Alan Conrad Bovik. No-Reference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in the Spatial Domain. TIP, 2012.
[3] Rafael C.Gonzalez,Richard E.Woods,Steven L.Eddins 著,阮秋琦等译.数字图像处 理(MATLAB 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8-60.
[4]基于 OpenCV 的 iOS 客户端答题卡识别算法https://www.jianshu.com/p/eed90371a3a6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于OpenCV的iOS端的雾霾程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