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送钱穆父 苏轼

人生之中,岁月有限,匆匆而来,匆匆离去。凡事都无永久,人人皆是过客。失去是常态,得到是幸运。能相互成为挚友的人一般都有相似的人生经历或相近的价值观念。老友久别重逢,自然是一大乐事,可相聚毕竟是短暂,分别终究是必然。


对于送别这一话题,永远逃不开的就是悲凉感伤,不过作为豪放派代表人物的苏轼,自然不落窠臼,一切的表达都富有豪放色彩,却又站立于情理之间。且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


元祐六年,苏轼身在杭州,友人钱穆父途经于此,苏轼与其小聚,且为他送别。摆好酒席,两人谈到了过往,细细想来从京城一别之后竟然已经过去了三年,在这期间友人一直辗转在世间各地,饱受风霜。不过此时相逢的笑容仍旧如春天般温暖。苏轼赞叹友人内心能像枯井一般不为外界所动,高风亮节的品质更如秋天的竹竿。


只是想到友人今夜就要出发,心中难免有所惆怅,就连淡淡的月光也在残云之上映照出凄凉。苏轼一口饮尽杯中的酒。其实不需要愁眉不展,人生本就像一座旅店,自己只是匆匆的过客。


临江仙 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的这首《临江仙》是一首赠别诗,却不愿拘泥于赠别诗那缠绵悲情的格调,回忆之前的往事,两人之所以友谊甚笃,是因为都愿意用高洁的心态对待纷扰的世俗,既然如此也就不必像常人那样一定是愁苦作别。苏轼能够清晰的看清人生,所有人皆是过客,这也与他面对逆境时的淡然心态相符合。不过即便如此,在送友人到岸边后,还是免不了惆怅的心绪。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这场宴席却也是必不可少的,宴席的本身固然欢乐,对于开宴之前的期望更令人欣喜若狂,没有期望就不会失望,同样有了期望就有了失望,在对一次次美好期望的追逐中,失望早就在终点等待。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美好的期望,才构筑了人生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临江仙 送钱穆父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