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笔记《普通教师如何尽快成为“专家型”教师》 郝晓东

今天把郝老师的讲座内容重新回放了一遍,将其中主要问题进行整理,以供及时的归纳总结。虽然郝老师讲的内容对于一个心理学科班出身的我不难理解,但是真正要付诸实践,真的就是靠个人毅力。所以,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

我们平时会发现那些教育界的大牛,又是应试高手,又是理论高手,还是实践高手,思想境界还高。究其原因,所谓专家型教师就是具有教育教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智慧的教师;能够洞察问题本质,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专家型教师拥有六大特征,第一个是掌握丰富的知识、经验和问题解决策略。一个教师,需要丰厚的学科知识,在传授过程中,关系到怎么教,这中间渗透的就是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最后输出结果。一般来说,专家型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考点和知识点都是了如指掌。因此,才会有高质量的输出。


正所谓你有什么,才能看到什么;你有什么,决定了如何理解。因此,你现有的学识影响了你所关注的事物,也影响着你在这个环境中如何理解信息,也因此而影响到你的记忆、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有几个策略可以尝试。第一是将最终目标分解成多个子目标,分步解决;第二是能通过逆推的方式,思考要实现最终目标,需要达成什么样的中期条件。最后能对问题的初识状态有更细致的分析,明确现状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差距。

总的来说,就是要对问题有充分的、全方位的认识。

那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高质量的解决问题?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那样解决问题?这就涉及到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脑海中要形成“有意义的模块”

脑海中有模块、专家能发现问题的深层结构,新手执着问题的表面特征。所以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本领我个人觉得就好像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我们可以观察学习,通过学习别人是如何优质解决的从而习得解决问题的最有模块;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积累、反思、总结来看清问题的本质,从而解决问题。

专家型教师还有个特点就是对陈述性知识已经程序化了,所以他可以更高效的关注学生本身,而不是教学本身。他更容易发现学生情况从而给予及时的反馈。专家型教师还贵在有自知之明,能更好地判断何时可能出错,更好的判断问题的难度。而普通教师并不能很好的意识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也就是对自己认知的认知并不够了解,这也就是心理当中谈到的元认知。关于这一点,我觉得还是要多反思,多回头看,才能发现问题。


专家型教师的第三个特点是能看到问题的深层结构特征,建构学生的知识,而不是让学生机械的记忆。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不仅要意识到,更要学科知识的深入了解。比如关于小学生识字问题,我觉得必须从汉字的演变历史来讲,学生才能更好的记忆。还有关于诗歌的诵读问题,我并不赞成随意将诗歌变成学生喜欢的歌曲调调,因为诗歌本来就是吟诵的,它有自己的规律,只是到了现在吟诵已经失传了,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得知究竟应该如何吟诵。

知识的输入有三种方式:同化、顺应、平衡。因此,我们要多在知识间找到相应的方式和链接。

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知识体系。学科知识较为琐碎和繁多,因此在学习的开始时,教师应当首先向学生宏观且清晰地介绍每一章的主干知识及其框架,构建出基本的支撑,以此为基础再将知识进行细化和蔓延。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就符合一般规律:由整体到局部,由简单到复杂。其次是引导学生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每章节学习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结合课堂教室所提供的知识框架,绘制自己的框架模式图。

其次是要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如何激发?有几种方法。第一是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化解目标,帮助学生成功,及时鼓励表扬;第二是传授学习策略,比如传授一般性策略,包括学习目标、管理学习时间、理解学习内容、调控学习时的情绪等和具体策略包括笔记、复述、列提纲、作小结、画思维导图、好的解题方法等。最后要教会学生利用社会性和物质性的资源:如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从图书馆或其他资料查询信息等。

这中间,要重视学生的反馈,但要清晰,反馈不完全等同于评价。我们可以从鼓励、榜样、指出改进方法、具体示范、及时反馈、过程反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反馈。

所以,说到底,专家型教师在教学中有哪些特点呢?

总共有4大特点,首先肯定重视学生原有知识背景和认知模式,其次重视给学生搭建知识框架,重视发展学生的独立能力和重视对学生的反馈。

所以,如果想从普通教师转变成专家型教师,有4条途径,首先要掌握宽厚的知识、经验和策略,其次是头脑中有大量的“有意义模块”,再次是能看到问题的深层结构特征,再次要能达到调取知识“自动化”,最后元认知水平要更高,学会反思。

最重要的内容是要喜欢知识本身,要从中找到快乐,顺带而来的其他奖励也会随之而来。因此要啃读根本性书籍,专业写作。《静悄悄的革命三重对话》书中有丰富的语境,帮助你将这个结构扎在潜意识中,这就是阅读的意义。扎根过程不只是读这一本书,还包括其他类似主题的书,每本书可能对同一结构有不同的命名,并揭示习惯的不同方面。最终,你会通过阅读和行为,建构起越来越灵活的关于习惯的默会知识。此过程,是一个摆脱概念乃至书籍,建构观念和行动本能的过程。

谈到教育写作,那就要好好聊聊教育教学写作的作用:锤炼思维、写作就是精确的思维、写的不清楚,就是思维不清楚。阅读:输入、写作:输出。要明确只有阅读,没有写作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形成有意义的模块、强化某一个方面。中高考模块化、分类、精确化然后分类教育学生。并保持刻意练习,模块化所有的东西,即见树木,又见森林。

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付出时间成本,因此关键是这些付出是有效的。我们在刻意练习的时候要明确目标、长期专注、及时反馈、走出“舒适区”,走进“学习区”。

成大事者要学会管理自我。这中间包括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情绪管理、身体管理。关键要素一是要学会探索个人时间表,形成节奏;其次是要学会休息,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效率。第三是学会利用“暗时间”,缩短它,利用它。成大事者,情绪都很稳定,要不然精力就被情绪耗散掉了,不大喜大悲,方是正道。最后一个关键是要有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共进共推。

虽然以上内容对我来说,都理解,关键还是要行动。记录有点凌乱,思路不够清晰。

关键词:知识模块化、分解目标、逆推思维,解构目标、重视对学生的反馈、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刻意练习、教育写作、管理自我、学习共同体

你可能感兴趣的:(讲座笔记《普通教师如何尽快成为“专家型”教师》 郝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