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晋江文学网上的耽美小说,是腐女们的春天。
在不了解耽美文化的人看来,耽美就是指“那些描写同性恋的小说”,他们普遍认为“爱看耽美”是一种怪癖。
但是耽美文的流行,与时下男星的女性化、女生的中性风,有着同样的契机:随着男女地位趋向平等,男女性别的模糊化隐隐成为大众的心理需求,女性开始要求与男性在各方面都能够平等对话。
耽美文在某些方面成为女性道德枷锁的一种释放,符合了女性开始男色消费的需求。
耽美文中的主角通常都被设定成为好看又性格完美的男人,对不少女生来说,两个完美男人的爱情比正常男女的爱情更具有精神上的纯粹性。
男男爱情脱离了繁殖义务这样的低级动物型需求,所以符合女生对“爱情纯粹性”的精神向往。
事实上,这种对“纯粹”的极致追求,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特色。耽美一词便来源于日本近代文学中,“耽”是沉溺、入迷的意思。
耽美即是说对“美”的事物的沉溺。是对美的纯粹的极致追求,后来被借代成为了对爱情纯粹的极致追求,即男男爱情。
然而在耽美风靡日本前几千年,古希腊人便是男男爱情的忠实支持者。
在古希腊社会,男男爱情不仅不是禁忌,而且是被歌颂的,很多希腊少年都有公开的同性伴侣,并以此为傲。
他们结伴成为亲密的爱人,甚至成为同袍的战友,共同抵御入侵的敌人,保卫城邦的安全。
古希腊有一支底比斯军队,是古希腊城邦底比斯的一支精锐部队,共300人,由150对同性恋伴侣组成,他们的战斗力惊人,战无不胜。
2、
《波斯少年》便是描写一位古希腊少年和波斯少年的男男爱情,只是这位古希腊少年不是普通人,而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亚历山大。
插播一句:另外三位是凯撒大帝、拿破仑、汉尼拔。
亚历山大虽然被现代人借用为“压力山大”,但他本人和这个词毫无关系,根据历史描述,他是一个天才式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毫无压力地以18岁年纪登顶王座、统一希腊全境。
随后便以闪电式的速度,进军中东地区,荡平波斯帝国,在他横扫波斯的过程中,得到了一名美貌的波斯少年——巴勾欧斯。
巴勾欧斯,便是《波斯少年》的男主角,小说以巴勾欧斯的第一人称叙述展开,回忆他从一名波斯贵族少年沦为被贩卖的奴隶,最后被命运送到亚历山大的床塌上,陪伴亚历山大一路东征,见证其伟大军事行动直到亚历山大死去的故事。
在巴勾欧斯的回忆里,充溢着对亚历山大的崇敬之情,颂扬他勇敢无畏、勤奋坚忍、酷爱书籍的优秀品质。
那应该是可信的,因为亚历山大从小接受希腊贵族子弟的教育,古希腊文化里对富有理性、勇气、逻辑的品质推崇备至。
亚历山大的老师是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相当于西方世界的孔子),被马克思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而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同样大名鼎鼎。
这本书是对亚历山大的致敬之作,只是从一个奇特的角度入手,本文主人公巴勾欧斯并不是作者的虚拟人物,而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作为亚历山大的男宠出现在史实中。
书中对情爱的描写其实很少,大篇幅的内容是关于亚历山大出征作战的回忆,所以如果无法适应同性感情的读者并不会在阅读中产生反感。
全书的叙述内敛冷静、哀而不伤,任回忆静静流淌,犹如一个心如古井的人在波澜不惊地描述那些曾经惊天动地的往事。
目前宫斗剧甚嚣尘上,帝王往往只是女人戏里的一抹点缀,毫无帝王气象和风度,如果也尝试换一个角度,比如一名太监回忆国王的故事,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3、
不过巴勾欧斯,也只是作者的代言人,他不是真正的作者,他回忆中的亚历山大,是作者心目中的亚历山大。
作者玛丽·瑞瑙特,1905年出生在伦敦的医生家庭,在开始写作前是照顾“二战”伤兵的护士,二战在她的生命中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她对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产生了终生的兴趣。
她从五十岁开始放弃写作近代小说,开始着重写作古代历史小说,在她的小说里有很多对历史合理化的推断,这种推断来源于她对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的很多考据,所以总能让读者身临其境。
她晚年的重要历史小说便是《亚历山大三部曲》,笔者推荐的《少年波斯》是其中的一部,讲述的是亚历山大生命中的最后七年,忘了说,天才往往易逝,亚历山大死时年仅33岁。
她的作品既有历史的深度和硬度,同时情感上非常细腻,引人入胜。
这可能与她的性取向有关,她是一位双性恋者,所谓的“雌雄同体”。
4、
下面是笔者从书中截取的片段,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文风。
“我应该说明我们家,世系绵长,虽然传到我就绝嗣了,免得有人会以为我出身寒微,是不知哪个农夫在荒年卖掉的儿子。我父亲是阿特穆巴瑞斯,祖父阿剌克西斯出身于居鲁士的老王族帕萨尔加德。”
“我被一个珠宝商买下。是他妻子从帷幔笼盖的轿子里伸出指甲涂红的一根手指,拣中了我。拍卖人延迟了拍板,再三恳求。出价令他失望。痛楚和悲戚使我变得消瘦,容色无疑大减。”
“我在宫里待了些日子才见到国王。这个璀璨而巍峨的迷宫,我永远觉得会在其间走失。到处是高耸的廊柱,以大理石、孔雀石或斑岩为材,镀金柱顶,螺旋式柱身。”
“我们日行十五里,一直来到水渠与河流交错的迷宫,就是这些水路引发了幼发拉底河的水,沁入巴比伦的麦田。为了防备冬季的洪水,桥梁筑得很高。”
“落在河流的巨手里,我只记得疯狂的动作、惊骇的混乱,还有那种幸而使我哑口无言的恐怖。一旦抛进急流,谁也不能自救,包括亚历山大。我不由得求告某位未知的神明,祈愿溺水身亡后可以跟他一道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