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

复盘

什么是复盘?

复盘,原是围棋中的术语,棋手在下完一局棋后,要重新在棋盘上走一遍,看看哪些子下得好,哪些下得不好,哪些地方可以有不同甚至更好的下法,这个重新走一遍且思考的过程,就称为复盘。

这种走一遍不是简单地重新将棋子按照原来的顺序摆满棋盘,而要要对每一手棋重新进行思考,一方面是还原当时的思考逻辑,另一方面,因为是事后的重来,也有了一种局外人的从容,从而给了自己理智的重新思考的机会。

通过复盘,棋手可以发现棋路的不同变化,找到更好的方法,总结新的套路,最终可以形成棋谱,从而形成自己棋力的提升。

这里的复盘,是对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在大脑中重新“过”一遍,通过对过去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回顾、反思和探究,找出原因,找到规律,从而指导我们解决问题,帮助我们提升能力。

在进行复盘的时候,回顾、反思、探究、提升,一个都不能少。

回顾,即是指对目标进行回顾,找到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反思,即反思导致结果与目标差距产生的原因;

探究,即在反思的过程中,总结、推演出一般规律;

提升,指利用探究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指导日后的行动,提升自己的能力。

回顾、反思、探究是复盘的过程,提升是反思的结果。

复盘的关键是推演

你可能会想,复盘也没什么特殊,不就是总结经验教训吗?

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

事实上,总结只是复盘的一部分,复盘有比总结更为丰富的内涵。

总结是对事件过程进行梳理,它是对已经发生的行为和结果进行描述、分析和归纳。它关注一些关键点和理程碑。而复盘,是在头脑中对做过的事情重新过一遍。这个“过一遍”,就是说从头到尾的审视。复盘除了有总结所包含的动作外,它还对未发生的行为进行虚拟探究,探索其他行为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以找到新的方法和出路。

总结是静止的,复盘是动态的。

探究中的一个重要动作,是推演,这是复盘与总结最显著的区别。正是因为推演这个动作,使得我们可以对各种可能性及其不同后果进行审视和设计,看看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会失败。成功的地方是否有更成功的措施,失败的地方是否可以找到不同的路径。

复盘不还可以对事件发生之前的思考和逻辑进行梳理,去审视当时的思考过程以及逻辑,并对其进行评判,以确定做事的前提是否需要重新构建。通过复盘,加上执行实践的参照对比,从而排除错误的认识路径,找到更有效、更符合本质规律的做法,确定哪些行为可以继续,哪些行为必须终止,应该开始什么新的行为,等等。

复盘的对象

理论上,只要是发生过的事情,不管是自己做的还是他人做的,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可以成为我们复盘的对象。

小事及时复盘,大事阶段性复盘,事后全面复盘。

小事因为小,复盘的时候不用牵扯太多的因素,所以可以及时复盘。但也因为小,很容易就过去了,所以要及时复盘。

大事则因为大,不能等到事情结束之后再复盘,而是要在做的过程中,阶段性地进行复盘,以确定是不是偏离了目标,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要做什么修正。

如果中间不进行阶段性复盘,则很可能最后的结果与原来的设想相距十万八千里。

事后全面复盘,是做事的真正完成,没有事后的全面复盘,事情其实只算做完了一半,支付的成本并没有完全获得效益。

复盘的类型

根据复盘参与人员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自我复盘、团队复盘和复盘他人。

一、自我复盘

自我复盘是自己一个人对发生的事情进行复盘,自我复盘最好是能够养成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团队复盘和复盘他人,任何事情,当出现了与原来预期不一致的情况,事后就应当复盘一次;

二、团队复盘

团队复盘是一组人共同对一件事情进行复盘。

团队复盘,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不能是秋后算帐的大会,不能是强调客观推卸责任的大会,不能是寻找替罪羊批斗的大会,而应该是探寻真相求知求真的大会,是观点和思路交锋的大会,是验证逻辑的大会。这样,参与团队复盘的人才不会忙于互相指责、推卸责任,也才能够将关注点集中在事情上,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更不是将精力和思想放在如何摘清自己、为自己寻求安全的着陆点上。要在企业中形成共识和规定,任何一次复盘,参与复盘的每个人都是安全的,复盘是为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为了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复盘他人

复盘他人,指对他人发生的事情进行复盘,比如对竞争对手做过的事情进行复盘。复盘他人,可以利用他人的事件让我们不花成本就获得成长。

复盘他人,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纯粹地复他人的盘,看谁哪件事情做得好,或者做得差,自己试着进行复盘,找出做得好或做得差的原因,并找出做得好的关键规律,以便自己做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这可以说是用他山之石,磨自己的刀。

另一种是对比复盘,就是自己做了一件事情,对手也做了一件差不多的事情,两者对比复盘,比较自己和对手不同的做事思维、不同的着力点,别人哪里比自己做得好,自己哪里比别人做得好,最终效果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他人将着力点放在某个地方而不是其他地方。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找出差距,从而指导自己改进提升。

复盘的心态

有些心态,在复盘特别重要,概括来说,是两种心态:不自欺、有胜心。

不自欺,对自己要诚实。

有胜心,对自己而言要有挑战自己潜能的胜己之心;对别人而言,则不要有“有胜心”,要虚心。

从神谕到哲人,都强调人要“认识自己”。

这是因为“认识自己”很重要,也很难。

“认识自己”很重要,是因为这是人成长的起点。

“认识自己”很难,是因为人会美化自己。

在复盘的时候,“美化自己”很容易就转变为自欺。

不自欺

在复盘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复盘者的自欺,自己欺骗自己,不能无情地复盘自己。

复盘很多时候意味着对以前做法的否定,而在很多人看来这也就是对自我的否定,不是自信心特别强的人,或者是特别求实的人,要做到这一点,不但难,而且很痛苦,谁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能力不行的人呢,即使说的只是过去。

复盘的时候,自欺的人,不愿意去找自己的问题,至少不愿意找自己的真问题。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们有一种心理,认为“我某个方面有问题”就是“我有问题”。“我有问题”就等同于“我所有方面都有问题”。

对某一个具体的技术性质疑,不自觉地偷换概念为对人整体的品性否定;人品不行,又转换为什么都不行。

这当然是错误的担心,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有自己短板,有正确的时候,也有错误的时候,指出短板,承认错误,并不能否认这个人本身。

美化自己和维护自己,是我们塑造自尊的本能,而自尊,是我们生存于世的重要心理支柱。唯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将自尊和缺点区别开。

所以佛说:

对待上等人,可打可骂,以真面目待他;

对等中等人最多隐喻他,要讲分寸,他受不了打骂;

对待下等人要面带微笑,双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小,只配用世俗的礼节待他。

乔布斯也曾经说过,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不是因为聪明人没有尊严,而是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尊严不来自于维护自己的面子,而是来自于成长与实力。

当你需要考虑自己尊严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尊严了。

有胜心

有胜心是一把双刃剑,因为有胜心,我们才有勇气去挑战更高水准,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有胜心,也会让我们狂妄,面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总想着批驳对方,证明我比你强,我比你正确,多比你理解深刻,这样就失去了吸引别人长处的机会。

而且,当你想去证明你比别人强的时候,就说明你已经是弱的一方,或者大家觉得你不如别人,或者你潜意识里面觉得自己应该受到重视而没有受到重视,为不如你的人受到重视而不忿。

我们要有有胜心,胜是胜己。要去挑战自己的潜能,让自己不断提升,到达更高的境界。

不要有胜心,是说不要总是想着胜过别人。

跟人辩论多了,我渐渐明白,争论其实很少能够说服别人,因为人只能看见自己愿意看见的。但是还是应该争论,因为争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说服别人,而是让自己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明白。

从成长的角度来说,对于复盘的对象,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持否定态度。

第一,你否定的可能只是你自己以为的对方的观点。

在沟通的时候,存在沟通漏斗,它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表达和相互理解。

你听到的、看到的,可能只是别人想表达的40%,你把这个40%当作别人的全部去否定,是搞错了对象。


沟通漏斗

还有一个“乔哈里窗”的存在,让我们更容易误解别人的看法。

乔哈里窗

大家都知道的信息,就是公开区。

你知我不知的,是我的盲区。

我知你不知的,是你的盲区,我的隐私区。

我们都不知道的,是未知的部分。

别人的看法和做法,有他的知识信息背景做支撑,而这个背景你可能并不知道,或者你以为知道,但双方理解并不一致,这就导致你在评判别人的时候,是在评判一个错误的对象。因此,最好不要评判。

第二,别人的观点或者做法是变动不居的。

当你否定的时候,你否定的只是别人阶段性的状态,因为时滞的原因,你否定的很可能只是别人很久之前的观点。现在别人已经有了进步,你现在去否定别人的以前,是不是搞错了对象?别人在成长,而你还停留在过去。

复盘的操作

复盘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回顾目标、叙述过程、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推演规律、形成文档。

第一步:回顾目标

目标是评判成功与否的标准,通过将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我们就知道,一件事情,我们是成功还是失败。不明确目标,大家就不知道该向何处使劲。在复盘开始的时候进行目标回顾,就是让复盘的人心里有一个方向,知道自己要讨论什么,如何评判。

但是,我们很容易将目标搞错,比如说,读书本来是为了增长见识,提升认知,但不知不觉间,把书读完变成了目标。

能不能解读出什么是真正的目标,这是一个人能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比如,一家公司的老板让他的秘书去给他买张当天下午或者晚上的机票,因为第二天自己要到客户公司做培训。

如果秘书将目标放在买机票上,她可能做的就是查询是否有当天的机票,如果有就买上,如果没有就汇报说没有。如果只是做到这个程度,这个秘书的工作肯定是不称职的。

这里的真正目标不是买机票,而是准时到客户公司进行培训。

坐飞机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老板顺带提及的手段。除了机票,还可以坐动车、长途汽车,甚至最后没办法可以开车,一个称职的秘书的做法是,要确保老板明天能够准时出现在客户公司培训。因此,她要做的是,看哪种手段方便有效就选哪种。如果没有任何一种手段能够确保老板能够准时到达,就得跟老板汇报,然后提出建议,是否跟客户沟通改时间,这才是真正知道目标是什么。

将手段当作目标或是替代目标,是我们常见的错误,这就是把动作当作了目标,而没有理解动作的目的。

回顾目标的时候,可以将目标展示出来,复盘的时候随时可以看得到,这样在复盘的过程中时时回到目标,不会中途忘记目标,也不会偏离目标,保证复盘的方向始终是正确的。

第二步:叙述过程

复盘需要有一个“盘”,做过的事就是我们复盘时候的“盘”,而叙述的过程,则是让这个“盘”显性化、可视化。

这样的一个“盘”,必须具备这样一些特点:

真实客观。对事情的发展做真实客观的呈现,不进行主观的美化,不做有目的的筛选,真实客观地记录实际情况。

全面完整。与事件有关的各方面信息都要提供,而且每一方面的信息都很完备。

细节丰富。过程中做了什么动作,动作产生了什么后果,都是非常清晰的。

当复盘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对复盘运用娴熟,很多事情的复盘,我们并不需要进行这么繁复的叙述过程,而只是对事情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叙述即可。

第三步:评估结果

目标是希望达成的,结果是实际做到的。将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找到实际的结果和希望的目标之间的差别,然后分析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探究实现目标的方法。

结果与目标的对比,有五种可能产生的情况:

  1. 结果和目标一致,完成情况达到所设定的目标;

  2. 结果超越目标,完成情况比设定的目标还要好;

  3. 结果不如目标,完成情况比设定的目标要差;

  4. 结果中出现了目标中没有的项目,是在做事的过程中新添加进来的项目;

  5. 目标中有的项目,但是在结果中没有该项目的完成情况,这也可以视为结果不如目标,但是这种结果与目标的差距,是根本没有行动,与那种行动了然后没有达到预期还不一样,所以单列。

第四步:分析原因

分析原因,是复盘的最关键步骤之一。原因分析是否到位,决定了复盘是否卓有成效,那么,分析原因应该从何处入手呢?找到了入手处又该如何分析呢?

从“与预期不一致”的地方入手

一旦我们通过“评估结果”找到了与目标不一致的地方,我们立刻就找到了“分析原因”的入手处。紧接着要做的就是针对这些不一致的地方提出一个问题:这是为什么呢?问这个“为什么”,我们就进入了研究分析的轨道。我们得到的大多数知识,都是从问“为什么”开始的。

知道在哪里问“为什么”,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因为答案就隐藏在问题之中,问题就是答案。

从“事情的关键点”入手

一件事情,总有一些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处理好了,事情大体就不会差。

比如,一部电影票房如何,其实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1、电影本身;2、宣传路演情况;3、排片率。我们看到,有的电影票房能够逆袭,从开始的低排片率慢慢提高,票房越来越好;我们也看到,有一些电影,开始的时候票房很高,但是票房下降很快,形成一条陡峭的下降曲线。这就是营销做到位,但是质量没跟上导致的。

当我们抓住了事情的关键点,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看这些关键点的地方做得怎么样,这就是第三步的“评估结果”,有了结果比对,就可以问“为什么”。

不管是从“与预期不一致”的地方入手,还是从“事情的关键点“入手,当问出第一个”为什么“之后,要做的就是连续追问,一直问出最终的原因。

“5Why 分析法”

最著名的连续追问方法,大概是丰田的”5why分析法“。

丰田公司的”5why分析法“,又称”5问法“,就是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连续追问5个为什么,以探究问题背后的真正的原因,找出真正解决办法。

当然,5问法并不是说必须问5次为什么,也不是说只能问5次为什么,只要有助于找到真正的原因,可以问3次,也可以问10次,一切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5只是一个代表性数据,并不是确定性要求。

丰田生产系统的设计师大野耐一曾经这样评价5问法的作用:”重复5次,问题的本质及其解决办法随即显而易见。“

他曾经举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5问法:

问题1:机器为什么停了?
回答:因为超了负荷,保险丝断了。
问题2:为什么机器会超负荷?
回答: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问题3:为什么轴承的润滑会不够?
回答: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
问题4:为什么润滑泵吸不上油?
回答:因为它的轮轴耗损了。
问题5:为什么轮轴耗损了?
回答: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杂质。
于是,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安装过滤器,阻挡杂质。

通过上面的步骤,我们基本上能够找到决定事情成败的根本原因,也能够提出做好事情的新措施,摒弃以前无效的措施。

如果再给我们一次机会,事情肯定会做得更好,即使做其他的事情,因为我们思维能力有提高,也能够有更好的结果。

第五步:推演规律

经过”分析原因“这一步,我们基本上能够更新一些认识,总结出一些规律,提炼出一些方法,确定一些行动措施。

但正确的规律和认识并不那么容易就被总结出来,别太快做出结论。过于轻易或者过于迅速总结出来的规律,很可能是假的。因此,对”分析原因“后得到的规律认识,要进行推演,以便排除错误的总结,找到真正的规律和认识。

能接受逻辑的检验

复盘得出的结论,不能建立在偶发性的因素上。必须是经过逻辑推导后得出的,而不是自以为是的结论。

有人曾经这样论证过蚂蚱的耳朵在腿上。第一步,将蚂蚱放在桌子上,对着蚂蚱大喊一声”跳“,蚂蚱跳起来了;第二步,将蚂蚱的腿切掉,然后对着蚂蚱大喊一声”跳“,蚂蚱根本不动,于是,证明蚂蚱的耳朵在腿上。

导致复盘结论出错的原因之一,是将相关关系当作了因果关系。很多条件反射的行为,就是一种因果关系。

很多开车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好像只要自己一洗车,过不了几天肯定就要下雨,于是有的人就说,洗车简直成天气预报了。很明显,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真要如此,那简直要天天下雨了,因为每天都有人洗车。

复盘得出的结论不能被相关关系所迷惑,而要努力去寻找具有因果关系的结论。

相关关系,是一种在此之后的关系,出现了A后就出现了B。

因果关系,是一种因此之故的关系,出现了A后必出现B。

相关关系并不具有解释作用,只有因果关系才能够说明前后事物之间的逻辑。

符合因果关系总结出来的规律,也才具有解释和指导的功能,也才具有普遍一致性和稳定性。

通过交叉验证

用其他事情交叉验证复盘得出的结论,可以为复盘结论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保障。有效避免复盘得出的结论只适合特殊情况的现象,更让我们接近真实的规律。

可用来指导实践

复盘的结论必须是指向行动的,这样我们才能运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我们才能由此提高。如果复盘的结论不能在其他的事情中加以运用,很可能就是错误的。

指向抽象共性而非具体个案

复盘,要从一个具体的案例中,提炼出方法和规律,它不仅有助于解决具体案例中的问题,还应该解决某一类问题。只有这样,它才能在后续的其他事情中给我们以指导。只针对某一个案的复盘结论,等个案结束后,结论就失效,这样的复盘价值不大。

对复盘结论的运用情况进行推演

得出结论并不是复盘的目的,复盘是为了对今后的实践进行指导,帮助我们在后面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规律推演“,一方面是排除明显错误的结论,一方面是找到相对正常的结论。这部分总结的几条标准,让复盘的结论更加可靠,但并不能确保复盘的结论可靠,我们还应该在今后的实践中进行应用,根据应用的情况不断修正提高,最终获得真知,提升水平。

第六步:形成文档

形成文档,将复盘中得到的认识和结论,以文本的形式固化下来,而不只是停留在复盘人员的脑海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