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一鼓作气的典故吗?

左传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摘录左传.庄公十年】

对于一鼓作气这个典故,大家都很熟悉吧。

事不宜迟,现在我给大家分享一鼓作气的典故。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管仲,鲍叔牙等良臣的辅佐下,一年时间就把齐国治理得强盛起来。为了报复鲁国一年以前支持公子纠复国的怨气,同时也是为了争霸天下,齐恒公决定出兵攻打鲁国,还命鲍叔牙为大将,率兵攻打鲁国。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大军开始进入鲁国境内,鲁庄公准备应战。

这个时候,鲁国有一平民,名叫曹刿,请求进见鲁庄公。却遭到世人的议论“觉得国家之事就应该由国君和文武百官处理就好,作为平民,我们不必要参与。”

他觉反驳说“你们眼光短浅,国家之事与我们息息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于是他进宫进见了鲁庄公。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曹刿对鲁庄公说:“我们鲁国弱,而齐国强大,我们应该与民同德同心,再加上庄公您忠于职守,爱民如子,是一位好的君王,百姓会因此为您效命。我们鲁国凭这点就可以与齐国一争高下,同时也恳请庄公能带上我一起出征。”

于是,曹刿跟着庄公一起出征。

齐鲁两军对峙与上勺,当鲁庄公准备下令擂鼓进攻,希望能先发制人击败齐国。曹刿看到这种情况,建议庄公先按兵不动,坚守阵地。

由于齐国兵力占很大的优势,鲍叔牙发起进攻态势,但是两次的擂鼓进攻。鲁国都是迟迟不应战,使齐国两次都是无功而返。此时,齐国的士兵有点躁动,取胜的激情也慢慢退去。

曹刿观察了对方的动静,觉得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个时候才是擂鼓进攻的好时期,于是建议庄公全面反击。这个时候,鲁军的士兵大振,全力出击。对方已经士气低落,顶不住鲁军猛烈的冲击,全军溃退。

一鼓作气

最后,又在曹刿的观察后,鲁军一鼓作气一路追杀,将齐军逐出了鲁国边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家知道一鼓作气的典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